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bmw645:就个股复盘来看,有错有对。就总体理念来说,以后怎么办得想清楚,自己是否涨经验了?
我的两个账户挺有意思,或许正好可以作为两种思路的对比。
A账户,我在2020年“高估”的时候逐步卖出了一些,但是坚决保留少量底仓。当时也发帖说过,要验证长期持股的效果。
B账户,几乎没怎么动,因为“感觉”成长股居多,成长股不应该高抛低吸。

最终结果从现在来看,A保住了很多盈利,B回撤回去了。
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比如美的伊利,我逐步减仓了,后来证实是对的,因为估值确实已达到历史高位了嘛;但是福耀呢,也同样操作的,结果却错了,它的股价和估值超出了“历史”,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炒股的话叫“平台”?哈哈)。就更不用说比亚迪,在翻倍的位置就逐步卖光了。

我的体会,还是区分股票类型:
稳定增长型股票(大蓝筹,美的、伊利这种),根据历史估值逢高逐步降低仓位,逢低逐步增加仓位是对的。
成长股(中等规模,有一定品牌力和市场地位),拒绝高抛低吸,无脑拿着吧。
周期股,也就是前两年的整车股,突破想象太正常,不以估值为准绳了,只要产品持续火爆,拿着别动。

这其实就是彼得林奇的理念。看了那么多巴菲特、霍华德、达里奥之后,还是回到开始,觉得彼得林奇的理论实操性更强,更适合散户。
有一点我觉得进步了,那就是稳定增长型股票也会是周期股。如美的、格力等前几年业绩大踏步增长,超出了“稳定增长”的框框,其实不应该兴奋,该冷静的想到下一个周期了。
爆发不如细水长流。
引用:
2022-05-16 06:46
牛市的时候流行优质公司忽略波动长期持有。
现在流行一切皆周期,下次涨了“我”一定要卖出。
有没有经历过这样思想变化的?你觉得是不是以前错了,现在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