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未来扩张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0喜欢:5

通策的省外扩张一直是比较关心的战略,以口腔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为目的地,开设大型三级口腔医院,目前重庆已关停,武汉、西安活了下来,成都缩小规模。武汉、西安这两家医院的医疗资源都相对比较好,营业状况不及当时的预期,结合着这两年的市场情况也并非不可接受。

纵观民营医疗的打法,大多数都偏向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毕竟公立医疗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通策是反其道而行贴脸跟公立口腔最强的武大、第四军医大、华西口腔竞争,武大口腔一年营收大约在10亿左右,华西在13亿左右,武汉通策口腔目前在0.6亿,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站在现今这个时点上回头看,这两家能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开一家医院快的话2-3年,但打造一个品牌10年都不算长,通策口腔还需要不断地积累。

成都从环境和硬件上来看,定位是很高的,甚至高于武汉和西安,但正好开在市场环境最不好的时候,从医疗资源来看是远远不如武汉和西安的,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亏损严重换地址缩小规模。开设医院类比思维不一定有效,选址、医疗资源、管理、市场环境等多方位的因素都会带来影响,所以一个医院的成功有必然也有偶然。

“城市包围农村”这个策略是否已经失效了?我想并不全是,结合5年左右的“硬碰硬”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管理层很可能意识到与顶尖的公立竞争是个拉锯战,战线会比较长,10年可能都是一个较为短的周期。当口腔行业的劣币逐渐出清开始回归医疗本质、市场环境转好的时候,也许这几家根据地就能够迅速成长,也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毕竟通策医院的成长依靠口碑带动,建立品牌时间很长。

经过市场环境的变化,通策未来的扩张模式管理层也有了新的思路,并购加盟,我想这可能与二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市场中有大量经营不善的口腔医疗机构因为这几年环境变化经营比较困难,急需外力的介入改善,并购有品牌效应的机构能够借力。在投资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翻了不少国内外医疗政策、好医院的书,医疗并不是单有一个品牌就能够经营好的,印象比较深的《解密华西》就是在于管理的突破升级才把一个排名六七十做到全国前列。

二、随着老龄化的深入,集采的科普,低线城市的口腔市场庞大,通策并不想放弃这块市场。

沧州人均GDP6.09万/人

2020年营收:0.45亿 2023年营收:0.68亿

昆明人均GDP8.82万/人

2020年营收:0.64亿 2023年营收:0.47亿

益阳人均GDP5.66万/人
2021年营收:0.51亿 2023年营收:0.49亿

口腔与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低线城市会逐渐进入到医疗服务发展黄金时期,运营良好一个地区做到亿元左右的收入还是可能的,从娄底并购的近况来看,已经陆陆续续有总院的专家开展培训。今年的并购主要集中在湖南,形成区域连锁对于总院的支援压力小很多。

无论是高举高打还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方式都有着不确定性,诸多因素决定扩张的成功与否,不可过于乐观。

全部讨论

05-07 21:42

其实口腔只分公立和民营,只分贵的和便宜的。国内医疗谈服务质量只对民营,或者部分。从个人有限的去宁波口腔医院的就诊体验来看,基本上谈不上什么好的服务,也谈不上什么坏的体验,但是价格确实很大的考量因素。
目前省外,只有收购一条路,其他路注定是失败的,和时间有限关心,但不是核心的,因为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和公立医院竞争,只能吃溢出的需求,溢出需求市场上又有一堆“群狼”等着,优势目前是看不到。
收购的三四线口腔医院只能从短期获取小台阶的增长,突破瓶颈的,一定考的是量。通策医疗最大的问题是有消费能力的,有市场能力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没有任何布局。

05-07 23:21

蒲公英现在看到底是不是成功的?

05-08 12:17

昆明被拆分过数据失真

05-08 19:17

写的不错啊,买本解密华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