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关键时刻!买房最大秘诀是“听话”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关于近日的史诗级救市,大家怎么看?我的观点是:

兜兜转转,又一个轮回,又到国家喊你买房的时候了!

而这,又是一个考验购房者判断力的关键时刻。

01

先梳理一下5月17日发布的楼市新政,主要分为四个大招:

第一,降首付!首套房首付比下调为15%,二套房首付比降至25%。

第二,取消利率下限!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下限。

第三,降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为2.85%,二套房为3.325%。

第四,允许地方政府收储存量房做保障房,还允许开发商退还闲置存量住宅用地盘活资金。

这四个大招中,突破最大的当属“降首付”这一条,它打破了中国楼市已坚守30年的一条底线:首付比例不低于20%。

15%的首付比例,意味着楼市杠杆可以加到6.67倍,已十分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这一轮救市,的确是动真格的!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问:新的买房时机又到了吗?

中国大规模的商品房开发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买房的最佳时机,几乎每一次都是国家喊你买房的时候,二者高度吻合。

大家是否还记得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有一个词特别的火,叫做“去库存”。

当时中国楼市的库存量确实很惊人,一些城市的去库存周期甚至达到100个月,不仅是楼市,包括钢铁、煤炭、光伏等多个行业都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

这个情形和今天何其相似?今天中国众多行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而且同样是房地产、钢铁、光伏、汽车这些支柱产业。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2015年中央提出“去库存”的那一刻,其实就是那一波大牛市的起点,可惜的是当时很多人没听懂,我记得当时媒体上的声音基本上都是唱衰,认为房地产要去库存,说明房子太多卖不出去。

结果呢?降准、降利率、棚改几个大招一放,楼市很快就有行情了。

再往前追溯一下,200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当时的楼市也是哀鸿遍野,但很快国家出台了“四万亿”计划,到2009年,股市和楼市就先后启动了。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政策的威力。

02

楼市为什么隔几年就有一次萧条,然后又能满血复活?这其实就是经济周期的力量。

在每一次周期里,政府只要顺势而为,处理好商品供应量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经济就能软着陆。

关于商品供应量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有个著名的比喻,叫做“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其中“面”是用来比喻产能的,“水”是用来比喻货币的。

当商品短缺的时候,就会触发通胀,这个时候就要收紧水龙头(货币紧缩),然后加面——增加产能。

当产能过剩的时候,就会触发通缩,这个时候就要加水(货币宽松),然后减少供应——去库存。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政府除了放松货币政策,还有一个重要举措救市减少供应,比如要求库存超过36个月的城市不准卖地,再比如鼓励地方政府收储存量房。

所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都是周期,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只有看懂了周期,方能处变不惊,笑看风云。

03

结论是什么呢?

第一,买房要听国家的话,因为国家喊你买房的时候,一般都是各种救市大招密集发布的时候,无论是限购政策、税费政策,还是首付比、贷款利率、开发商打折,都会非常的友好。

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拐点出现的时候,是判断买房时机的重要信号。

第二,要听市场先生的话,不要违反客观规律,永远要买好房子,不要买劣质资产,不要投机取巧。

因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最终会让好房子价值回归,也一定会把差房子打回原形。

第三,要听老婆和家人的话,不要冲动决策,凡事儿商量着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不要把资金博到尽,任何时候都要留有余地。

第四,要听自己的内心话,时刻谨记自己的真实需求,不要盲目攀比、盲目从众。

精彩回顾

近日“房事”又有新变化

史上最强iPad发布,能否拯救困在“全球第一”标签下的苹果公司

高盛说黄金价格会再涨17%,能信吗?

“骨灰房”的背后与利润堪比茅台的“殡葬一条龙”产业

创始人一年被执行30亿,库迪咖啡还能“酷”下去吗?

21.6万!50000大定!还不够,小米汽车要闯的难关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