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实验室】在流动的空间,忘记「人货场」的分野|吴声演讲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3月29日,「2024CDC商业空间设计新潮大会」在广州举办,主题为「流动的对话」。大会由中国家博会(广州)携手设计新媒体「灵感家」发起,LAUNCH首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场景实验室特别支持。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吴声,在场发表题为《流动的对话:商业空间的场景革命》的主旨演讲。本文来自「灵感家CREATOR」的演讲内容梳理,有删改,「吴声造物」与你分享:

01:只有迭代,才能匹配

当空间的边界正在溶解,空间本身成为了什么?可能是原创的内容(Content)、全新的策展空间(Gallery)、生态化的新复合体(Park)等,但我更倾向于将其归结为「场景」。在数字化背景的驱动下,场景正在高速流动。场景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需要被重新梳理与正本清源,人在空间中的体验与连接也需要被重新定义。

进入万物皆可GPT的大模型时代,如何定义场景并产生流动的对话这一命题则显得意味深长。「流动」意味着对话的生生不息,如何重新思考商业空间的场景更替,如何重新诠释更为备受青睐的商业空间,也都需要用对话形式、对话机制去分别厘清。

● 吴声在「2024CDC商业空间设计新潮大会」演讲现场

从「场景营造」到「场景流」

漂亮的综合体千篇一律,有趣的内容体验万里挑一。我将2024商业空间新物种的趋势梳理为五个关键词,那些具有「超级目的地」性质的商业空间不再是人货场的分野,即使是连锁的商业体,也不再显现标准化的「雷同感」。它们都将成为一个以技术刷新、体验驱动、观念定义的「内容容器」,从IP化的「场景营造」,转变为体验型的「场景流」。

这种流动的属性变化,正作为2024人与商业空间的新思考和新趋势。如果上海蟠龙天地仅仅是引入一系列精品咖啡品牌,那么它不会构成真正意义上「商业×人文」的精神符号。是源于其始终理解「本地对话」应该围绕当地「物的特色」和当地「人的需求」,才能让人感受到上海虹桥商务区居然存在一个江南水乡风格的精神飞地,也让众多游客找到暌违已久的在地文化记忆。

选择什么口味、选择什么类目、选择什么品牌不再作为用户「主动打卡」的直接依据,而身处什么环境,享受什么体验,产生什么欲望才是商业空间「被坚定选择」的直接理由。

对话语境,比单向表达更重要

譬如家居和家具,它们既作为产品,也作为社会情绪的「依托」。因为它们能代表个体的小确幸,更扮演能掌握自己方寸小宇宙的「关键角色」。

这也是中国家博会(广州)每年都如此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并不是一个「产品展销中心」,而是一个「解决方案中心」。我认为这个场景是充满体验感的,可以感受到中国供应链的「加速度」,以及中国家博会(广州)在消费者洞察、技术应用、趋势风向捕捉等多个维度上所展现出的领先姿态。对于办公、生活场景的氛围体验,将会在消费者更「深」的内心土壤中生根发芽。

对于商业空间来说,所有流动的场景趋势都应该围绕「以人为中心」进行思考。人机关系、人机交互、人机协同、人机共生正在重新定义人的价值,无论是轻资产的IP授权还是中国家博会(广州)式的重资产基地运营,都面临共同的挑战,也迎来无数的机遇。面对高度体验型的场景流动,只有迭代才可以与时俱进地匹配,因为基于场景创建的对话语境,比结果导向的单向表达更重要。

进一步说,如今基于AI的搜索引擎ARC也正在颠覆传统引擎的搜索逻辑,在对话问答关系里,对于提示词(Prompt)的语义设置、语境设置,往往决定所生成的结果的精确性和适配性。理解语境、理解情境、理解上下文,正在胜过追求的结果本身,这就是商业空间参考和实践的「场景方法」。

02:新是旧的另一种「写法」

场景实验室主编的新商业MOOK《LAUNCH首发05:生活考古观》已经出版,这本书探讨的是,技术浪潮之下人们对新与旧的感知如何被重塑。借此我分享一个观点,商业空间如果不能完成个体和时代的再连接,以及旧形式与新意义的再创造,它们很快将被抛弃,这很可能就是大量网红空间「速生速朽」的重要原因。因此我梳理了四个商业空间的发展关键词,分享给大家。

新内容

《LAUNCH首发》书系作为场景实验室长期建设的「内容阵地」,足够说明新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品牌、企业、行业的重要性。譬如观夏在上海洛克·外滩源以「女作家的书房」为主题,通过还原上世纪上海智识女性的居所样貌,为传统的在地文化「嵌入」新时代女性意识。《偏爱佛山》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岭南新天地对佛山本土文化的在地营造,它的独特性不是打造一个「新天地」,而是通过内容表达对岭南的偏爱。

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文化血脉和传承意识,新内容的本质是通过情绪感受、在地文化重塑空间价值。我想到吉尼亚·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说的话:「斯文、从容、尊严,皆源自奢华、清净、有余裕的空间。」商业空间对新内容的探索,将面临更深入的长期主义挑战。褪去身上的浮躁,凭借耐心扎根于漫长周期,毕竟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新精神

「一念起,万物生。」每一个具体而微的场景背后是无数精神和观念的交织,这也给空间设计提出独特性要求——用什么吸引消费者进店和留店?传统的低价策略、爆款逻辑、营销战役都将成为「昙花一现」,务实主义的消费精神,才可以强化专业消费和体验细节。务实主义不是简单的质价比、颜价比、性价比,而是你知道你在「为什么」而买单。

以前痛点就是流量,现在体验与细节才是流量。tea's stone让我「知其所以然」的选择一款我喜爱的茶,而不是「盲盒」一样选择那杯「销量第一」,因为它为中国茶饮市场交付了一份理性的「原茶知识图谱」。蕉下首家街边品牌概念店「春台店」,为迎合当下年轻人钟爱的户外生活方式,用更齐全、周全的产品方案打造室内「轻量化」户外体验场景。消费规则的范式正在变化,奢侈正在被务实解构,只有输出价值观,才能提升价值力。

蕉下首家街边品牌概念店「春台店」

观夏洛克·外滩源店「女作家的书房」

ideaPod reserved「专注力工作社区」

A Park深圳「主理人共建式商业」

新企划

传统的DTC模式(Direct to Consumer,直接触达消费者)也在新旧事物的更迭中发生「位移」,它最终触达的是Content(内容)、Context(场景)、Community(社群)。社群和圈层会对消费者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品牌也将依靠圈层来得以成就。有向圈层深入的决心、与圈层对话的耐心,是商业空间创造新场景提案的新「企划力」。不断迭代出更多体验,与极致的算法同频共振,才能让我们「在转角遇到爱」。

大家以为ideaPod Reserved与这个快节奏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它作为既有私密空间也有开放空间、既有娱乐空间也有办公空间的复合社区,为学生、白领以及更多的「专注力」制定个性化方案。位于成都东郊记忆的跳海Park让每个人都变成创造者,从酒产品到酒生活,成为集结无数「年轻灵魂」的公共生活空间。对话时代的极致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用耐心和细心让更多的「顶配」变成「标配」。品牌与圈层的对话能够可持续,也一定是在更长的时间、更广的空间中思考获取的。

新交互

万物智能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云端的「端」。个体基于社交网络的言辞、行为、穿着都全方位「展示」所独有的审美和趣味。商业空间如果不能形成个体表达的交互体验,就不能让更多个体沉浸其中,空间自然就了无生趣。新交互时代,数字技术和社群暗号驱动空间体验的个性表达。大家不再关心服饰上的LOGO、空间里的展陈,而是更在乎通过这些载体连接到什么人群、呼应到什么观念,这是对自我价值「再确认」的过程。

技术力能够快速实现人与空间的「幸福连接」,加速体验和感知生成。譬如THE BOX绝对公屏计划「潮游曼波」以「科技+艺术+地标」的裸眼3D屏幕打造城市数字艺术画廊,实现数字艺术与城市环境的双向互动。A 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是典型主理人共建的社群型商业,独特的品牌理念、产品设计、消费体验让年轻群体找到一个钟爱的松弛感空间。

虽然我通篇都在讲「新」,但是「太阳之下无新鲜事」。我们如何看待新与旧的关系?不是对立它们,而是学会辨别它们。「新」是「旧」的另一种「写法」,要在个体小确幸和生存小环境里,保持更加乐观、敬畏的态度。我们可以相互理解,但自我的诠释永远只能亲力亲为,这是赫尔曼·黑塞的「名言」,也是商业空间在未来保持独特性与想象力的「箴言」。

来源 - 灵感家CREATOR

原文 - 「吴声造物」公众号

编辑 - 温 宇

设计 - 魏秀娟

监制 - 杜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