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专题报告:政策密集催化,eVTOL商业化元年或至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报告出品方: 信达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一、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定调,行业发展提速

1.1 新质生产力代表,低空经济前景广阔

低空空域通常指距离地面垂直高度 1000 米以内,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可扩展至 3000 米以内的空域。低空空域分为管制空域 、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三类。2023 年 12 月,民航局根据相关要求和工作安排,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推进国家空域分类的实施工作。依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空域环境、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将空域划分为 A、B、C、D、E、G、W 等 7 类,其中,A、B、C、D、E 类为管制空域,G、W 类为非管制空域。

低空经济一般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广泛,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多个环节。
低空经济的发展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可以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新质生产力代表,远期市场空间有望超万亿。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拓和应用,出行方式、生活方式将有望大幅改变。低空经济的建设,不仅可以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发展,如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及综合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发展,有利于推动扩大内需,也可以推动农业、工业等行业创新,有利于打通隔阻,促进相关产业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预测,到 2025 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 3-5 万亿元。
1.2 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出台,行业发展提速

自 18 世纪以来,人类开始对低空飞行进行不懈探索。伴随着科技突破的驱动及配套产业的进步,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定位和导航技术、智能算法的发展推动低空空域数字化,使低空领域从“可通达”转向“可计算”,甚至“可运营”,低空空域背后潜藏的较大经济价值逐步被发掘。政府政策的出台推动低空飞行的规范化,为低空空域的有序开放、产业生态的建设等奠定稳固基础。如今,低空经济逐步走向应用普及阶段,未来低空空域将加速转换为重要经济资源,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自上而下,中央+地方政府的双层政策支持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构筑坚实基础。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及国标规定的出台,低空行业逐步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目前,低空经济已获中央及地方高度重视。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高至战略新兴产业高度。2024年 3 月,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外,民航局制定完善相关领域的技术要求和飞行器的适航标准,将采用以空域分类为基础的全新管理模式,全面优化低空空域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拓展低空飞行空域面积,以适应我国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技术标准的不断优化,低空经济将成为培育我国竞争新优势、增长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全国多地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广东、云南、四川、陕西、江西、江苏等多省都将低空经济写入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旨在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形成以低空经济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云南省因地制宜致力于打造“通航+旅游”的低空经济形态,四川在产学研结合、拉动无人机产业投资等多维度发力,推进通航产业快速步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轨道。
广东省明确提出将支持建设深圳、广州、珠海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未来粤港澳等地区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在试点方面,民航部门批复涉及许可审批优化、监管模式调整、机场建设分类、跨业态融合、信息平台建设、无人机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通航改革试点,覆盖 80%以上省份。

低空产业市场规模加速扩大,主要受政策支持、相关管理服务及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多重因素催化。一方面,中央、地方双重政策支持框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民用无人机在农、林、渔、牧、娱乐产业以实现行业普及,在城市场景、物流行业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已具备推广基础。另一方面,硬件、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陆续出台,机场建设、飞行器准入管理、飞行服务保障等规则逐步完善。
1.3 应用场景广阔,eVTOL 有望成为应用载体

目前,各国低空经济已经入快速发展期。美国低空经济发展特点在于市场参与度高,政府部门仅作宏观把控,2023 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密集出台一系列 eVTOL 领域管理文件,制定了城市空中交通管理体系架构,发布 eVTOL 飞行员的最新的系统培训要求和考核规则。欧盟航空安全局(EASA)在飞行器运行要求、电池储备要求、飞行员执照等方面完善规则,并颁布了eVTOL 飞机专用起降平台的相关设计规范。德国侧重研发,大力投资无人机技术研发。英国重视低空经济的广泛应用层面,例如监测农作物生长、建筑结构及安全等,并积极制定相关资金扶持政策。

我国低空经济也展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与市场机遇。目前深圳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其2023 年低空经济的年产值已超过 900 亿元,同比增长 20%,新开通无人机航线 77 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 73 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 60 万架次,其规模全国第一,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 50%的市场份额。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 5059.5 亿元,增速达 33.8%。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到 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 10644.6 亿元。

通用航空、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低空空域改革取得突破,通航市场也将快速增长,根据航空工业发展中心,预计到 2025 年,我国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将达 5343 家,2040 年将接近 4.5 万架。未来,无人机在各行业也将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无人机民用化进程加快,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 年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 1765 亿元。

二、eVTOL:下一个出行风口,商业化元年或至

2.1 低空经济重要载体,短途运输优势明显

eVTOL 是低空经济重要载体之一,2024 年有望成为商业化运营元年。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及电动化且不需要跑道可以垂直起降的飞机,相比传统固定翼飞机,这种靠电能提供绿色动力的飞行器能够实现灵活地垂直起降,不需要铺设超长跑道,占用过多资源;其次,噪音分贝也只有前者的一半,这使得 eVTOL 有潜力在社区中心上空起降盘旋。eVTOL 的优势使得其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参考李凯等的《eVTOL 航空器研制现状及发展趋势》,在诸多 eVTOL 航空器研制厂商中,既有波音、空客等传统民用航空器制造商,又有 Joby、Volocopter 等初创科技企业。根据美国垂直飞行协会 2023 年 7 月的统计,全球 eVTOL 航空器型号已达 853个,发展前景大,众多企业广泛参与。分国家来看,美国、德国、英国、中国等国布局较快,技术相对成熟。我们认为政策催化+企业广泛参与下,2024 年有望成为 eVTOL商业化运营的元年。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一般采用电动力驱动,电动力包含电池 、燃料电池等不同能源形式。参考邓景辉《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技术现状与发展》:1)eVTOL在构型方面,多旋翼、复合翼以及推力矢量是当前 eVTOL 航空器所采用的主要三类构型;2) 在控制方式方面,可以分为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3)在动力方面,可以采用混动和纯电模式。混合动力 eVTOL 更适合短途城际航线垂直起降模式,是城市空运市场从传统动力飞机向全电动飞机发展的重要过渡。

目前的 eVTOL 有效载荷相对较小,主要适用短距离行驶,未来潜在应用场景大。参考张洪《eVTOL 飞行器的发展态势与应用场景综述》,eVTOL 作为城市空中交通的载运工具,能够渗透到城市中心,进行点对点的交通运输。eVTOL 应用场景主要有三个关键条件--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100-1000 米的低空领域、点对点。目前,eVTOL 运行分为无人驾驶、有人驾驶两种模式,制造商主要聚焦城市客运与货运两个主要方向,并结合目标应用场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迭代升级。与民用客机比较,大型民机主要解决 1000 公里以上的空中运输,而 eVTOL 主要解决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间内、城郊及城际点对点的空中运输,在拥挤的城市内、城郊、都市圈进行短程通勤时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我们认为,eVTOL 短期可应用到载货等场景,随着离适航取证和商业运营的推进,未来有望应用在城市客运(UAM)、区域客运(RAM)、城市物流配送、商务出行、紧急医疗服务、私用飞行器等多种场景模式,大致可分为载人客运、载物货运、公共服务、警务安防、国防军事及私人飞行等六大类行业场景。

在 50-400 公里出行需求,eVTOL 相比其他传统出行方式具有一定优势。eVTOL 在特定路程范围内,具有高效便捷、低噪音、低碳排放、舒适私密等优点,与传统出行交通工具相比,在综合用时、碳排放、私密性、舒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航行距离方面,直升机和 eVTOL 两类运输方式则主要覆盖了 50-400 公里左右的中短途出行需求,在这个距离上,eVTOL 综合用时相对较短。

随着 eVTOL 产业链走向成熟,飞行汽车有望在非城市场景率先落地,拓展旅游、消防、巡航、农业等场景应用,未来城市场景尤其是载人和物流场景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2024 年 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 2027 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 2030 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无人机、eVTOL、UAM 为代表的新通航赛道景气度较高,商业化运营潜力大。2023 年,全球通用航空市场增长强劲。来自 GAMA(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9月,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为 2656 架,其中固定翼通用飞机交付 2029 架、较 2022 年同期增长10.1%;直升机交付 627 架、较2022 年同期增长 8.5%。至2023 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器(不含无人机)保有量约为 5000 架,比 2022 年增长 5%;传统通用航空飞行量(不含无人机)约为135 万小时,比 2022 年增长 11%;传统通用航空运营企业(不含无人机)690 家,比 2022 年增长 4%;无人机注册数量 120 余万架,比 2022 年增长 25%;无人机飞行量约为 2300 万小时,比2022 年增长 10%;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 1.9 万余家,比 2022 年增长 26%。我们认为,目前国内无人通用航空处于产业链早期阶段,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无人航空产品量产,未来商业化运营潜力大。
产业链端发力,亿航等企业进展较快。eVTOL 仍处于商业化应用过渡的早期阶段,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已经有验证机或原型机。相比其他企业,亿航智能商业化进展较快,其 2017 年便开始载人飞行试验,到 2023 年底获得标准适航证。从订单角度来看,目前小鹏汇天、亿航智能等企业已经具有一定小批量订单,商业化进程逐步加速。

参考赛迪顾问,2023 年,由于低空经济政策驱动以及 eVTOL 商业化进程的提速影响,中国eVTOL 产业规模达到 9.8 亿元,同比增长 77.3%。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南和华东两地,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地区以相关整机试验及关键系统配套为主,四个区域总体产业规模在3 亿元左右。赛迪顾问预计 2024 年 eVTOL 产业将迎来第一轮商业化爆发周期,规模将大幅提升随着多机型适航认证的加速推进,将保持较高增长态势,预计到 2026 年将达到 95.0 亿元。

2030 年全球 eVTOL 直接销售市场规模有望超两千亿人民币。参考保时捷管理咨询,2030 年中性预期下,仅测算直接销售 eVTOL 市场,国内 eVTOL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00 亿元,全球市场规模达到两千亿元。考虑间接带动的其他产业链,eVTOL 潜在市场空间大。

2.2 适航取证核心卡点之一,空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eVTOL 商用化运营关键在于适航审定。为了确保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在投入使用前具备“适航”状态,需要开展适航审定活动,适航审定三阶段包括: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现有的 eVTOL 适航审定实践中,每个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进行处理,每个项目需单独制定专用条件。TC 证作为型号合格证,标志着产品设计安全可靠,在“三大通行证”认证中最早开始,也最为困难。AC 证作为适航证,意味着航空器合格证,可以交付。PC 证指企业建立了一整套用于航空器生产的质量系统,能确保交付的每一架航空器及零部件均能符合经 TC 证批准的型号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生产一致性良好。亿航智能在适航认证方面推进较快,成为 eVTOL 行业内首先集齐“三大通行证”的企业,2023 年 10 月获型号合格证(TC)、2023 年 12 月获标准适航证(AC)、2024 年 4 月获生产许可证(PC),三证均为全球首张。

顶层设计下,适航审定有望加速。2024 年 1 月 1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无人机产业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各项配套政策、规章规范也正逐步落地,低空经济迎来新的“政策风口”。据不完全统计,超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当地的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认为,政策支持+法规逐步完善的情况下,eVTOL 适航审定有望加速。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科技 / 电子 / 半导体 /

人工智能 | Ai产业 | Ai芯片 | 智能家居 | 智能音箱 | 智能语音 | 智能家电 | 智能照明 | 智能马桶 | 智能终端 | 智能门锁 | 智能手机 | 可穿戴设备 |半导体 | 芯片产业 | 第三代半导体 | 蓝牙 | 晶圆 | 功率半导体 | 5G | GA射频 | IGBT | SIC GA | SIC GAN | 分立器件 | 化合物 | 晶圆 | 封装封测 | 显示器 | LED | OLED | LED封装 | LED芯片 | LED照明 | 柔性折叠屏 | 电子元器件 | 光电子 | 消费电子 | 电子FPC | 电路板 | 集成电路 | 元宇宙 | 区块链 | NFT数字藏品 | 虚拟货币 | 比特币 | 数字货币 | 资产管理 | 保险行业 | 保险科技 | 财产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