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本质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一、现象不能预测未来,只有规律才能预测未来。

现象是对过去的精准描述,但它无法预测未来;而规律是对现象的提炼和总结,是可以指引未来的蓝图。所以,沉迷于量价指标、K线形态等各种技术分析,在大多数时候注定是没有用的。

当然市场上也存在技术分析大神能够从指标中总结出表面规律,也能达到一定的预测效果,但由于没有触及本质规律,容易一叶障目。这就好比原始人虽然大概率不知道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但仍然不影响他们判断第二天太阳还会从东边升起一样。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技术分析上,而是应该先去寻找普遍存在的规律,进而通过这些规律进行逻辑推理,聚沙成塔,形成一整套交易逻辑,从而指导我们的交易行为,让我们不会在感性、跟风、畏首畏尾中错失机会或者陷入亏损。

《欧氏几何》这本巨著也不过是建立在五大公理的基础上,我的理论也是同样的道理。个人认为在股市中普遍存在的规律主要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下面将逐一讲解。

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经济学规律,先放概念: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市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在股票中,股价是以公司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的。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如何估算公司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一个上市公司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上市公司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难道是发审部?

且股价本身也包含了预期,用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也很难真实反映公司价值,这就让价值规律在股票中成了一句人人都知道的空话。

所以,要想价值规律在股票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首先得确定公司价值,只有确定了公司价值这个锚,才能真正用价值规律来指导交易。

那该如何来确定公司价值呢?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在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词意思是你用社会平均生产力生产了某个产品,而这个产品蕴含的价值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那么放在股票中,你花了A东西获得了B东西,而B东西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很明显,B东西是股票权证,A东西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成本,甚至是主要机构的成本。因此,我们可以把主要市场参与者的成本看作公司的价值。

股价=公司价值+A,其中A=资金+风口+市场情绪等等。整个A最终合力体现在供求上。

当股价在高点时候,那是因为A较大;当股价在低点甚至击穿公司价值时候,那是因为A较小甚至变成负数。

所以,任何时候的股价都是公允价格,只不过是A在变化而已。

也就是说,股价以公司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有些股票之所以波动剧烈,是因为A在起作用,而整个A,最终体现在供求规律上。

三、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一般人都很熟悉,卖多买少,供大于求,股价下跌;买多卖少,供小于求,股价上涨。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难的是判断供求的变化。

供求是由整个A决定的,A主要由资金,风口,市场情绪等决定的。只要分析A的要素,最终就能得到供求关系,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

风口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题材,市场上抓风口挖题材的方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我却认为与其苦心寻找风口,不如先寻找优质标的,然后守股待风。风来就起飞,没来也至少不亏少亏,还有实力等下一个风口。

市场情绪是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一个社会事件,一个国际新闻等都有可能影响市场情绪。所以我认为与其费心把握市场情绪,不如握住优质标的,让市场情绪给自己助涨助跌。

风口和市场情绪的助涨助跌属性偏多,但对未来整体方向的影响不大。所以可以去追风,可以去追求市场情绪,但这个有难度也没啥必要。

资金的进出,是直接地影响股票的供求变化。通过大数据监测关注度以及能量潮,可以一定程度预判个股主要资金的进出轨迹,从而判断资金进出趋势。有了这个趋势,就可以运用供求规律了。资金趋势是要进场,造成股票供小于求,股价就要涨;资金趋势是要离场,造成股票供大于求,股价就下跌。

四、交易系统

1、算出市场中主要参与者的持仓成本,这个成本可以大致看做是公司的价值。公司股价基本会在这个价值上下波动。

2、根据关注度和能量潮的变化来预判资金的供求变化。如果判断资金大概率会来,那就说明将来股票供小于求,股价要涨,那就可以在公司价值附近买入;如果判断资金大概率要出,那就说明将来股票供大于求,股价要跌,那就应该获利卖出或者止损卖出,亦或者在公司价值附近也不入场。

3、做好上述两点,保证大概率不死,然后就开始等风来。

4、当然最好的股票是既符合1、2两点的要求,也有风有情绪。所以也不能放弃对风口题材的发掘,不能放弃对市场情绪的把握。

5、路是一步一步走,饭是一口一口吃,膘是一层一层长,不要着急,风来了该加加,风去了该走走。

$格力电器(SZ000651)$ $中国平安(SH601318)$$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2022-06-19 20:00

难得看到一篇干货,但公司真正价值太难判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