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骗你,还有人骗你,人生就这样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们不骗你,还有人骗你,人生就这样

原创 唐龙 唐龙文集 2022-12-31 22:55 发表于广东

我们不骗你,还有人骗你,人生就这样

12月29日,各路媒体都在报道湖南盛大金禧董事长涉嫌非法集资被抓归案的新闻。该案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除了涉案金额200亿、涉众10万人外,还与犯罪份子嚣张的跑路公告离不开。


嚣张的跑路公告

嚣张公告如是写:标题“我们跑路了”,正文“你们的钱已经被我们洗干净,我们人在国外,这里没有引渡条约,抓不回去。记住以后别贪高息,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陷阱。这只是给你们一个小教训,不要太难过,我们不骗你,还有人骗你,人生就是这样,不经历风雨挫折,你怎能成长……”


你不营销她,别人也会营销她

我们不骗你,还有人骗你。这句话在我12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曾经听到过。那时的我,还在农业银行工作。有次同学聚会,初入职场的我们,一起交流工作的所见所感。或许年轻的我们血气方刚,于是保险业务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同学目睹打工者辛辛苦苦赚的钱,从定期存款被营销成分红型保险,最后急需钱时、提前支取被倒扣百分之十几的手续费(10万元,本金得亏1万多),都表示很同情,不愿为了赚钱去营销没有保险需求的存款客户。

但一位同学讲了一番话,让我依然记忆犹新。内容大概如此:看到那些淳朴的客户,拿着钱来存定期,真的不忍心营销他们买保险。但是,理性告诉你,你不营销她买保险,她也会被别人营销买保险,想到她的结局终究会买保险,那不如我就营销她买保险。


欺骗均衡

为什么当人们,认定你终究会被人骗时,就会理直气壮地对你实施欺骗?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与2013年诺贝尔奖经济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在合著的《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中,阐述了一个观点,他们命名为“欺骗均衡”,意思是,只要欺骗有利可图,市场就会产生欺骗行为。


该书写道:如果我们身上存在某个可以被人利用的弱点,从而能给欺骗者带来超额利润,那么在欺骗均衡中,一定会有某个欺骗者利用这个弱点获得利润。

欺骗营销的两种类型

作者认为,形形色色的欺骗主要由两种类型组成,第一种是利用人性弱点的欺骗,第二种是利用信息、故事和观点来欺骗。

(一)利用人性弱点的欺骗。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商家们会充分利用人类的缺乏自制力,向我们兜售那些我们压抑不住会沉迷其中的产品,比如网络游戏、黄赌等嗜欲型、上瘾型产品,这些往往也是客户粘性强的产品。我们在选择时,很容易输给人性的弱点,做出有利于商家而有害于自身的决策。


(二)利用信息、故事和观点来欺骗。喝白酒有益于抗病毒,这就是一种故事和观点营销。

美国当年有医学家通过实验,指出吸烟者患上肺癌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7.5倍。随后,烟草行业立即做出反应,他们通过资助的科学咨询委员会去寻找那些知名科学家中可能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并发现了愿意站台的科学家克拉伦斯·利特尔。利特尔的观点是,癌症来自于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这意味着,吸烟与否其实同癌症发病无关。


在烟草公司的推动下,利特尔的观点在媒体中大肆宣传,那时的人们动摇了“吸烟有害健康”的观点。甚至当时的美国还一度流行一个观点:吸烟有助于减肥。居然不少吸烟者相信吸烟能减肥,诺贝尔奖获得者表示“天知道是谁弄出了这个观点并成功对大众做了洗脑”。


现在,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美国曾经假药横行


我们中国人经常抱怨假货多、假药多,如果你翻看美国的历史,老美在19世纪时,像斯威姆的万灵剂、拉达姆的微生物杀手这样的假药横行于市场,不只是消费者被欺骗,连监管者也同样被欺骗。


分红型保险的营销,既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也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热情的服务,让心理柔弱的人不好意思拒绝。对权威机构的信任,导致“信屋及乌”,以为所有产品都可靠。更高收益的信息,加上缺乏判断信息真假的能力,导致客户做出了伤害自己的购买行为。

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西方诺贝尔奖学者的观点,中国2000多年前的圣贤,也讲过类似内容。韩非子指出,利之所在,皆为贲诸。贲、诸是孟贲和专诸2位勇士的并称,孟贲能生拔牛角,专诸为公子光刺王僚。意思是,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人们都能像孟贲、专诸那样不顾生命去做。


管仲有言: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为了利益,生命危险都不顾,又哪怕脸皮问题和违规问题。

防骗要靠自己

所谓,自尊者,人尊之;自爱者,人爱之。要避免欺骗营销,我们左右不了对方,只能靠自尊自爱,自己谨慎地对待各类信息,认真地分析推敲真假合理与否,避免给对方留下行骗的机会,避免诱发对方的行骗动机。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能依靠的就是市场的监督者。



一家之言,难免有误。感谢支持,欢迎关注!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