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会翻车?被指演示造假,回应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网商银行,资产狂泄500亿

刚刚,吴清发声!

来源 | 奇偶工作室

撰文 | 基哥

华为大模型,在国内遥遥领先。

5月16日凌晨,基哥的朋友圈,就在疯传华为大模型发布会演示那个瓜。

华为在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上,展示了大模型文生图能力时,演示过程中报错,意外出现了time.sleep(6)代码。

网友们认为,这个代码意味着“人为控制从输入到输出,过程6秒钟”,有人怀疑其图文结果并非大模型生成,而是人为操控,实际上展示的是预先准备好的结果。

这个视频,讨论度蛮高的,流传最广的是这条让人“哈哈哈”的评论:

【这可谓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大模型生成图片的原理竟然是提前先准备好一张做好了的图片?然后程序等待六秒输出这张图,通过这种行为让人以为是现场生成的图片】

也有赞美华为PPT做得好的。

对此,有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time.sleep(6)可能是为了确保程序在演示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而预设的一个缓冲步骤。

当然也可能只是为了确保舞台效果,这种做法在技术展示中其实挺常见的,目的是展示过程的平稳和可控。

有程序员张铎表示:

目前来看只能说明代码写的不好,这样直接在代码里插入sleep函数,很多静态检查工具都会给警告。但非要说做假,确实没法证实,需要进一步查看具体的代码。

在AI领域,模型的计算速度是衡量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华为可能是在尝试向观众展示其AI计算的效率。

现场文生图大概也仅耗时6秒,图片就生成出来了。这速度,在全球都能排得上号。

面对争议,5月16日中午,华为的昇腾社区,发表了官方回应。

5月10日,在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的一场技术讨论上,我们演示了mxRAG SDK功能。本次演示面向开发者,展示如何通过十几行代码即可完成RAG应用开发。

现场图片为实时生成,调用的是开源大模型。代码中有time.sleep(6)等表述,是命令等待读取外部开源大模型实时生成的图片,并非调取预置图片。

本次展示的均为真实代码,也将在昇腾社区上开放,欢迎开发者使用并提出宝贵建议。

可正所谓: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质疑是很廉价,华为尽早开放代码是最佳选择,真相事实都在代码中。

此次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聚焦AIGC时代大模型落地实践与应用。

目前鲲鹏、昇腾已发展开发者610多万名,合作伙伴6700多家,解决方案认证18700多个。

会上,昇腾计算业务副总裁刘鑫致辞,分享了大模型产业高速发展的三个产业趋势,包括大模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模型在 To B 和 To C 领域的应用和落地速度明显加快和大模型引爆了 AI 在科学研究领域的热情,这些都带来算力需求的急剧增长。

此前,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也有类似说法:“AI浪潮下,只有1个人的10亿美元公司(1人独角兽),很快也会很容易诞生。”

据易简格物AI研究院院长胡衍军表示:

互联网普及,爆款级应用造就的是万亿级别的公司。这一波AI浪潮,会陆续出10万亿级别的公司因为AI产业附加价值更大。

以出租车这个场景为例,互联网只是把各地的运营公司替代了,集中市场和人的资源造就了优步和滴滴这个的平台公司。

到了AI阶段,就是无人驾驶,把司机都替代了,科技创造的价值深度广度都是以前互联网所无法比拟,产业价值至少大十倍以上,而且迭代速度更快,规模化头部效应更明显。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