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人口,稳地产,向制造业和市场寻求铸币空间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0回复:81喜欢:11

——中国经济的远水和近渴


一、缓人口,稳地产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留意到,年初大会后记者会上的一句话:


“我们国家人口增长由正转负,大家有所担忧,有的人担心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是不是就此消失了,我看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


“当然,对人口增减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一定会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应对。”


作为这个表述的延续,本月5日的财经会上再次提到了人口问题。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中大有深意。

首先说出结论:缓解因为人口负增长而引发的社会焦虑,已经是当下财经组的明确方向。




一个现代化国家,每年的新增人口越多,则未来生产和消费的规模更大,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小组会认为“恐怕没那么简单”呢?


因为道理简单,但是代价并不简单。当下面对的不仅仅人口出生率降低,还有地方债和就业率这两个近渴摆在面前。这两个近渴,靠婴儿潮的远水是解决不了的。20年后,中国每年出生一千万人还是八百万人,恰恰和眼下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地方债和就业率息息相关。


治大国如烹小鲜。锅里的鱼,总是鱼皮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辛苦,外焦里嫩是几乎所有人类社会结构的常态。这绝非一朝一夕,一届团队,大手一挥就可以改变。


但是如果一直如此,锅底就糊了,所以偶尔要翻一下。但是不能总折腾,不然鱼就折腾碎了。


所以只能:一手稳房价,一手缓生育,两边都不会推出过于强势的手段。涨当然是要管的,但是谁敢降,那真是要用拳头了。


对于生育,采取的更多是弱策略,比如口头支持,流量倾斜(主流APP的流量分配,倾向于亲子内容,幼儿教育,比如挖呀挖呀挖等等)。如果各地愿意撒币,那当然都是好样的,为你们双击666,但是如果要财经组掏钱,抱歉,没钱。


少子意味着更多城市工薪家庭的财富可以一代代向少数人集中,四个普通家庭,如果每个家庭只生一个,三代人后,全部的财富积累就会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因此少子会促进一批人实现阶层跨越,步入中产。


所以少子化短期对工薪阶层有利,同时能减弱贫富分化(因为工薪阶层生育减少了)。


但是长期来看,一定会削弱国家竞争力。那么如何弥补这部分竞争力的缺失呢?



二、铸币空间


2022年底,中国的M2已经达到266万亿,是GDP的2.2倍,也是美国➕日本➕欧盟的总和。


当然,我们可以骄傲地拍着胸脯说:


“这么多钱,没有一分是多余的,全是我们凭本事印的!”


钱印得多,但是没有出现恶性通胀,是因为中国有广阔的铸币空间,这个空间,是用强大的制造业,用工业产值创造出来的。世界需要中国的产品,用美元买,美元拿到国内,国家收走,亲,给你人民币。


一旦全球需求不足,或者局部出现脱钩,铸币空间就会受到影响。


一旦中国的铸币空间被全市场质疑,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人们拼命保护自己的钱袋子,不敢消费。虽然投放的货币越来越多,但是经济增速在放缓,也就是所谓的“滞胀”。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中国,不可能放弃争夺全球核心利益的角力,所以不可能为了放水而牺牲货币信用。


所以市场就是在赌,赌财经组不能,或者不忍心大放水。


否则,通胀预期下,货币怎么可能流通速度放缓?企业和个人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看着账上的钱被稀释?


如何争取更大的铸币空间,给国内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以信心,这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最核心的问题。


从境外的角度看,美联储明明可以放缓加息而依然要加息,营造出“我们都不行,中国就更不行”的悲观态势,再通过先进制造业的定点脱钩,侵袭全球对中国的货币信心。




三、制造业和资本市场


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7.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进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0.02%。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其中,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对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北非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37.4%和9.6%。

制造业,特别是海外需要的制造业,是中国货币铸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海外的基建项目是人民币贷款,贷款需要用资源或者人民币来还,大大地提升了人民币的铸币空间,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国内的就业问题。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发展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提升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就是在不断增强人民币的背书,让放水更加理直气壮,让国内的货币加快流动,刺激消费需求,刺激投资需求。


同时,货币的另一个重要的背书,就是资本市场。


人民币在海外,绝不能只成为买东西用的“消费券”,而应该成为能够创造投资收益的货币,这样才能提升其认可度,从而提升铸币空间。


怎样打造一个健康、稳健、长牛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和国运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中国铸币能力的核心问题。


前段时间,网上有关于是否应当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地方债务并拉动经济增长的争论。其实货币也好,债务也好,都不是目的,而是结果。如果市场觉得放水没有达到预期,那一定是因为确实放不下去了,形势比人强。


在全球需求不足,人人捂紧钱袋,资本蠢蠢欲动,试图挑起战火的当下,国家从来没有如此迫切地需要一个牛市,来点燃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世界经济格局之争,本质上就是铸币权之争,人类使用的货币是谁家印的,谁就是世界经济的主导者。


除了相信国运,我们别无选择。

精彩讨论

-亮哥-2023-05-09 23:01

通胀焦虑,已经彻底被躺平主义打趴下了。
通胀是一种自实现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高声喊着通胀要来啦,大家快去买房买资产抗通胀啊,在买的过程中,通胀就真的发生了。
但是,假设随便你怎么喊,大家都像聋了一样就是不买,你会神奇般的发现,通胀无法实现了。
日本是量化宽松也就是核动力印钞机的发明国,然而在大家躺平的大背景下,仍然催不起通胀,这是日本的故事,也将是中国的故事。
所以,收起你用通胀恐吓大家的嘴脸吧。

蜗牛和葡萄树2023-05-09 23:11

虽然你的话很犀利,但还是有些本末倒置了,正是因为对铸币空间的悲观,导致大家躺平,因为大家知道政府是有底线的。换成49年,你看大家还躺平不躺平,拼命把纸币撒出去换粮食换实体。

蜗牛和葡萄树2023-05-09 21:09

消费如果遇冷,不单单要从厂商身上找原因,大环境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蜗牛和葡萄树2023-05-09 21:08

所以说,包括白酒在内的大消费,是一定要静静地等待制造业和资本市场打出铸币空间的,然后水才能慢慢漫过来。

蜗牛和葡萄树2023-05-09 23:15

还有就是,除了你可能没有人能读出通胀恐吓的味道来。通胀从来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抛开全球货币话语权的竞争,谈什么日本模式,简直就是掩耳盗铃。日本是什么国家,中国是什么国家。中国面对的是美国和欧盟,日本...日本在牌桌上吗?

全部讨论

2023-05-10 14:50

好文,谢谢分享。不过我更认同巴菲特芒格的观点,对宏观经济的预测通常都是最困难的,投资只能放弃宏观预测,聚焦微观,即使看空宏观也不妨碍在微观(好赛道好个股好价格)上做多,消费尤其是白酒、调味品是业绩确定性最强的赛道,其业绩增长不依赖其他行业如制造业的发展,毕竟这是14亿人的基本需求。

2023-05-10 12:46

硬币已经抛出去了,相信国运别无选择。

再信国运也解决不了2亿灵活就业和20%青年失业率这个问题。等下个上行经济周期出现才会有机会。房贷这个相互白嫖的庞氏骗局基本要被爆破了。对不起债务真的还不起,这和日本1990年后中产下流何其相似

2023-05-10 06:56

中产的定义感觉有点问题,中产和货币产出有关吧,纵有万贯家财,不理财也很难

2023-05-10 00:04

稳人口,稳不住

2023-05-09 23:56

明显大于美国的33.6万亿美元

2023-05-09 21:39

得等多久啊

2023-05-09 21:23

中免算大消费吗?

2023-05-09 21:10

这宏观分析的通透,好

2023-05-10 10:16

2023年是两大政策指引下的两大主线,一块儿是“中特估",一块儿是"专精特新",中特估炒的是中字头央企股大市值,“专精特新”是新科技下的中小盘题材股,如GPT,AIGC,数字经济,国资云等。找这类型股,走上升趋势的,两手抓,一手“中特估”一手“精特新”,方可战胜2023年行情,跑赢大盘指数。唉,不过我们这些理财经理每个月都在要求新增,以前都是千三的佣金,现在没有万一根本开不到客户,两融直接被拉下5%,希望股市能好做一些吧,不然别说5%以下的两融,就连我们公司最好的投顾老师在帮我服务客户这件事儿以后估计都不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