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建筑】鸿路钢构调研纪要0914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需求情况:8月份之前,整体需求非常差,订单挑选余地不足;8月份观察到订单改善,尚未达到正常水平。8月末迄今,客户提货速度加快,需求持续变好,目前可以对订单适当进行筛选。筛选标准为付款条件及项目利润率。

产量情况及展望:8月份因气温限电等影响了部分产量;今年以来订单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轻钢项目大幅减少(低个位数占比),反映民间制造业厂房投资景气度较弱;另一方面,重钢及复杂结构件占比大幅提升。重钢及复杂结构件加工费可以达到1800元/吨,而轻钢仅有1050元/吨左右;结构变化导致吨盈利提升。其次,由于复杂结构加工较为困难,且原轻钢产线人员设备配置问题,导致相关产线在做重钢及复杂结构件的效率偏低。8月底以来,下游客户提货加快,促使工厂提高产量及效率,判断9月产量提升较快。注:6月末产成品库存净增10万吨左右。

智能化改造:目前为商总主抓,激光切割、视觉系统、跟踪系统、工业互联的环节,每个模块确保有2-3个供应商,所有模块的设计调试均直接向商总等管理层汇报。目前来看,科技公司对钢结构工艺理解不高,鸿路根据自己知识库对智能化进行定义。难点是一线工人不太配合,商总会要求每台设备(如激光切割机)每天的运行时间并监控,以图改变工人习惯、加速智能化改造落地。长期来看,智能化改造的目标是提升作业效率、提高质量稳定性、减少技术工种人数;公司也希望能够智能化未来能适配鸿路的产线特点,最终占据钢构智能化改造的话语权。

一线工人激励更为颗粒化,提升人员粘性:行业的痛点是工人流动较大,工人会跟着厂长走;以前计件工资的做法是多道工序完成并产品入库后结算工人计件工资。此模式有水分,若其他工段延期会导致工人无法即时奖励;其次厂长车间主任存在调节工人工资的可能性。目前正在推动按工段工序并配合质检审核,直接给工人计件激励(即时可查),使人工成本更为透明;当然这会触及部分厂长的利益,所以这块是商总主推;目前保留对工厂管理团队30-50元/吨的激励政策。这样做的好处是提升工人对鸿路的粘性(而非对厂长);使厂长更加聚焦做增量(扩大管理半径)而非切存量蛋糕。

钢材采购模式变化:钢厂的年化融资成本较高,且需要连续生产;在目前钢厂亏损的背景下,商总力推预付款模式(预付周期小于1个月);先预付,提货后结算;好处是钢材采购成本会更为优惠,每吨可以较即时市场价低100元。这个模式既有利于钢厂(降低其融资成本,也确保其连续生产),同时还降低公司采购成本,强化成本领先优势。

行业层面观察:上半年需求较弱,中小钢构企业面临较大压力;部分中小钢构企业关停之后,未来再开启的难度较大(产能爬坡、重新招人等)

总结:非常惊喜,鸿路业务各环节优化改进持续推进;行业beta对公司有阶段性困扰,但其竞争力在持续增强;每轮周期,鸿路身后的竞争者就落后一些或者少一些。继续坚定推荐。

#鸿路钢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