谈谈我的估值体系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2回复:3喜欢:5

最近看雪球的文章,发现绝大部分人依然在坚持使用pe类的指标,而且是一套pe用到所有股票上,令人不寒而栗,外资教育三年,依然选择我行我素,这大概就是机构和大多数散户最大的认知差。

在我的估值体系中,首先应该分清个股到底属于哪一类,才能根据所属类别做估值。

第一类,就是以消费和医药为主的这类公司,作为两个长牛赛道,fcf稳定增长,即使个别年头有例外,也可以用财务方法保证财报的稳定增长。所以这两个赛道毫无疑问就是用dcf进行估值,他们的未来现金流具备可预测性。

第二类,就是周期股。其实很多公司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我这里说的更多的是强周期股,类似于煤炭,钢铁,石油,有色,机械,水泥这类周期行业。周期股归根结底是由商品价格决定,商品价格大涨则公司业绩爆表,pe就会很低,反之亦然。所以周期股更像在做期货,他的锚只有商品的供求关系,看公司业绩看pe都是最终反应的结果。周期股的高低很难判断,但是pe其实有一定辅助运用,pe高则股价底部,pe低则股价顶部,但是有多高有多低这都很难预测,就像期货不能预测一样。

第三类,是科技类公司,包括新能源,光伏,5g,芯片这一类。这类公司也都有周期性,但是没有大宗商品那么强,这类公司大都有风险投资的属性,前期投入巨大,财报惨烈,充分竞争完毕,行业龙头建起高耸入云的护城河,从而独享胜利果实,比亚迪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大量的资本再投入导致利润可怜。对于这类公司,去关注行业本身发展和目标公司市场份额更加有效,财报本身意义不大,甚至于价格战、利润归零都是可以接受的,比亚迪、隆基都可以归为此类,短期的利空不改长期的看好,价格战和资本投入导致的利润下滑只是在加速行业淘汰,只是为了未来更大的现金流。另外,这类公司还要着重考量的因素就是管理层,尤其是创始人,毕竟风投最重要的就是行业和人。

全部讨论

2021-05-10 07:51

说得好!

05-31 13:34

赞,转

2021-05-10 00:08

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