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财报:激光雷达走向国际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芝能科技出品

禾赛科技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实现营收3.6亿元人民币;

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9,101台,同比增长69.7%;

ADAS产品交付量为52,462台,同比增长86.1%;

Robotaxi业务和ADAS业务的综合毛利率为38.8%。

显示出卓越的经营效率和商业化能力。



01
财务数据情况


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禾赛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季度总交付量和ADAS产品交付量的同比增长,体现了其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需求的不断增长,激光雷达市场的前景愈加广阔,为禾赛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禾赛在海外ADAS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再次获得全球顶级主机厂的认可。禾赛与两家全球收入排名前十的国际汽车厂商达成了激光雷达量产定点合作,其中包括一家国际顶级汽车品牌的全球量产车型。

截至目前,《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全球收入最高的10家国际汽车厂商中,已有6家或其合资合作伙伴选择了禾赛作为合作伙伴。这将进一步助力禾赛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巩固其在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领导地位。

在国内市场,禾赛广汽集团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智能驾驶产品的研发。禾赛目前已在前装量产市场上获得来自18个主机厂和Tier-1客户的近70款车型的定点。



02
供应商品牌的崛起


在智能驾驶越来越热的时候,激光雷达(LiDAR)成为很重要的感知技术。在技术和成本不断迭代以后,成为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国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正努力打造自身品牌形象,甚至希望能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激光雷达品牌化的挑战与机遇


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实现。激光雷达的用户感知度低,标准不明确,需要通过场景化展示和教育来提升消费者认知。

比用户感知度更实现的,是激光雷达企业的销售利润。这个市场的虽然在增长,但离大规模盈利还有一定距离。

2023年,中国车用激光雷达出货量达71万台,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量为2169.9万辆,也就是说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为3%。而目前市场上对激光雷达的价格目标锚定在千元级别,按禾赛科技一季度的营收3.6亿来算,今年的营收约20亿。想要在千元级别的激光雷达市场维持收入,需要卖出200万台。

更为困难的是,即使达到这个营收目标,背后的利润还是较难支撑一家研发高端激光雷达公司的持续发展。
03
市场推广策略:从合作到教育


为了实现品牌化目标,激光雷达供应商需要采取一系列市场推广策略:


市场教育与媒体宣传:通过案例和数据,向消费者展示激光雷达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的具体优势。车企和供应商应共同努力,通过市场教育和媒体宣传,逐步提升消费者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

紧密合作与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应与车企紧密合作,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单一技术。通过深度合作,供应商可以帮助车企将技术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

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可以利用国内市场用户教育的成功经验,向海外市场推广。国内消费者对高端车型配备激光雷达已有一定认知,这一经验可以帮助供应商在国际市场上说服更多用户。
小结
激光雷达供应商的品牌化之路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和与车企的紧密合作,激光雷达供应商有望像高端音响品牌那样,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成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品牌力量。


正如李一帆所希望的那样,激光雷达供应商不仅要在技术上领先,还要在品牌塑造上讲好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