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首家万亿城商行的红与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 | 财通社

作者 | 王鑫

日前,A股42家上市银行年报和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无论是业务增速、经营效益还是资产质量,成都银行都堪称行业“尖子生”。

例如,成都银行2023年末资产总额10912亿元,成为西部首家资产规模超过万亿的城商行,同比增速18.92%,在42家银行中居第四。2024年一季度,资产总额同比增速19.64%,业内第一。

2023年,成都银行存款总额7804亿元,增速19.21%,业内第二;贷款总额6257亿元,增速28.27%,业内第一。一季度继续保持了这个名次。

2023年,成都银行实现营收217.02亿元,同比增长7.22%,业内第五;实现归母净利润116.71亿元,同比增长16.22%,业内第六。一季度,两项指标继续靠前。

2023年,成都银行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8.78%,力压招商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位居行业第一。

不过,站上万亿新台阶的成都银行,也并非高枕无忧,还应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客户口碑,保持审慎经营

01

拖延客户提前还款遭投诉

目前,成都银行大零售品牌持续深化,客户数量达到千万级,但与之伴随的是客户大量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成都银行”相关投诉高达2080条,在城商行中这个相关投诉量不可谓不高。

近期,客户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成都银行拖延房贷提前还款。

有网友反映,其于2024年1月29日去成都银行某支行预约提前还个人房贷按揭,银行方面回应说3月25日把钱存进去,3月底或者4月初进行扣款(还钱),结果银行迟迟不扣款,网友再次咨询又改口说4月底扣,一拖再拖。还有网友质疑,成都银行通过固定时间线下填表申请等方式,故意增加还款流程难度。

而有的网友还通过“问政四川"平台进行投诉,指出成都银行只能柜台办理还款,且审核申请期为30日内,通知还款是90日内,这个还款期对于个人来讲,就意味着多缴纳七八千利息,是一笔不小的家庭开支。而一些大行并不存在类似问题。

年报显示,成都银行2023年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914.93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了5.93%。而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7万亿元,同比下降1.6%。也就是说,成都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远远跑赢行业水平。

分析原因,成都银行的大本营成都市2023年楼市成交量全国第一,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814.9亿元,增长11.7%,这为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带来了机遇。但其高增速背后,是否也有拖延客户提前还款的助力呢?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提前还款潮,早在2023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就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改进提升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

而时至今日,成都银行还在跟客户玩“躲猫猫”,实质是没有践行好让利于民的政策导向。

02

业绩增速被指有水分

此外,成都银行的业绩增速也被质疑有一定的含水量。

对银行而言,固定资产折旧属于业务及管理费的一部分,为每年必须支出的非现金成本,其中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又占大头。

年报显示,成都银行在房屋及建筑物这块采用了20—40年的折旧年限,比不少城商行采用的20年折旧年限要长,这会降低每年的折旧成本,提升净利润账面数字。此外,一些城商行的固定资产残值率为3%,而成都银行普遍采用5%的预计净残值率,这也会使每年的成本抵减减少。

成都银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某东部城商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具体来看,2023年,成都银行计提的房屋及建筑物折旧成本为5906.7万元,对应本年折旧率3.45%,相比其他银行采用的4.84%的年折旧率要低1.4个百分点。如果成都银行也按照4.84%年折旧率计算,本年净利润会相应减少约2400万元。

成都银行固定资产情况

引起更大争议的是,2023年,成都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为19.79亿元,比2022年减少41.54%。从细项来看,主要是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比2022年少了10.4亿元,这与其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相吻合。但有观点认为,成都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占营收比例远低于同行,其对不良资产的认定是否比较放松?毕竟,只要不认定不良,就可以少计提,从报表中还找不出什么痕迹。

不过,成都银行在不良资产催收方面力度确实很大,这也可使已经减计的资产转回,增厚业绩。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查询到成都银行大量的涉贷诉讼案件,即使小到本金2万多的信用卡欠款,成都银行都会走诉讼程序催收。

或许,外界质疑成都银行较为宽松的会计处理政策背后,是由于成都银行的快速发展,导致自身面临比较急迫的补充资本充足率要求,尚有52亿元规模可转债需要完成转股,这需要漂亮的成绩单。

截至2023年末,成都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8%,资本充足率为12.89%。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成都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7.50%,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50%,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10.50%,可见前两项已经逼近监管红线,这也制约其后续资产规模的扩张。

03

万亿城商行受追捧

虽然成都银行面临一些质疑,但这并不改变其银行界“黑马”本色。

难能可贵的的是,经历2013年原董事长毛志刚被双规、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负增长后,成都银行出清历史包袱,并紧紧抓住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发展等重大机遇,完善川陕渝“一体两翼”布局,带动业绩全面跃升,资产质量不断夯实。

尤其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资产质量比业绩增速更重要,从衡量资产质量的不良贷款率指标看,2023年成都银行仅有0.68%,为业内最低。事实上,成都银行不良率已实现八年连降,2024年一季度,继续下降至0.66%,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行业最优。

从一季度最新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来看,成都银行为503.81%,位居行业第四,远超监管要求,这表明该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非常充足,为后续业绩筑好了“蓄水池”。

为了回馈股东,2022年12月7日,成都银行招商银行后,成为第二家将“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写入公司章程的A股上市银行

资本市场上,成都银行股票受到众人追捧。就在近期,成都银行一桩涉刑事案件股权被司法拍卖,数量5000万股,为第七大股东上海东昌投资2007年通过定增方式取得,实为被执行人车某持有。虽然成都银行从未披露这些股权是代持的,但拍卖有惊无险,最终5000万股股权溢价成交。

图片来源:阿里拍卖

截至5月9日,成都银行市值回升至577.8亿元,年内至今涨幅34.55%,行业第一,最新股息率5.92%,市盈率4.82,市净率0.84,依然有巨大的投资价值。

如今,成都银行已构建起政务金融业务、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业务“三大护城河”,成为冉冉升起的西部之星,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在ESG理念盛行的今天,成都银行不要只盯着钱袋子,而是要践行好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保持审慎经营,才能行稳致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