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8喜欢:26
我对我小女儿说,就像要吃多样化的食物,包括各种肉食,各种蔬菜水果,人的身体才会成长得健康和强壮一样,人的精神也要“进食”多样化的精神食物,也就是要读各种各样的书,圣经要读,故事书要读,科学书要读,那种讲道理的书也要读,那样人的精神才可以培育得健康理性强悍。
用食物做比,容易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要让人在自己的人生中看到精神生命的价值,必须从很小的时候启蒙,让他她们意识到人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面体,不可偏废。10岁以前是敏感期,比较容易培养他她们这种意识,过了敏感期就难了。
有人一辈子只有物质生活,完全没有精神生活。这不仅让人生的内容过于贫乏,而且在老年之际,由于身体功能的衰弱,很难从物质上得到享受,剩余的生命变成等死的煎熬。而如果有精神生活,你即使年龄很大,依旧可以咀嚼思想,欣赏艺术,生活依旧有它丰富的内涵。

全部讨论

02-16 13:57

很有道理。我现在快50岁了, 非常明显的感觉到物资方面需求越来越少。
很少有什么物质的东西让我兴奋。
反倒是比如想明白一个事情,或是有人生迷局通过看先贤的书籍解惑了, 会觉得很满足,能带来持久的精神愉悦。

长身体,身体健康长寿,食物要多样化;
长意识,意识宽容自由,要多读书,多思考,并且书籍多样化。身体与意识,构成了人,这是人不同于其他生命最大的地方。人之为人,就在于意识思想。除开意识,人与其他生命并无区别。

04-11 15:35

有人一辈子只有物质生活,完全没有精神生活。这不仅让人生的内容过于贫乏,而且在老年之际,由于身体功能的衰弱,很难从物质上得到享受,剩余的生命变成等死的煎熬~~赞。
我已经从身边看到不少这样的现象了。很多城市里七八十岁退休的老人,有的即使拿着很丰厚的退休金、物质生活其实是很舒适的了。
但由于缺乏丰足的精神滋养,感觉他们现在的活着真是一天天的煎熬,要么天天上医院,要么吃大把药,对化验单上的一个个异常指标担惊受怕,生活中更多的是紧张、唉声叹气,压根就没有平和及喜乐。

02-16 21:51

mk

02-16 14:30

记得中国人还有“半部伦语”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