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数VS中概互联网50指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8

一、编制规则

1.恒生科技指数(HSTECH):是恒生指数公司,在2020年7月份才推出的,包括了港股市场上市值最大的30家科技公司(网络、通讯、金融科技、云端、数码、电子商务等主题)。

按照编制规则,在创新筛选要求方面,符合以下最少其中一项要求:

• 利用科技平台营运 (如网络或移动通讯平台)

• 研究发展开支占收入之比例 >= 5%;或年度收入同比增长 >= 10%

恒生科技指数VS中概互联网50指数编制规则比较

2.中概互联网50指数(H30533):是中证指数公司,在2014年发布的,包括了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前50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软件、家庭娱乐软件、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

在成分股最高权重方面,恒生科技是8%,而中概互联网为30%,也就是指数在每次调整的时候都会重置到这个限制;

在调整周期上,恒生指数公司是一年四次,而中证指数公司是一年两次,都包括了成分股的吐故纳新和最高权重的重置。

另外,还有另外一个指数,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H11136),跟中概互联网(H30533)更接近,只是有10%的权重限制

二、成分股

截止到2024.5.3,恒生科技指数VS中概互联网50指数前10大重仓股。

值得注意的是:

1)从成分股看,两者重合度较高,两者Top10中有7个成分股一样,而恒生科技的30个成分股中也有20个在中概互联网指数中,相当于只有1/3的差别。

2)从权重看,两者差别较大,中概互联网Top10占比超过89.8%,其中腾讯控股阿里拼多多集中度高,而恒生科技则较为分散。

3)从成分股来源看,有些虽然是同一家公司,但恒生科技是港股上市的,而中概互联网是美股上市的,比如阿里拼多多京东、百度、网易携程等。

4)从行业来看,恒生科技有近30%的非互联网股,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包括了商汤阿里健康金蝶国际比亚迪电子舜宇光学科技华虹半导体金山软件海尔智家哔哩哔哩瑞声科技小鹏汽车蔚来万国数据等,而中概互联网是较为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行业集中度高。

三、投资的逻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两个看似差不多的指数背后是不同的逻辑:

中概互联网,纯粹的互联网行业指数,基于互联网强者恒强的网络效应,头部公司占比高,基本实现了行业的全覆盖;

恒生科技,在港上市的科技主题指数,细分领域较为分散,非行业的全覆盖,通过较频繁的调整减少个股的影响,同时提供了非巨头公司高成长的可能性。

哪个更好呢?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要看你的指数投资策略是什么,比如:

有的人想定投实现微笑曲线效果,认为能够判断高点低点,在低点逐步买入,在高点卖出,不只想赚公司成长的钱还想赚估值的钱,就会选择弹性波动大一些的;

有的人采用全市场资产配置策略,认为能够判断周期,市场会出现不停的轮转,在热度高时卖出换入低热度的,就会选择资产品类更全覆盖的;

有的人认为自己做不了这么多复杂的判断,优选商业模式好、资本回报率高的指数,长期以赚公司成长的钱为主……

再加上每个人投资经验、对收益的要求、对波动的容忍度、投资期限、收入、年龄、资金量等都不一样,所以不要盲目的抄作业,要想清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对于我来说,更倾向于纯粹的行业指数,特别是能做到“供给侧”全覆盖的,即使行业内部出现了大的变化,也都在这个大池子里,而且最好Top10权重股集中,大部分是自己喜欢的公司,比较容易基于个股来判断指数,不预测市场赚短期估值的便宜,而是以持有为主直到绝对高估才逐步退出。

指数基金:天弘恒生科技指数(QDII)A(012348)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513050)

四、另外几个问题

1)政策因素

由于美国对中概股的监管政策、中美两国关系等因素,在美中概股一度有“退市”危机,但中概互联网指数还是坚持美股,并没有切换到港股。

显然,如果你心里很担心这个问题,选择恒生科技比较合适,但我个人觉得问题不大:同一家公司在美股、港股上市价格会相对同步,至于退市,涉及到很多海外投资者的利益很难走到那一步,即使真退市,也不影响公司的实际经营和内在价值,毕竟股市就是个交易筹码的地方,更何况还有港股这个价格参照系在。

2)估值

投指数基金,大家喜欢看指数的PE等估值数据,并且根据历史百分位来低买高卖,我觉得这种方法对于科技指数要慎重。

拿互联网公司来说,前期往往是亏钱的,反倒是用户越多、流量越高亏得越多越有价值,把亏钱的公司与指数其他公司揉在一起统计并且对比,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

更何况,互联网科技行业变化快,成分股结构可能出现大幅度调整,拿现在的跟几年前的数据比较来确定估值高低也会有很大偏差。

我个人喜欢权重股占比高的,也会对权重股做些跟踪判断,从而根据权重股的情况来毛估估指数,这样感觉更靠谱些。

3)历史回溯

对于指数的对比,我们还习惯进行历史回溯,看看过去几年的收益率、波动率等指标,从而选择那个表现更好的。

对于科技和互联网指数,这种后视镜的统计意义也不大,行业变化实在太快了,过去的未必会重复,更主要的还是要向前看,看未来的发展逻辑。

最后,再提醒一句,这些指数的成分股受海外资本占比高、海内外政策变化快、没有涨跌停限制、汇率波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会有较大的波动,投资者要做好心理准备。

风险提示:此文只是本人的投资笔记,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腾讯控股(00700)$ $美团-W(03690)$ $蔚来(NIO)$ #又双叒叕!港股商汤再度暴涨# #中概互联网指数ETF大涨,哔哩哔哩领涨# #今日话题# @今日话题 @今日访谈 @雪球访谈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参考 @小秘书

全部讨论

正解!
如果看好$腾讯控股(00700)$$拼多多(PDD)$ 那么$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就是最佳选择。

05-03 10:23

05-03 18:02

目前恒生科技落后中概20%,我把中概30慢慢换成恒生科技,让我多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