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风口》:在全球积木式创新机遇中寻找中国机会-1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壹八年起 春谷私募 2024-04-24 11:58 江苏

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了《全球风口》这本书,一下就被书中关于积木式创新生态和提到的各种高新科技的发明创造所吸引,借回来看了一两遍还是舍不得还,不由得感叹怪不得袁枚居士在两三百年前就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虽然这本书2016年就出版发行了,但是书中王煜全对美国的创新机制和中国创新方向的洞察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最前沿、最具想象力的创新形态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看得人心潮澎湃,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想象和动力,遗憾的是为什么我和更多人没能更早看到这本书。

王煜全,互联网趋势专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中国区首席顾问,拥有超过20年的科技投资和产业经验。在投资美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过程中,他对美国的高新技术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模式。另一位联名作者知名学者薛兆丰教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法国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书中,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得出了一个非常悲观的结论:资本的增值速度超过了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速度,这意味着,如果你是资本家,你将永远是资本家。当然,这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现象,但是会导致贫富差距变得非常大。

但现实并没有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尤其是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阵营里领跑的国家里。一方面,资本家过世后,子孙后代在继承财产时要缴纳很大一笔遗产税;打破这个逻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财富在不断地被新人创造,如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他们的共性是:因对新科技的掌握和运用而获得了巨额财富。

假设没有高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肯定会向垄断的方向发展,但技术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自我革命,某种程度上它会对全球经济形成一次革命性的冲击。如果从机会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将其称为“全球风口”。这本书从一个更系统的角度阐述了这种现象,将其定义为社会化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更熟悉的一句话是雷军说的:“只要站在风口前,猪都能飞上天”,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抓住了全球制造业资源重新配置的机会,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去这些年的繁荣是与世界最先进生产力结合的结果,未来依然需要贯彻这个思路,那么这一次的“全球风口”机会在哪里?

目录:

01 创新新生态:无法阻挡的全球新机遇

02 创新是一个生态环境,我们缺什么?

03 正确地认识我们的优势:中国制造

04 跨国企业不再是最新生产力:绕不过去的《拜杜法案》

05 全球风口中的中国机会

01 创新新生态:无法阻挡的全球新机遇

当科技迅速进步时,很多跨国企业原本赖以生存的竞争力基础就不再有竞争力了,新的科技完全可以替代既有的科技,使得跨国企业本身也要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以科技的发展为首的六方面因素正促使资本主义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化资本主义,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还有:使先进科技不再稀缺的教育、互联网时代促成的更加便利的各种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所需要的很好的参照系——信用、能把所有这些因素贯穿起来的企业家、整个机制的润滑剂——风险投资

以上这六方面的影响因素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生态:广泛协同的创新体系——联盟生态以核心企业家为盟主形成的联盟化的协作体系,正在迅速击败很多传统的跨国企业。旧的经济形态以跨国企业为象征,新的经济形态以拥有先进科技且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为象征。这些新兴资本主义企业的生长方式是“积木式创新”,外部协作资源像积木一样即插即用,就好像乐高积木,不管最终的规模有多大,都是由一堆小积木组成。

新兴经济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企业成长速度非常快,就像有一个说法“指数级增长”,但潜台词是有可能衰落的速度也非常快,完成自己的单一科技产品的使命后有可能迅速衰落。也许你会说它不如百年老店好,但是在新的经济形态中,恰恰不再塑造百年老店。一个社会要健康发展也应该如此,不应该追求百年老店,而是应该追求任何一个企业完成了自己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之后,社会能够给它足够的奖励和回报,企业家、投资人都能得到合理的回报。当它完成历史使命后就退出历史舞台,让其中的每个角色都能各得其所。

第二个特点是协同工作的程度会越来越深。未来的协作可能会涉及很多股权的方面,以实现长期的利益共享。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的书《联盟》(The Alliance)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未来“联盟”是新经济形态的标准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协作,不再有谁依附于谁的概念。因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你需要协同生态里的合作伙伴一起完成任务,靠强硬的命令是做不到的。

例如,Facebook(现更名Meta公司)上市时,大概有3400名员工,那时服务于9亿多用户,因为用户是自维护的,可以说它有了9亿多协作者,每个人都是它的合作伙伴,都在Facebook上贡献价值,已经成为Facebook的生态协作者之一。这种广泛的协同会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造成新的颠覆,很多人不再像过去那样追逐金钱,很多新的慈善资本家也出现了,这些人采取“裸捐”的方式,在世时就把自己的钱全都捐出去。这也许就应了中国那句老话“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02 创新是一个生态环境,我们缺什么?

西方一些有责任感的社会精英人士往往将改造资本主义当做自己的一种信念,希望能打破跨国公司对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垄断,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希望人类能够有更为美好的未来。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全球协作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创新涌现出来。

作者强调创新是一个生态环境,并不是每个环节都需要创新,很多环节并不负责创新。按美国人的平均估计,一个实验室里出来的技术实现产品化的过程,需要5~8年的时间和上千万美元的投入。因为实验室里研发出的技术是单项冠军。比如通信技术,如果传输的速度快,这仅仅是单项冠军。其他因素,如能传输什么,配备多大电池和显示器,需要什么样的传感器、要不要GPS模块,这些问题才是产品化阶段需要面对的。将诸多单项功能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用户体验,这和前期的技术开发完全不同。

因此,现在国内鼓励科学家创业是绝对错误的。科学家从小被培养的技能是科研,就是如何跑成单项冠军。产品化阶段的核心主导者是产品化型企业家,他知道怎么做协同研发。下一阶段是开发国际市场,到了这个阶段,企业就需要更换CEO。新任CEO的特点是要懂得协调市场资源,懂得打广告做宣传,懂得扩大队伍,懂得批量生产,保证渠道供应。这个阶段再细分的话,还需要有人开发全球产品销售渠道,有人生产制造。

创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从开始的科技实力到产品转化,到量产,再到全球化,在这几个环节里,像美国这样开放创新文化比较成熟的大国,往往也是三缺一的局面:先进的高科技在高校里,产品转化机制有《拜杜法案》作保证,还有很多企业家积极地与科学家合作,但要实现量产往往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成本偏高等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全球化的阻碍。此时,全球范围内能提供开放性制造能力的只有中国。所以美国高科技“三缺一”局面缺的正是中国。

以色列是“一缺三”,虽然科研水平很高,但产品转化能力、全球市场开发能力和制造业都不强。如今越来越少的高科技能直接产品化,而是需要复合的协同研发能力。但是以色列的协同研发能力并不出色,所以它更多的是直接将创新技术和产品卖掉,而不是自己做大。

目前,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制造。在大规模制造上,中国的优势是有全球价值的。积木式创新的特点是协作,以领先科技为基础,创新企业以开发协作的形式迅速拥有了大企业需要的所有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业务繁荣,让企业获得成功。对于美国正在兴起的新浪潮——利用高校科技转化形成的创新,中国正好是完成闭环的最后一步,大规模生产能力,也包括庞大的市场,甚至还能提供资金,才能够保证这些创新企业真正站稳脚跟。

那么,中国人缺什么?美国的研发能力?作者认为技术研发与创新这个长板,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不错,所以我们的选择余地也相对大一些。中国其实更应该学习美国的技术转化机制,然后用自己的制造能力和巨大的市场与别人对接。这就是所谓的积木式创新。

积木式创新要拼接的大规模制造这块积木仅中国独有,而这是整个积木式创新浪潮中最后一块且最重要的积木,看看马斯克和特斯拉就知道了,没有它前面的成果都不算成功。中国的机会在于能够在这块积木上和其他国家拼接得更加顺畅,也就融入到了全球积木式创新的浪潮中。

我们真正要解决的不是创新能力,而是和国际标准接口的问题。比如商业合作层面的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中国现在机会很好,毕竟经济发展起来后就有了足够的资本实力。但协作才是本质,这样我们才能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结合,在整个创新生态环境里扮演最重要的那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