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下一代动力电池及一体化压铸技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芝能汽车出品

近期丰田在日本展示了自家两项比较重要的技术:电池和一体化压铸。我们根据这些内容梳理并分享给大家。

丰田正在重新定位电动汽车战略,在开发端围绕电池技术进行研究,在生产端,一部分改变是使用一体化压铸技术。

Part 1

丰田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

丰田展示了其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分为性能版、大众版和高性能(双极)版三种:

性能版:

应用车型:计划应用于2026年下线的雷克萨斯LF-ZC,续航里程可望达到1,000km。

特点:电池容量高于现有的bZ4X,达到70kWh。在空气动力学性能、轻量化提高的车辆效率和电池性能改善等方面优化。

成本和充电:比bZ4X降低20%的成本,并实现20分钟内快充(从10%到80%的SOC)。

大众版:

材料和结构:采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LFP)作为电池材料,使用混动车型中常见的双极结构。

商业化计划:预计在2026-2027年间实现商业化。

性能提升:比bZ4X续航里程延长20%,成本降低40%,快充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SOC=10-80%)。

高性能(双极)版:

技术结合:结合了双极结构和高镍正极技术。

商业化时间:计划在2027-2028年实现商业化。

性能优势:比性能版电池,续航里程延长10%,成本降低10%,快充时间少于20分钟(SOC=10-80%)。

全固态电池:

开发状态:尽管未在展板上详细介绍,丰田正在研发用于纯电动车的全固态电池。

预期性能:预计在2027-2028年实现商业化,续航里程将比性能版增加20%,快充时间少于10分钟(SOC=10-80%)。

Part 2

一体化压铸技术

2023年丰田汽车对外公开宣布称计划在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上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打造的车身。

与与特斯拉提出的“一体化压铸工艺”类似,在制造中将汽车车身分为三个主要铸件——前部、中部(搭载电池组)、后部,从而实现“重要部件集成”。

在现场,丰田还展示了其最新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主要用于汽车结构件的制造:

应用车型:从2026年的雷克萨斯LF-ZC开始应用。

技术优势:通过铝压铸工艺,将传统的多个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结构件,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设计自由度:减少了紧固件数量,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材料与环保:考虑使用回收铝材和绿色铝材等材料,以实现碳中和。

小结

丰田对于电动汽车领域的改变,是相对迟滞的。新技术储备方面,通过推出多种版本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丰田的目标不仅提升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还包括有效控制成本,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效能、低成本电动车的需求。

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改善了车辆结构的强度和轻量化效果,丰田对于这两项技术的应用,我们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