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防止被割韭菜(系列之二:子女教育)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子女教育是个牵动绝大部分人的问题,古已有之的望子成龙观念深入人心,但大部分人最终的结局是失望。工业社会教育的普及,导致教育的回报越来越低,通过教育改换门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多家长还想砸尽钱财,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导致投资教育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明白大数概率或者正态分布。我们99.99%以上的人都是普通人,如果抱着望子成龙的想法,注定要失败。不承认现实,梦就不容易醒。概率是个很好的学科,大凡对接受过概率论的教育,对赌博、彩票之类的东西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二是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上对子女教育的目标都太高或者不切实际。在教育上,其实先天智商占据了最主要的因素,先天智商虽然不是将来成就的充分条件,但妥妥的是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只有鸡蛋没有问题,才能孵出小鸡。小时候听父母经常说一句话,叫外甥随舅,总以为是长得像舅舅,其实成人后明白,是说子女的智商基因更多来自于母亲的家族。我观察过自己身边几个家族的情况,确实是如此。后来看过一段国外的视频,也是讲这个问题。说是智商的基因主要在 X染色体,男孩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女孩有两个X染色体,一个来自于母亲,另一个来自于父亲,所以男孩受母亲的影响会很大,女儿会小一些。如果这个视频的道理没有问题,那与外甥随舅这个逻辑是吻合的。记得一个女理发师问过我,女儿学习不好,怎么办?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她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你与老公小时候学习好吗”,她回答说不好;第二个是“你小时候学习不好,父母管吗?”她回答说管啊;第三个问题是“管用吗?”她说不管用。答案不言自明,后来她果真不瞎操心了。

三是大部分家长忽视了自己应该在子女教育上承担最主要的责任。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教育是其他任何人不可替代的。父母对子女的最大的教育责任不是教知识,而是生活习惯、价值观以及认知水平,如果这三点做到了,孩子对知识的学习则基本不是问题。很多父母会看到子女身上的很多缺点,其实这些缺点大部分在父母身上都有,比如父母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然后告诉孩子看电视打游戏不好;说自己孩子怎么学习不好,那回顾一下自己小时候学习好不好呢。我老家的大伯母、二伯父二伯母,晚年子女都不孝,生活很差,我母亲经常对我说起他们孩子的不孝,我对我的母亲说:“他们年轻时教着子女赚别人的便宜,现在是子女赚他们的便宜”。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我们家不存在?父母比较善良,价值观早就通过言传身教到我们身上了,哪个兄弟对父母不够好都会遭到声讨。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能够理顺清楚了,子女教育的问题则简单了。一些家长总想假手外部来解决子女教育,这是花多大代价也不达不到目的的,所以才会盲目的付出被割了韭菜,花费了很多不该花费的钱。

对子女的教育,首先要评估其自身的能力及水平。其实各大学校争抢优质生源,就是他们很明白这个问题,生源不行,只有好的师资力量也不行。好多家长看到有些学校高考成绩好,比如某水中学,岂不知他们是拉了很多优质生源,创造佳绩吸引普通人过去。还有传闻让一些考上名校的学生,给予重金回来复读再考一次,给学校创造成绩。

我并不反对在子女教育上投入资源,反对的是不量力而行。如果家里财力比较好的,哪怕花了钱没有什么效果或者效果很小,也是无所谓的。但那些举全家财力来实现目的则绝大多数是悲剧,比如家里一年只有几万收入,温饱刚解决,非要孩子参加课外辅导或者送孩子出国留学都是不可取的。与保安发生争执被刺死的青岛外卖小哥,就是这样的悲剧。父母在东北就是普通人家,非要借钱花费百万送他出去留学,回来工作收入很一般,然后送个外卖来多赚点钱。

普通人家不要在子女教育上盲目投资,即使盲目投资也可以,那就是教育的投资适可而止而不是竭尽所能。当你竭尽所能追求某个目标时,你就是一棵韭菜了,很多消费都是这个道理。

我顺便谈一下自己对当下两个教育问题的认识:

一是当下寒门难出贵子的舆论。记得十年前教育部门也用数据论证农村考上大学的比例在降低。这里面有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古语寒门出贵子的寒门,我们普遍理解为穷人家。我过去也是这么理解,后来才知道寒门是指没落的士族、大族,普通家庭没有资格称之为寒门。所以说寒门出贵子的前提是祖上的基因还是不错,上几辈的熏陶还在,其实外部关系也还有一些。另一个误区是:即使当下寒门就是穷苦人家,我们在当下可以理解为穷地方不容易出人才了,我认为这只是看到了结果而不是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人口的先天条件差别并不大,而且还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各种原因去了农村。经过四十多年的高考制度,优秀人才及其后代都通过高考选拔到城里了,导致大家看到的数据是寒门难出贵子了。

二是在北京参加高考容易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从数据上来看是这样的,北京作为直辖市,参加高考的人数远少于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但清华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是这两个人口大省的好几倍。我多年前看过一个人的文章,我很认同他的观点,这里直接搬来眼红: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从建国开始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各大名校毕业的学生都涌入北京,分布在中央机关、各大部委、高校、金融机构、央企,这些名校毕业生的子女无论是先天智商,还是后天家庭的熏陶,都是一般家庭比不了的,所以北京生源考入清华北大的多为他们的子女,北京普通家庭的孩子考清华北大的难度比外省的生源难度更大。也就是说,在北京考大学比外省容易,但考清华北大则更不容易。

最后说一下我是怎么教育娃的。娃现在四岁半,已经自己可以阅读,不吃工业食品。他一出生,我们就把电视机扔掉了。从五个月就开始买布书让他当玩具,九个月就买绘本教他认识物品,一岁半买了点读笔与书,所认识的字都是自己通过点读学会的,后面的时间就是慢慢积累。现在随便找一段常见的文字让他读,大概100个字里面有两到三个不认识。朋友们都说我从一岁就鸡娃,他们认为要到四岁左右才可以开始。我不认同,小孩子出生后就要不断认知这个世界,我们就是从小就培养认知世界的能力。一开始通过认识身边的物品,再进一步就需要通过阅读了。如果到了四岁再开始培养识字与阅读,他要从玩耍状态转变到识字阅读,会很不习惯。而我们从几个月就开始,就不存在习惯转变的问题。两岁半时就歪着小脑袋说,读书什么都知道。(下图是娃两岁时的小书柜,有两百本绘本图书)

全部讨论

04-20 09:53

这篇写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