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5喜欢:0
回复@16发财油菜君: 陈寅恪:
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人,终其一生,大多不过苟且二字。
所谓风光,不过苟且有术;
所谓坎坷,不过苟且无门;
基本不过如此。//@16发财油菜君:[该内容现已无法查看]
引用:
2024-06-17 08:23
今年没去上海参加大学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
不好意思去嘛。
大班毕业时54人,基本都退休了,
退休前大部分是一二线城市或部委设计院的总工甚至是院长副院长,国内外名校非名校教授,
有几个还是行业技术权威,参加过的工程项目如雷贯耳青史留名,比如青藏铁路、三峡大坝、珠港澳...

全部讨论

06-17 14:34

回复@玄武阁: 季羡林先生曾说,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分别是
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胡适所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梁漱溟所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马寅初所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06-17 15:54

颇具意味的是,陈寅恪四处求学,学贯东西,可一生中没有一张文凭。
陈寅恪本人是谦虚的,自称:“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注 8]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仍经常到东交民巷向钢和泰学习梵文。1935年他享受特殊贡献者的薪资待遇,月薪480元,为清华教授中月薪最高者。他分配有一幢住宅,住清华西院36号。
有说陈寅恪同乡、兄弟和本人都读kè,而其夫人坚持读què[38]。陈寅恪三个女儿证实,陈寅恪本人和至亲三代都读“恪”为què[42]。陈寅恪的“què”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43];郑张尚芳认为是由南方读音北化时的折合错误导致[38]。据文献,“恪”读成“却”有五百余年的历史[43]。
陈寅恪一生治学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27]。1953年已决定其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ML主义,并不学习ZZ。”第二条:“请教员或L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并说:“其意是,教员是ZZ上的最GD局,L公是D的最G负责人。我认为最GD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看法,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28]”遂不能就任。仍任教于中山大学。此事于20世纪80年代方公之于世。

06-17 10:48

实话实说了

06-17 17:58

🐮

06-17 16:33

第一次听到,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三条路。

06-17 16:11

这文字读来有点鲁迅问赶🦶……

哈哈,全部看透了,人生就没意义了。所以,大部分人还在为一日三餐而奔波,人活一世,草木三秋,本就无意义,却又有意义,毕竟大家在世上兜兜转转,沟沟坎坎的走了一转,这何尝又不是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呢?

06-17 15:29

06-17 15:06

苟且有术,小民保命本体。

回想过去的岁月,我曾多少次为了短暂的利益而妥协,为了眼前的困难而退缩。但那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