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这金句坑了多少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马硕亲述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市盈率是回本周期后,这话又是谁说的?我们知道语言会影响思维,思维会反过来影响语言表达和行为,是谁会如此重视卖出,甚至把卖出和买入比作了师徒关系。

答案是:大脑受“卖出”行为和结果反馈更多的人(刺激更多),也就是频繁交易的人

这些人也是喜欢看成本的人,市值和成本的比较显示了当下的盈亏,买入已经成为事实,成本是固定的不能再改变了,能够影响盈亏的因素就是当下价格,这个价格是在波动的,这个价格就决定了和成本的差是正数还是负数,决定了盈亏,同样决定了盈亏的大小。

这个时候人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会变的因素上——自然是“卖价”更重要了,不一样的卖出价格,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会卖的是师傅。

比如你买一只股票的成本是10元/股,之后股价波动,假设未来卖出时的价格是S,那么每一股的收益就是S-10(不考虑分红配股,短线交易者也很难经历分红配股),10不会变了,那卖价S就是唯一重要的事,当然会卖的是师傅。

这个结论很容易得出来的,更重要的因为短线交易者的大脑历经的卖出反馈很多。在短线交易中,经常要决策买和卖,每一笔交易的盈亏,都是由卖出行为最终坐实,然后频繁的反馈给大脑,卖出本身自然就尤为重要。

短线交易者的买入行为很难带来高兴的感觉,只有当卖出时才有可能高兴。开心是因为赚钱了,而这种感觉大部分人只有在卖出的时候才有机会体验到(上涨也会开心是因为在想象卖出盈利,就像看到柠檬牙会酸一下),反复的刺激导致卖出在人们的大脑里无比的重要。要是亏了呢?产生痛苦,也会让大脑加强“卖出行为”的重要性。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买”这个行为不带来获利,也不带来损失。这句话很重要,再看一遍:对大部分人来说,买这个行为不带来获利,也不带来损失。所以,“买入”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而给予“卖出”不合理的重视权重,因为卖出给人的感觉刺激更多,不管感觉是好的还是坏的。

当买和卖这两步是一个人完成的,那这个人就会像我上面所说,更容易在乎“卖出”,把盈亏的原因更多归因于“卖的水平”。但是如果卖是你负责,而买是我负责,那你还会这样想吗?人更容易把功劳归自己,如果发生损失,就总想甩锅出去。

你做这样一个思想实验:我和你是一个团队的两名操盘手,老板给咱们钱让咱俩买卖股票,我负责买,你负责卖,而最近经常发生亏损,这个时候老板总是批评你,你会老老实实的接受吗?

你可能就会有以下的各种原因:“谁让他买这个的,要是我就不会买,买这个只能亏啊,他买的太贵了,我怎么盈利啊。”你就会把一部分原因推给我了。

这个时候我说,你是我师傅啊,这还能说服你吗?

所以,至少买和卖是同等重要的。

我认为,买比卖更重要。会买的才是师傅,如果买的好,再不会卖也不会吃大亏。投资大师都是在强调好资产和好价格,这两点都是买时所要确定的,而没说卖,对大师来说,卖并不是获得收益的手段,而是买。所以巴菲特买股票的时候特别高兴。

做投资,你能不能赚钱,很大程度是在买的时候决定的,而买到卖中间这段时间,只不过是走个流程,等待收益到账而已。如果你先买了,想着“万一能盈利呢,等一个好的卖出时机吧”,这不是赌博吗?如果你在买入时不能确保很大概率是盈利的,那就别买了拜托。

如果你买的是优质的资产,他的价值会越来越高,而且你买这个资产的时候,估值又是偏低的。你花到一个好价格,买入了一个好资产,这本身就保障了未来盈利是大概率,而卖出时候的水平是影响多赚还是少赚而已。但如果你在一开始没有买到好资产,或者买的时候估值很高,那卖出水平再高,也只能是多亏和少亏的区别。

我认为会卖的是徒弟,会买的是师傅,如果买了还能坚持长期持有,那就是祖师爷。

微信改版了,如果你觉得文章很不错,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好看”,能让更多人看到,祝哥圣诞快乐

2018.12.24

上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希望你在留言区写下心得或提出你的疑问

磕基祝你今天有所收获。

----------

图片/  陈楠

编辑/  梁烨

音频/  马硕

主创/  马硕

这是微信推出的新功能:号外答

你可以付费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