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狂人”李书福的出行帝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李书福或将收获第10家上市公司

近日,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这将是曹操出行实控人李书福的第10家上市公司,也是他年内收获的第3家上市公司。

今年2月,李书福控股的路特斯登陆纳斯达克,成为李书福的第8家上市公司。5月10日晚,极氪(ZK)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李书福的第9家上市公司。

极氪赴美上市

三家公司先后上市,与背靠吉利汽车集团这棵“大树”不无关系。

极氪在招股书中坦言:

我们依赖并获利于吉利集团的技术、研发、车辆生产与交付、采购能力,及其资金支持和市场地位。

然而上半年三家公司上市只是李书福商业版图的冰山一角。

截至目前,李书福和他所代表的吉利集团已经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打造了吉利汽车(00175)、沃尔沃(VLVLY)、极星汽车(PSNY)、路特斯(LOT)、亿咖通(ECX)、钱江摩托(000913)、汉马科技(600375)、力帆科技(60177)、极氪(ZK)等9家上市企业,覆盖汽车、摩托车、智能科技等领域。

1

创业初期

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汽车商业帝国的缔造者,李书福的创业之路离不开他的商业头脑。

1963 年,李书福在浙江台州农村出生。高中毕业后,他怀揣120元开始创业,一开始在街头为别人照相,后来开办照相馆、制作冰箱配件、生产装潢材料。

他复盘自己多次创业、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业进入门槛过低,导致竞争激烈。那么,怎样进入一个准入门槛更高的行业呢?1996年,他把目光锁定在汽车业。

李书福认为,汽车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行业,而且造车门槛很高;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非要在汽车业中干出一番事业。

当时的造车环境,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多次求告无门之后,李书福退而求其次,决定先造摩托车。

他买下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制造厂,这也是吉利集团的前身。为了获得造车许可证,李书福又收购了四川德阳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

根据吉利官网平台介绍,吉利造车始于1997年。1998年,吉利的第一辆车落地,李书福从此踏上造车之路。

吉利集团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2

收购沃尔沃

李书福最为人称道的一场商业神话,莫过于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

早在2002年,吉利集团刚拿到造车许可证之时,李书福就产生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他曾坦言:“买沃尔沃这件事,是我多年的梦想。”

但沃尔沃是一家拥有80年历史的全球知名豪华汽车品牌,而吉利成立仅仅20年,沃尔沃当时的销售额是吉利的10倍。

外界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连福特都无法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吉利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吉利与沃尔沃签署收购协议

然而,李书福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即使举债27亿美元,也要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交易完成3年后,沃尔沃在吉利的带领下扭转颓势,销量翻了一番。这场“蛇吞象”的举动成为吉利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或许是吉利早年创业就两次收购其他公司,或许是收购沃尔沃带来的经验,从2016年起,李书福不断通过收购、并购其他企业或推动旗下其他业务上市,来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他相继并购或者入股宝腾汽车、英国莲花汽车、路特斯和飞行汽车太力等。而这些企业背靠吉利,都在业绩上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吉利商业版图

3

李书福的野心

不断推动旗下公司上市,李书福有着自己的考量与野心。

我认为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规模,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在李书福看来,旗下公司上市,最直接的好处是提高整个吉利集团的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在竞争白热化的智能汽车行业,各个车企已进入比拼综合实力的决战阶段,不断丰富自身的产业生态体系能力。极氪、曹操出行等子公司独立上市,能提高其在资本市场中融资能力,让它们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曾表示:

极氪、曹操出行和亿咖通,面对的是不同赛道,上市不仅可以让它们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融资机会,同时通过上市融资也能支撑这些业务之后的独立发展。

极氪在美股上市,曹操出行计划在港股上市,不同的上市方案与各自的战略和业务特点息息相关。因为前者有着国际化发展战略,在美股上市有利于其产品出海;而曹操出行在港股上市,也能帮助其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实施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据粗略统计,李书福控制的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7000亿港元。旗下不同业务几乎实现了在汽车出行领域中的全覆盖,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汽车出行帝国。

极氪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