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带来了哪些机会和挑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1月15日北交所揭牌开市,恒合股份科达自控晶赛科技同心传动中设咨询、广道高新、中寰股份志晟信息大地电气汉鑫科技10只新股登陆。

现有精选层71家公司将在开市时整体平移到北交所。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到 81 家。


(一) 主要交易机制对比

11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试行)》、《北京证券 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试行)》两大基本业务规则及 31 个细则指引指南。上述业务规则自11月15日起施行。至此,北交所基本业务规则已全部发布。

根据梳理,需要重点关注北交所和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在交易门槛、涨跌幅限制等交易制度细节上的区别。

一方面,北交所准入门槛从精选层的100万降低至50万,叠加竞价方式改变,将明显提升市场活跃度。另一方面,涨跌幅限制升至30%,新股仅首日不限涨跌幅等制度下,需注意北交所波动性较高的特点带来的机会和风险。

(二) 从创业板、科创板开市经验看北交所机遇和挑战

创业板、科创板历史经验来看,首批上市公司往往是精选申报企业中的优质公司,其基本面普遍较好。根据Wind数据统计,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和科创板首批 25家公司当年业绩绝大多数保持正增长,创业板首批公司当年业绩平均增长46.1%,第二年仍有21.5%的平均增速,科创板当年平均增速 25.1%,第二年增速进一步提升但正增长公司占比有所下降。

北交所首批公司从精选层中平移,这些公司从逾千家创新层和超5000家基础层公司中优选出来,其质地当属这数千家公司中的佼佼者。因此,首批新上市及精选层平移公司中,预计部分质地相对优质的公司有望带来良好的回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Wind数据统计,这81家公司中仅4家公司总市值超百亿,其中市值最大的公司已近千亿市值;市值低于20亿元的公司占比68%;10亿元以下的公司占比约25%。北交所与科创板、创业板相比,公司市值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

此外,考虑到在北交所开市前,新三板精选层多数公司就已经出现了较大幅的上涨,反映了北交所开市的预期,需要警惕北交所开市热度退却后的调整风险。

(三) 北交所首批企业行业分布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精选层71 家企业分布在7个门类、25个大类行业。其中,制造业53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家,水利、环境和公共事业2家,电力热力、批发零售、租赁商务各1家。


11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的10家企业,它们的行业分类也呈现出中高端制造、软件服务、材料创新的“专精特新”方向。可见北交所的定位较此前新三板精选层又有新的提升——服务“专精特新”等方向的制造业“小巨人”。

不过,由于小市值创业企业居多,未来成长发展差异巨大等因素影响,预计北交所公司长期发展及股价走势或将呈现较大的分化差异。故而北交所的投资需要更高的专业度,对于企业的研究需要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