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景气度持续提升 三代四代核电技术打开设备新空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的能源选项,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和低碳能源需求的增长,核电作为一种高效和环境友好的能源选项,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许多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积极推进核电项目,以核电为核心的能源战略旨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截至2023 年12 月31 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 台(不含中国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7.03GW(额定装机容量)。在运机组中,以压水堆为主,其中52 台为压水堆机组,容量为55.36GW。截至2023 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 台,总装机容量29.75GW。2023 年,我国核准10 台核电机组。截至2023 年底,我国在运、在建、已核准待建核电机组共有93 台,总装机容量101.44GW。核电审批逐渐加速,2021-2023 年,我国新增核准核电项目5、10、10 台。华龙一号是我国后续核电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截至2023 年底,我国在建、已核准待建核电机工38 台,其中21 台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组。

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四代核电技术逐步落地:

四代核电技术在提高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在四代核电技术,尤其是高温气冷堆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已商业化运行。高温气冷堆技术利用氦气作冷却剂、石墨作慢化剂,并采用全陶瓷包覆颗粒燃料元件,能实现700-1000℃的反应堆出口温度。高出口温度支持高效发电和热电联产,更高温度还可用于高温核能热利用,如热分解水制氢,是未来石化领域实现脱碳的路径之一。

核能商业化利用稳步推进,核能利用进入新时代: 核电技术的多样化应用正在逐步扩展,从传统的电力生产到更广泛的热能和蒸汽供应等,核电的商业化前景正在明显改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的开发,为核电技术的灵活部署和应急电力供应打开了新的市场。核电站内设备主要分为核岛(主要是核蒸汽供应系统)、常规岛(主要是汽轮发电机组)以及电站配套设施。 核电行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深度受益: 核电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料供应,中游设备和下游建设运营几个环节。

上游材料包括核燃料、核材料等,中游设备包括核岛、常规岛和辅助系统的核电设备,下游包括核电站的设计、工程建设、安装调试、核电站运营和核废料处理。核电站工程投资额通常在200-400 亿,平均单位投资额达到1.50 万元/kw。工程投资中,工程费用占比约60%(其中设备购置费占比约30%),工程其他费用占比约20%。核电站设备投资中,核岛设备占比约58%,常规岛设备占比约22%,BOP 设备占比约20%。相关领域龙头公司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