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2023年报再谈昭衍新药的生物资产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3喜欢:9

昭衍新药一至三季度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净损失为 10084.80万元,上半年为18298.76万元,减少了8213.96万元,减少的原因是实验用猴自然增长带来的收益。但是到年末该数据一下子激增至26714.61万元。

◆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公允价值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根据2023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招标公告,实验用猴的市场价格为12.5万元,虽较上年近20万元的天价大幅下跌,但就2023年内而言,猴价一直处于明显下跌的态势,并非到了第四季度突然出现大幅下跌,显然公司并未根据实时的猴价按季度动态调整公允价值。

与同行业中拥有实验用猴资源储备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相比,昭衍新药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大于这两家公司。

昭衍新药本期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89亿元,上期为3.33亿元,同比减少6.22亿元。药明康德本期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99亿元,上年该项金额为6.75亿元,同比减少2.76亿元。康龙化成本期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48亿元,上期为2.46亿元,同比减少1.98亿元。

以2023年期初生物资产余额来计算,昭衍新药的生物资产余额18.58亿元分别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的0.94倍、2.75倍,但其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金额分别是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的2.25倍、3.14倍。

实验用猴价格下降对三家公司的净利润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昭衍新药影响的幅度要比其他两家大的多得多。其他两家本期“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都是正数,昭衍新药则是大额负数。

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原因,只能是几家公司执行的公允价值标准不一样,之前不一样,现在还不一样。或者昭衍新药之前把公允价值标准定的高于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或者昭衍新药现在把公允价值标准定的低于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或者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昭衍新药因为主要做非临床业务,必须要用实验用猴,即使公允价值掌握的标准和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一致,猴价对其利润影响也比业务范围更广、体量更大的后二者大得多。

根据昭衍新药2023年内四个季度生物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的对比情况,说明了公允价值的标准是有较大弹性的,各个公司在不同阶段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掌握不同的标准。

根据上述情况,不排除昭衍新药在业绩下滑、股价暴跌的情况下,于2023年末大幅调低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有为来年降低基数的考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根据昭衍新药的大概实验用猴数量和公允价值变动情况测算,单价年末比年初大概调低了2万元多点,与市场上的猴价下跌幅度差距还比较大,来年还有继续下调的空间和可能。这一切或许都可能根据公司的“需求”相机而行。

总之,公允价值的会计核算方法,注定会成为相关企业可以利用的“调节器”。对昭衍新药这样主营业务必须使用生物资产的企业来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将一直成为关注焦点,这对股民来说是不太友好的,因为大多数人搞不明白;对企业也未必友好,因为市场会始终担心其公允价值波动影响利润。

◆生物资产对公司来说是刚需,必须确保一定规模的战略资源储备

我们必须清楚,昭衍新药储备猴资源主要是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囤猴”卖高价,其销售的生物资产规模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406万元,占比0.17%)。很多人连基本情况都没搞明白就盲目买入,亏了钱就在网上骂昭衍新药这个“卖猴子的黑心公司”。事实上公司不仅很少销售生物资产,还在市场上大量购买消耗性生物资产。

本期生产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43亿元,生产性生物资产没有外购,新增部分全是自行培育,据此测算消耗性生物资产变动收益为-2.89+2.43=-0.46亿元。生产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比分别为84.08%、15.92%。

昭衍新药生物资产期末余额14.65亿元(生产性5.59亿元、消耗性9.06亿元),生物资产年期初额18.58亿元(生产性7.87亿元、消耗性10.71亿元)。在消耗性生物资产余额显著大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主要来自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说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来源更多的是自行培育和外购,而按市场价外购且持续消耗中的生物资产一般来说是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动的。

本期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本期预付账款1.1亿元,同比增加196.36%,主要系预付实验模型款增加所致;应付账款0.43亿元,同比减少65.97%,主要系本期应付实验模型款减少所致。

还和同行业对比,药明康德本期外购新增消耗性生物资产6349万元,康龙化成外购新增消耗性生物资产3389万元(本期还销售了消耗性生物资产3853万元)。昭衍新药未披露外购新增消耗性生物资产金额,但预付账款增加了7298万元(主要系本期预付实验模型款增加所致)。所以,2023年昭衍新药在三家公司中外购消耗性生物资产最多,其账面消耗性生物资产余额下降也最多。

由此可见,公司虽然投入巨资进行了大量生物资产储备,但在消耗性生物资产上仍需大量外购。且因为市场等原因,外购生物资产无法像之前一样享受账期,只能预付款,因此造成应付账款大量减少(之前的应付账款到期付款),预付账款大量增加。

因此,实验用猴对昭衍新药来说是刚需,是战略资源。当然,公司可以根据市场上实验用猴的价格波动,综合评估自行培育和外购的性价比,但实验用猴一定规模的储备是不可或缺的。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的波动,对公司的主营业务其实没有多大影响

公司实验用猴的成本是要体现在给客户的报价当中,猴价下跌降低了客户的成本,对客户有利,对公司来说也没有实质性的损失,甚至还有可能因此增加订单。

综上,盯着猴价变动去判断昭衍新药的走势是没有意义的,猴价受宏观环境和国家政策多种因素影响,和股价一样不可预测,公允价值只是一种核算方式,跟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及现金流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要排除干扰,把关注点主要放在企业的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

◆经营业绩的下滑需要密切关注

营收增速:全年增长4.78%,一至三季度增长24.34%,上半年增长30.27%,2022年全年增长49.54%,增速下滑趋势明显。2023年Q1-Q4的单季度营收分别为3.69亿元、6.43亿元、5.75亿元、7.89亿元。2022年Q1-Q4的单季度营收分别为2.71亿元、5.06亿元、5亿元、9.92亿元。2023年Q4单季度营收同比减少20.46%,2022年Q4单季营收同比增加50.3%。

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增速:全年增长-17.9%,一至三季度增长16.03%;上半年增长30.82%,2022年全年增长63.62%。增速下滑趋势明显。2023年Q1-Q4的单季度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分别为0.7亿元、1.25亿元、1.14亿元、1.64亿元。2022年Q1-Q4的单季度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0.97亿元、1.17亿元、3.1亿元。2023年Q4单季度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同比减少47.1%。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扣除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因素后,营收和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增速均呈现显著的下滑趋势,这也基本符合行业的成熟度和经济大环境,但Q4是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出现大滑坡的关键区间。因为2022年Q4营收和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基数很高,导致2023年Q4出现了营收和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双下降,分别下降了20.46%和47.1%,进而大幅拉低了全年的业绩。这种同比下降的情况今后是会继续持续还是扭转,需要密切关注。

毛利率和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率:毛利率方面:全年为42.62%,一至三季度为43.77%,上半年为44.32%,2022年全年为47.9%;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率方面:全年为19.92%,一至三季度为19.46%,上半年为19.3%。去年全年为25.42%。这两个指标2023年较上年度及以前年度有明显下滑,当年内基本持平。毛利率的下滑近年来基本形成了趋势,需要观察何时能够止跌企稳。

订单:全年新签订单总额23亿元,在手订单总额达33亿元,2022年集团签署订单38亿元,在手订单44亿元,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均明显下滑。但2023年新增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0%,四季度新签项目数量呈环比增长趋势。

现金流: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3亿元,虽然同比减少了35.86%,但比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4.73亿元多出1.5亿元;合同负债年末余额11.52亿元,年初12.95亿元,合同负债(预收合同款)占总负债额66%,上年为59.57%;年末年资产负债率17.4%,上年为20.97%;年末现金资产4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48%(数据来源于公众号,没搞清楚是怎么算的);没有有息负债。公司资金充沛,现金流依然保持强劲。

海外业务:全年实现海外业务营收5.79亿元,同比增长51.2%;营收占比24.26%,同比提高了7.37个百分点,并贡献了主要增速(境内营收增速-4.64)。关于海外业务这里有个悖论:一方面国内创新药的支付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一般,必须出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海外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收入占比提高又增加了受地缘政治影响的风险。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研究昭衍新药,对其生物资产波动可以关注但不必焦虑,关注的目的也是为了了解市场情绪的变化;营收、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订单的增速变化需要关注,特别是要关注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是否能够迅速止跌回升;海外业务能否迅速扩大规模,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点,海外业务是昭衍新药相比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一个短板。

这几年的医药行业实在是流年不利,连续几年的漫漫下跌路至今仍看不到有反转的迹象;集采的利空影响还没消退,反腐再次导致股价大幅的震荡;药明系的“生物安全法案”黑天鹅事件此起彼伏,至今悬而未决,带崩了整个医药板块,CXO更是首当其冲,跌得深不见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没有预判市场和股价走势的能力。黑天鹅是无法预测也无法改变的;A4的杀伤力虽然很大,但总是会慢慢得到纠偏的。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医药作为少数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行业,短期的困难不会改变其长坡厚雪的赛道属性。从公司自身而言,昭衍新药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没有硬伤,在竞争激烈的CXO板块有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果跨行业相比也完全可以称得上优秀。在当初做出选择的逻辑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还是把一切交给时间为好。

全部讨论

04-09 12:30

关注订单,销售额,订单价格,合同债,现金流,美国订单这些数据就足够了

04-10 02:31

你写了很多,你不知道的是,昭衍买猴子买晚了,所以贵。另外,昭衍确实计量方式不一样,以前利润享受到了涨价的好处,现在就得承担跌价的困难,这是对称的。国内市场还没见底,剔除猴子因素,国内业务没有不下跌的,除了龙头的一体化cxo和分化了的细分领域几个cxo,今年上半年会更难看

04-09 11:14

公允价值不是你企业说多少就是多少的,你以为注册会计师不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