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潮上演!楼市,大变局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34喜欢:22

作者:子非鱼

01 | 幼儿园、小学关停潮已来

进入2023年,随着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减少了85万,新生儿人口跌破1000万,有一个此前没有被关注的话题,悄然走热。

幼儿园和小学关停潮。

其实小学关停潮一直都存在,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发生的。毕竟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将子女安置在城市就学,农村的小学一大批被关停了,但伴随发生的是城市大量兴建各类学校。

换句话说,此前农村小学虽然一直在关停,但城市在不断兴建小学,全国小学总数量处于动态平衡当中,但从十年前开始,虽然人口出生率不断减少,小学生总数呈现出了下滑趋势。

数据:教育部

幼儿园数量,此前则是一直呈现上涨态势,直到2022年,关停潮才开始上演。

本来我没怎么关注这一点,吸引我关注的有两个因素:

第一,我自己的小孩下半年就得上幼儿园。

第二,春节期间在老家,和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婶婶聊天,她向我感叹现在幼儿园招生太难,她就职的幼儿园今年的招生人数不足去年的一半,很有可能会因亏损而关闭。

不久前,国家教育局公布了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坐实了幼儿园关停潮这一现象。

3月23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披露:

202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这一数量相较于2021年减少了5600多所。

从数据来看,这是过去15年以来,全国幼儿园数量首次负增长。

02 | 人口趋势成为导火索

全国数据如此,地方数据必然亦是如此。

先看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的数据。

数据显示,2022学年,北京、上海、天津幼儿园入园人数分别同比下滑6.1%、6.2%、9.5%。重庆虽无2022学年数据,但其在2021学年,幼儿园入园人数便已大幅下跌26.0%。

北京方面,幼儿园数量在2021年见顶,2022年比2021年少了11所。

上海方面,幼儿园数量仍保持着略微增长,2022年幼儿园数量较2021年增加了9所。

天津方面,幼儿园数量已经二连降,2022年幼儿园数量2257所,较2021年减少了89所。

重庆方面,数量同样在2021年见顶,2022年减少了20所。

接着看常住人口位居前十的大省幼儿园和小学变化情况。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从小学招生人数来看,除了湖北未披露数据外,其余9个人口大省无一例外,2022年相较于2021年都在减少。

从小学数量来看,公布数据的山东省一年减少了395所,四川减少了230所,河北减少了144所,浙江减少了35所,安徽减少最多,减少了455所。

幼儿园数量方面,公布数据的山东省,减少了317所,浙江省减少了181所。

幼儿园在园人数无一例外都在减少。

足可见,幼儿园和小学关停潮的趋势,在地方省市中已经全面形成。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小学关停潮的原因之一是城市化率不断增加之下,农村生源不断减少引发的撤点并校。

比如很多村小学撤销并入镇小学。

199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30%,为30.8%;到2003年,突破40%;2011年突破50%;到2022年,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2%。

另一方面,则是更为主要的因素,出生率不断下滑。

我们的新生儿人口2016年见顶,此后一路下滑,2017年比2016年少62万,2018年比2017年减少了199万,2019年比2018年减少了59万,2020年比2019年减少了265万,2021年比2020年减少了138万。

2022年跌至956万。956万,相比于2016年的高点减少了829万,减少了46.4%。

数据:国家统计局

随着出生人口跌破千万,2022年全国出生人数少于死亡人数,造成总人口减少了85万人。

引发人口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

过去多年,我们的结婚率持续下滑,2015年我们的结婚对数为1224.7万对,到2021年只有763.6万对。

降幅达到了37.7%。

数据:国家民政部

根本因素则是压在年轻人肩头新的三座大山:教育、医疗和房子,让很多人对结婚生子望而却步。

房价自不待言,尽管经历了去年的普调,但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伤皮未伤骨。在中心城市买房,依然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梦。

有人说租房也可以结婚生子。对,不错,在国家推动租购同权之下,租房只要获得房东学位授权,同样可以申请免费的公立学校。

但是,中心城市的公立学校申请,都需要按照积分排名高低来。而积分计算的高低,有房和无房相差甚远。

换句话说,你租房的确有申请公立学校的资格,但在积分制度下,也仅仅只是有资格而已,对于教育资源紧张的中心城市,都有有房者优先。

至于教育等其他养娃负担,来看一组数据。

去年育娲人口披露数据,中国目前的平均养娃到18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韩国。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养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压力绝对是全球前列。

分省市来看,养娃压力最大的是甘肃,养大一个娃到17岁,需要耗费一个家庭16.2年收入,相当于每年的家庭收入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了。

数据:育娲人口、国家统计局

压力最小的西藏,养大一个娃也需要耗费一个家庭11.75年的收入。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里面还不包括买房。

所以说,制约人口出生率的,是压在年轻肩头新的三座大山。

人口转向的趋势已然形成,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已经形成的趋势,很难扭转。

03 | 出生人数不断减少带来的冲击

出生人数不断减少,带来的冲击有很多:

第一,对经济的冲击。

我们的劳动力人口已经在不断减少,出生人口不断减少,意味着劳动力人口还会继续减少。而劳动力是作为制造业、工业大国的优势。

一旦这种优势不再,对经济必然会产生影响。

当然,劳动力的减少,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倒可以进行弥补,不用太担心。

第二,对养老压力的影响。

中国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养老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缺口达到7000亿元。

财政部公布的2021年中央调剂养老基金缴拨差额的情况表显示,黑吉辽东北三省,养老金缺口超1000亿元。有余额上交中央的只有广东、北京、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7个省市。

目前各国对养老压力的解决方案是,延迟退休。同时,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

个人养老金制度我们在去年已经提出,而延迟退休,官方已经表态,渐进式延迟退休已经箭在弦上。

第三,对城市格局的冲击。

过去几十年在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村在消失,要么被合并,要么直接消失。原来中国有近380万个自然村,现在只剩下了两百多万个,消失了近百万。

如今我们的人口已经转向,这种趋势和速度会加剧。未来消失的可能不只是农村,一批城市也有面临裁撤、合并乃至消失的可能性。日本、韩国已经在发生。

第四,对楼市的冲击。

人口是楼市的基石。当新生儿不断减少之时,首当其冲的便是学区房。

孩子数量变少了,学区房需求自然下滑,再加上目前已经有12个城市推进“教师轮岗制度”,泡沫巨大的高价学区房,未来会持续挤泡沫。

对于整个楼市整体来说,在人口负增长趋势形成的背景下,中心城市人口增量降档换速,增量已不再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购房需求会逐渐见顶,中心城市的楼市会逐渐进入存量时代。而供应超大的一批中心城市,如果产业不够强劲,可能会面临持续调整的结局。

至于三四线城市,人口转向与供应整体过剩的大背景,大部分人口流失、没啥产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会继续调整,逐渐鹤岗化。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3-04-06 13:27

我们活着,生不生孩子,对社会来说就是一个统计数据。别太拿自己当回事,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开心就好。

2023-04-06 18:02

大部分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凑个人数。不当韭菜已经是人生巅峰了,蜘蛛常乐

2023-04-06 17:52

养一个小孩绝对比我买一套房还花钱。
一年上各种班的费用没有10万,也有5万,掏空年轻人口袋的是生养小孩,连自己消费都缩减了很多,除了金钱,花费的精力真的太多,有时候都有点影响工作。
所以对那些不愿意结婚生小孩的都能理解!

2023-04-07 10:53

哈哈

2023-04-06 22:08

现在还是小学入学人数高峰。再过5年才是大问题。

2023-04-06 15:32

现在的零零后,可能还有九零后,大多没希望靠自己买房,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当爹妈,养娃负担太重太累了

2023-04-06 14:51

亮有一计,生七娃的夫妻奖励一套50平米的廉租房,这样一来全国应该会有大量的夫妻给国家生娃了

2023-04-07 13:23

根本因素则是压在年轻人肩头新的三座大山:1.父母老人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无包容无责任心,2.女性知识性的快速提高,加快了在经济上的独立,造成了家庭之间的不平衡,3.西方社会的文化侵略和性方面过度开放,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因此让很多人对结婚生子望而却步(教育、医疗和房子,是不背这个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