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高血压——倪海厦(修转)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15

好,现在开始讲新课,HT-23 肝阳上亢 肾阳不足(可比照西医学之降血压)

这个病症属于目前社会的高发病症,今天这一节课它是一个重点,因为来说我们每一家人里面都会碰到这样的现象,高血压的这一个现象,具体来说应当如何进行去治疗它,如何去预防它,今天在这一节课当中都会给你们讲清楚,好,我们先看倪海厦先生写的原文:

在 1998 年 7 月 2 日,美国电视新闻报导一则医学消息,由美国心脏血管学会公布的资料,其中叙述一位得到中风的人,他遵照医师的处方,按时服用西药降血压剂,结果仍然中风,但医师却不去讨论为何中风?高血压因何而来?为何按时服用高血压药却仍然得到中风?降血压药为何无法预防中风?却只说了人因脑部血管破裂,而发生中风,如果停服降血压药,则有 5 到 7 倍的机率更容易得到中风,诸君试想,如果一位已按时服用降血压药的人都得到中风,不服也中风,这代表什么?答案是,你肯定会中风,不论你服药与否。

好,这是第一段,是通过一则报道来写的。我们看一看目前社会特别是近 20 年里面这一个中风症,它属于是普遍的发生,我们早晨出去散步的时候,就会看到周围很多人在那里走路都不正常,这是怎幺回事?中风了。而每一个中风的人,你没事的时候可以跟他们聊天一下,绝对不是自然中风,基本上都有高血压的病史,同时还经常服用降压药。没事就可以跟他们闲聊一下,问他们的情况是不是这一种。

西医认为血压高是造成中风的罪魁祸首,而服用了降压药使血压降下去。但是为什幺全部都会得这个中风症呢?这是什幺样的原因?就是说把这个血压降下去是不是就不会得中风了,这都是属于谬论,服降压药更会得中风。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人为什幺会血压高?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也就是说这个体质,他是各不相同的,在给一期讲课的时候包括前一段时间我都给大家说过我所碰到的病例,就是说因人的体质而其血压不同。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碰到有三例高血压病患,他们的血压基础都比较高,低压在 110/120 左右,高压都上到 170/180,在这种环境下,他们身体没有任何异样,感觉到全身都舒服,只是无意中去体检,说你有高血压,问他头昏吗?不头昏;难受吗?不难受。有什幺感觉?没什幺感觉,但是(西医)还给你定义成就是高血压。为什幺?因为是机器所检查出来的,要相信科学, 相信机器,机器上测量的高,你就是高。于是便开了降压药让你拿回家服用。一服用之后,这病犯就出现了,体乏无力,没有精神,头昏眼花,甚至严重者走路都感到天旋地转。我已经碰到有三例,然后病人来到之后,你问问他的病史及服药情况,让他把降压药全部停掉不要吃,血压还升到原来的位置,那一切的不舒服全部消除,没有了。

人生在天地之间,是直立行走的动物,这一个血压就如同河流的水势一样,它是一个势,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势能,一个能量,身体里面要保证这个能量,然后身体里面的血液才能够循环。如果来说这一个压力增大了,好,我们就要考虑下是什幺原因导致这个压力增大,与高血压相对应的是低血压,为什幺血压会低?这个能量它为什幺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一下。另外高血压的脉象不一定是浮而有力的,有很多是沉而有力。为什幺脉象会出现沉而有力?另外人伤风感冒了,玄府闭住了,得出汗,得了伤寒证,麻黄汤证,这时候为什幺会感觉到头昏昏的,血压为什幺会上升?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

我们看到人的身体好象是一个整体,这是因为通过人的肉眼看到的。如果以自然的形式看待人,人的身体全部是空隙,身体与外面的气机全部是相通的,皮毛与外面的大气是相接在一起的,起到辅助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肺与皮毛都是主呼吸的。在伤风感冒的时候,伤寒,麻黄汤证,当皮表闭住了,就是玄府闭住了,不能与外面交通了,里面的能量无法通过表皮释放出来,肯定会引起里面的压力增大,这时候血压就升高了。如果身体还带有寒束,或者是湿气裹住等等把玄府闭住了,也就是制节的功能不足,就引起了血压高。那为什幺会出现血压高,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只有通过血压高来冲破玄府的邪气,把邪气排出来了,内外能够达到平衡了,血压自然便下去了,上述是血压高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我们有时看到麻黄汤能够治疗高血压,用麻黄汤去开其表气,表气一开,外感解除,同时血压就会降下来。而现在中医现代化研究麻黄汤还有升压的作用,所以这种研究根本背离了中医的道理,这种研究方向是错误的。麻黄汤开启表气之后,实现了天人能够合一,肺主制节(跟随外部自然节气之应机而司皮肤开合)的功能恢复,血压便会正常。所以我们把高血压的病因当成是出入的事情,就是首先把人定位在从属于自然的逻辑角度上,然后将人的病症看成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即出入关系出现了问题。这就是我现在说的是分析病的方法,要从哪几条分析病。刚刚讲的是出入的关系,既然有出入,那就有升降,升降是在体内,出入是内外(当然人体内部也分内外,比如细胞组织是内,三焦、淋巴、腠理、玄府等等就是外)。升降出入无气不有。体内即内部的循环,它的升降关系也会影响到血压升高。这个血压升高跟肝与肺有关,因为肝主生发,肺主收敛。肺之收敛使气不乱行,不论是身体里面流淌的血液还是精气不乱行全都是肺的收敛功效。

既然是一个活人,身体里面的血液要流淌,这都是肝的升发功能。当这两个功能平衡了,人就不会有感觉。如果是肝的功能强,或者是肺的功能强,这同时存在。这实际上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方法。太极生两仪就是说在体内升降这一个关系,它是肺与肝两种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生两仪了。两仪生出四象就是肝与肺对比的程度。不过来说肝与肺达到平衡状态那就没有生病。单独的肝气上升,肝亢,而肺气正常就会血压高,反之,肝气功能正常,肺气收敛强了,同样血压也会升高,或者两者都比较强,两者挤压在一起,同样血压也会高,这是高血压。同样的低血压也要经过这种变化,当肝与肺平衡时属于正常。肝的升发功能不足,肺正常,这便是低血压,也会感觉到头昏,因为东西供用不上。

或者是肺的收敛不足,而肝气正常,也会出现低血压。或者两者都不足,更会产生低血压。我讲的高血压,低血压不是西医的数据,而是身体自己的感觉,一个属于实证,一个属于虚证。通过这样分析就知道高血压形成的机理了。西医大部分都是使用扩张血管剂,降压了,就是把肺的收敛功能破坏,使它不怎么收敛,进而血管可以向外扩张,于是缓解了压力,西医这样做,就认为这是在治疗高血压。如果经常向外扩张而里面肝亢的功能不去治疗,外面扩多少,里面继续亢,因为有了空间肝气会更亢,这时西医就加大药量继续扩张。所以高血压患者最初服用一片能把血压降下来,慢慢的要两片,三片,增大药量就是破坏肺金,使血管越来越大,而身体肝的功能越来越强,当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受到外来的因素,比如生气,摔倒了。肝的升发度然变大,而肺的收敛功能已经被破坏,这时候就会冲破血管造成脑淤血,人便中风了。而大脑中的血管是比较细的,是最薄弱的。在脖子的地方控制最严格,不允许有杂质到大脑中,所以搞得血管扩张越来越大,粗大的精微营养物质和寒湿容易进入其中,那就加速淤堵,淤堵加上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变,就会形成脑血栓。

所以用降压药只会加速中风的过程,没有肺金的收敛血管便会脆化,肝气升发,肝亢形成(肺金克肝木木,木无金的克制,肝风内动),这就叫中风。中医把一种病症命名为中风,主要的原是就是肝的升发功能,肝为东方木,东方生风,这都是属于东方的,所以西医沿袭中医的名字就把它定义成中风。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中风形成机理,一个是出入,一个是人体内部的升降,升降关系比较主要。

这个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是什幺,在以前为什幺得中风的不多,而现在为什幺这幺多,我们研究中医时有一个最主要的办法叫做原物比类,把人身体里面的东西要与天地自然去比类,称为原物比类法。身体里面的血管就像是河流,河流因为水位差而流动,水位差就是水势,血液是因为心脏的舒张和收缩的压差而流动,血压差就相当与河流里面的水势。水从上流到下游是因为地势之差,而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导致里面的血能够向前推进,但是舒张和收缩的原动力是心火,即心阳,是心阳之君火推动的,这才是血行走的动力所在。但人的身体里面经常有沉积物堵塞,比如我们人体因为脏腑内循环出现问题,而首先表现在在距离心脏远端的末梢之毛细血管的堵塞,而血管系统的长短和容积基本上是固定的,末梢淤堵,就相当于造血功能基本上正常(虽然内循环刚出现点问题,比如西医所谓的亚健康或者说是中医的未病之末已病之初的阶段),但是因为末端的毛细血管开始产生淤堵,就相当于血管整体的长度缩短,原来健康时候的正常血管容积变小,体温正常,但又因为造血功能基本上正常,所以这个时候,血压就会升高(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的系统体积变小,温度不变,系统压力必然增高),即,虽然心火是定量的,血液量没变,但因行走的路线淤堵而血管系统血容积变小,这样肯定会使血的压力增大。

其实压力的增大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通过增大压力把淤浊之物清除,或者通过高压将营养物质强行渗透淤堵而尽力将能够输送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组织和肌体。

由于现在的社会由于环境的影响,饮食的结构肥腻,吃的东西含的农药比较多,另外一点运动少,这肯定会造成血管堵塞(首先是远端毛细血管堵塞,然后延展到较大的支杆血管,最后的主干血管堵塞),西医把它叫做血栓。身体肯定要想办法把淤积之物清除掉,这都是身体自动的功能,同自然界一样,当河道有淤积河床就要抬升,抬升之后肯定势能就会增大,这都是天机自动的过程, 这属于是第一条,即有淤积导致堵塞。

第二条、一个河流很宽时水流的不快,河道变窄了水流就要加速,压力增大。这与肺的收敛功能有关系。如果收敛功能受到外邪,肺金收敛过速,就会形成血压高。肺的收敛过速是什幺原因?寒主收敛,是寒气的作用。热气是向外膨胀的,同样的血从心脏出来后,流过的道路变窄了,就是说邪收敛功能太强了,那压力就会增加,这是因为受到寒邪的作用,寒主收敛,肺主收敛,收敛后血管变窄压力增大,这又是血压高形成的原因。再看看这个道,当水势突然间增加了,河水就会流淌的比较急。这于身体对应便是肝的升发功能,阳亢了。

阳亢之后就会产生内风,内风就是肝的升发功能太强了,不是说身体里面有风在刮,一定要注意中医里面用的名词。里面都用到五行来格物(区别化认知)。内风与六淫之邪的风是对应的。这种情况如何治疗,那就要把肝亢之气收敛住。

现在我们就知道如何治疗高血压了,要去淤积,要排除寒气,平其肝阳, 这样血压就平了。为什幺会出现肝阳亢,根源在哪里?还象刚才比喻的河道,河道涨高河水变急的原因是上游出现了暴雨,出现了水灾。身体里面是肾气主管着水,肝阳上亢关键的问题是在于治疗肾气,这是治疗的根本办法。不是见了肝阳之后立即去镇肝,如果镇肝就会出现愈有压迫愈有反抗,越镇越上升,这都是不变的道理。

治疗的方法是疏其肝的上游,那便要治其肾气。要排其水湿,要去其污浊,使肾治水的功能恢复。去其寒邪,不使寒邪作用于肺金而使其收敛。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规律,不暴饮暴食,不吃太多脂肪类的蛋白类的东西,要注意运动,运动就是调和肝与肺的关系,这样就不会得高血压了。一旦得了高血压之后就要适当的运动,因为已经服用了很长时间的降压药了,已经使肺金的收敛功能不强了,血管已经变脆弱了,如果运动剧烈一点马上会出现血管破裂,所以说要适当的运动。同时要恢复血管自身的弹性,血管自身弹性就是肺金的收敛。恢复之后把里面的污浊去掉,这样才能加量的运动,这样就可以变的健康。这就是我论述的高血压的病机,病因以及治疗的办法,具体组药的情况暂且不跟大家说。

我们接着来看倪海厦先生的原文:

由于目前西医并不知道高血压真正的成因,只是消极的利用一些(扩张血管类药物)以及排水类药物,来降低血压,殊不知服了排水药,把好的水也排出去了,那这又是什么逻辑呢?

我来给大家讲一讲,由于西医治疗高血压用药是把水气排出去,排的是细胞中的水,属于正水而不是邪水,而人体的邪水在一起积聚变成痰饮,痰饮是至病的原因。那西医排水并没有将导致痰饮的邪水给排出体外,但用中医或者药食同源的食品来排身体的水气,比如中药茯苓,泽泻这些药排除水气,它们只是去化痰饮,而对正常的水液不会伤害。但西药它不管这些的,什幺水都给你往外排,就像利尿药一样。

接着来分析上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血管壁中存有大量的水,以维持血管的弹性,以防止血管的破裂,并同时满足身体里面的正常水液代谢,这是上帝造人之后,留下的身体宏观微观机能代谢的保障机制。

这样就会导致一种情况,即好水(津液)粘到其它的物体时会使其韧性和活性增强。比如说我们用绳拉东西的时候,力量到一定程度时绳子就会断掉,但如果绳索内部组织得到水的滋润之后,其韧性就会增强,它就不容易再断,同样道理,血管壁有充分的水液浸润,才能维持血管的弹性(韧性),人的身体与自然也都是一样的道理。血管壁中存有大量的水,也是保障人身体中正常的体液代谢需求,而维持血管的弹性以防止血管的破裂,这是上帝造人之后留下的预防措施。我们看这种情况,就是说人能生存就要与天地各种环境相适应,不然人早就被自然淘汰了,这就是三才:天地人。人要与天地合一,外面是大宇宙,身体里面是小宇宙,就是这样的。

我们接着看:

因为人的一生常会面临一些紧急状况,如车祸、抢劫、火灾、动怒等意外事件发生,这些都会使人的血压升高,这些属于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就是肝阳盘塞,影响到人之后,人一紧张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出来。

接着看:

其目的是提供必要的额外能源,来应付瞬间发生的意外事件,使人能承受严厉的考验,而不致发生病变而特别设计的。

这种情况关键是血管壁的弹性,血管壁实际也是一个个的细胞, 它要正常的滋润,没有水分就变成干裂了。比如说前几天说的皮肤,人的面部有水分的滋润,面部肯定会比较好看,这就是美容,要是面部比较的干瑟,脸上就会干裂。干裂就是因为缺少水气,没有水气干裂变形成,人的血管壁也是如此,由于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和不断加大服药剂量,这让血管内壁处于不断的扩张和不断的缩水状态,于是人一旦触发意外突发事件,肝阳向上冲就会把本来就已经处于薄壁而缺乏弹力与韧性的血管冲破,这就是叫做脑溢血。因为人的一生常会面临一些紧急状况, 就会使身体内部立即的不平衡,如果血管壁有一定的弹力和韧性,那很容易人就病了。因此人的血压本来就有很大的上下升降空间存在。刚才说的三个病人,为什幺西医检查血压的结果很高,但是他们身体感觉很舒服呢?一旦把他们的血压降到和常人一样,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呢?这就是身体自己的体质。另外一个人的个头还有高矮。比如个子高的,如果血压维持不到一定的压力,那人的身体就是一个病态,个头比较矮的只要很低的血压就足够了。所以说中医把人当成人而不是当成病,是调理人的,只要把身体调节平衡,身体自然就可以,要相信身体自己,不要老是人为的干涉。人的血如是。胖的人就需要比较的来维持身体才比较舒服,那就不能叫做糖尿病。血糖高没有事情,只要来说消渴症状没有,身体感觉比较正常,血糖高是属于正常的,没有一个标准。西医的标准浮动的范围只是针对于大多数人,而每一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由于人的饮食结构的不同,人居住的地点不一样,那人身体的指标差别的更大,说以不能乱套用。西医的指标是一段时间一个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年前与五年前的数据比较一下,它们都在变。没有任何人都是属于一样的。西医的数据在以前是不正常的,现在是正常的。

这属不属于是误治呢?所以人只能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是最关键的。自己感觉不舒服了,检查出来指标全部正常,那还是有病。没病怎幺会不舒服呢?道理是很简单的。会有很多的笨人一点都不相信自己,一旦来说指标升高或者不足就害怕的很。反而自己身体不舒服检查指标正常就觉得一切正常,没多少时间就生癌症了,这都是骗人的,都是自己骗自己。好,我们来看:

因此人的血压本来就有很大的上下升降空间存在,一旦发生血压高,它不是病,是一种警讯。

警讯就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人如果情绪特别激动,甚至都会气死,出现假死状况,为什幺出现假死?如果不出现假死,继续气那真的就死了。假死就是先平息一下,人还会活过来,这种警讯就是自我保护机制。接着看:

有可能是外在环境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身体内部病变引起的。

这两句话就是刚刚说的一个是出入,一个是升降。升降出入无气不有,分析病因就要同时分析,教给大家的都是分析病的方法。一个病症从什幺地方下手,总要找到一个破口出来,层层的向里面分析。也是就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象,再把象推到数,分析到最后到五脏里面,到底是哪一脏出现了问题,那就可以治疗了。就是透过所有的一切表症,在里面层层分析,再结合脉诊,四诊相参,就可以认识疾病,认识症状。接着看:

必须追根究底的彻查原因,而不是以消灭此一讯号为荣

信号就是把细胞降到正常,这就是消灭信号。什幺叫做信号,什幺叫做警讯,比如说大楼失火了,大楼天花板上装有报警器,连接到小区管理处,发出了信号。这个警讯说明大楼起火了,消除信号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火灭了,第二种办法是把电源切断,不让警讯出现。两种办法都可以使警报不响了,但是结果不一样。中医治病,西医治病就是各采用其中一种办法,中医就消除里面的病因,而西医就是把信号消灭。用降压药把血压将下来了,但是病人还是不舒服,头晕,无力,晚上睡不着,西医就说你是亚健康,甚至来说是神经官能症,意思就是说你是精神病。人就是笨死的,这都是很明显的道理。我们接着看:

殊不知它是人体自卫的现象,一旦消除了,连自卫的能力也丧失了。

这就是我刚才举的小例子。有警报是自卫的现象,直接把电源切断了,警报解除了,人的自卫能力也就丧失了。

而且服用降压药排除了正常的水,为了补充丧失的水分一般医师都建议在服药期间必须多喝水,这表示所有西医师都知道病人会丧失正常的水,这其实就是高血压的副作用,但西医面对这个副作用,因为其没有能力确定和解释这个副作用到底会作用在哪里,更不知道这个缩水表面上作用在了血管中的血液里,而起到降低流动性和减少血液水液而起到了降压作用,但其实质是血液里面的津液(水)和营养也直接作用到润滑血管壁进行交换代谢的作用,这个血液内水液各种营养以及水液物质的匹配是需要有一个健康平衡的要求,而这样长期服高血压药物而必然打破了这种血液里面的平衡状态,进而导致了血管壁的壁厚向着变薄的趋衍化(血管横断面积不断扩张),最终导致血管变薄后,因为血液中的长期服高血压药物至血管内血液中的水液(津液)经常处于匮乏的脆化状态,而这种薄脆状态在血压的舒张和收缩的不断往复进行,进而导致血管壁的柔韧性变得越来越差,进而导致其血管壁舒张收缩的总使用寿命必然被大打折扣。那么这个副作用,用我们中医理论又来如何解释清楚呢?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正常的水(津液),存在各部位,但它的来源却不同, 因饮水而得到的水,是进入淋巴、内分泌等系统,但此水须经过胃的热,气化以后方可受用,而进入血管壁及组织内的水(西医称为细胞液,中医叫做津液),却必须来自食物中的水,如蔬菜、肉类、面包等都有水,此水经过小肠来自心脏之热和胰胆二液的腐熟和运化后,方可进入血管中与组织(细胞)之中。

可是,人身体中的水之运化,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细胞外环境之水液, 另一部分是属于细胞内,组织内之水。

作一个比方来说,比如说人是一个细胞,那自然界的水是人体之外的水,身体里面的水是内部的水。那这些水是如何而来的?首先来说,在内经中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是内经中的原文。

这个水的来源实际上不论是饮的水还是食物内的水,它们都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水。刚才我所说的水分为两部分,一个内部的,一个外部的。

不论是饮的水还是食物内的水,它们都要经过胃,统统叫做水谷之气(属阴,阴成形)。进入胃后,进行中焦之脾胃的腐熟再进入下焦,再通过肝胆脾胰肾与小肠之阳化气功能的共同作用下,将其水谷精微进行了有效的吸收,吸收之后首先到达血管里面,即便如此,这些气化的水谷精微物质还是身体组织外的水气,但这些水气通过上焦的心肺系统进行有效携氧匹配之后,便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从主干动脉血管进入毛细血管,最后经过细胞外的(微循环组织)组织交换而将血液中的精细能量物质带入细胞内(并将细胞废物,同时也是精细的废物经过微循环而带入与微循环系统出口相接的静脉毛细血管之中),这之后才能变成组织内的水气(津液)。那么在细胞吃饱后,其多余的,而且是较粗的气水(津液)再通过细胞外微循环组织向组织外盛(分叉)而出,进而变成身体外的水,这种水叫做体液。

所以我们把血管里流淌的也是属于细胞外的水,而淋巴里的水也是组织外的水,这些地方通通属于三焦的水道系统,它起到的作用是保持身体之阴平阳秘的高质量润化环境,同时能带走身体产生的杂质,通过小便,出汗排泄出来,这是属于身体里面组织之外的循环水(津液)。而细胞组织内的气液(津液)是提供身体细胞组织内营养的,它液要通过细胞外的微循环组织与外界进行交换,这两个水(津液)都要交换(新陈代谢)。

组织内的水是维持人的身体的,体液之水是身体里面维持生理代谢而进行交换的工具,这两种水无论是人体的哪里,无论是脑部和脏腑以及筋骨肌肉组织,都是不可缺的。

经过上述的中医逻辑论证,我们再回过头来,就可以得出结论,即,人一旦长期服用了西药来降血压之后,其副作用就是,津液自上而下的逐渐丧失,是必然的结局。

我们知道,降压西药就是利水剂或者是脱水剂,水肿西医会用脱水药把水脱出来,而口服药物首先经过肠胃而进入血管,这样由于大部分西药的化药分子都是小分子,这些比营养精微物质还细小的分子首先经过微循环组织而进入体细胞,就会把组织内的水,脱到外面,变成体液之水,而过盛的药物盛出分叉也会进入水道(三焦淋巴等系统),然后体液的水也会向外脱,通过小便排到身体之外。组织内部出现水肿,西药就是采用这样的办法。为什幺组织会出现水肿现象?关键还是身体的运化功能不足,无法把里面的水运化出来。这样组织内的水与组织外的水它们的关系是不断的交换,即出入。所以,水肿从出入的关系在整个身体上来看,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升降的关系,也就是升降或者说是出入的功能,这在本质上也就是象与数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个数就是我们的功能,即它在数上表现出的问题是身体的出入功能不足,所以才会形成组织内的水肿,而水肿就是表面的象,即所谓的象与数之间的内外联系。

这样的数与象的逻辑关系清晰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西药的脱水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把所有的水都脱出来,那人体从上到下的正常组织就都会出现缺水的现象,这个时候,人就会口渴。

所以,人一旦服用了西药来降血压,所丧失的津液必自上而下,如同饮水机一般,水从下方流出,上方水位自然下降的道理一样,因此服用越多降血压药,则脑部血管就越缺水,也就越干燥、易裂,这个道理西医师是无法知晓的,那么如果高血压患者听西医师的建议,去多喝水,但却不知饮水的同时,还不如脱水快,本质上是行进在血管内的大量水,会因为脱水药物不断脱出,一旦血管缺水,再加上其他基础病,犹如脱水能力打过补水能力,血管壁组织内并不能有效地得到补充,因为你补充满了,血压就高了,因为比如血压高有可能是脑部风寒湿淤堵而供需不足,身体通过提升血压而将营养物质渗透过风寒湿形成的淤堵而通过气血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脑部,但是通过服用降压药,你的这些营养物质就渗透不过去,所以你会头晕耳鸣等等现象。所以血压一高,你就服药,服药后脱水,血压降下来,你又渴了再去喝水。这样反反复复,身体会好吗?

那么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饮的水到哪里去了?不论是饮的水还是食物内的水要通过阳化气的功能,被吸收之后而变成了人的组织液和体液,而这个体液单独说是身体的体液,它包含着血液里面的水(粗细混合的津液),淋巴内流淌的淋巴液(含有津液),骨关节润滑液(津液),腠理、玄府等等体位上。这些东西对于身体的组织来说都是属于外部的。就如同人虽然把食品吃到肠胃里面,但对于人体来说经过消化和渗透,他们是处在人体的外部,还不能被人体细胞组织使用。不论是饮的水还是食物内的水当变成体液之后对身体细胞组织来说还是异物。但它们在人的身体内部已经不是异物了,但对于下一层(细胞组织内这一层)的组织还是异物。组织还要继续通过运化的功能才能把水进入到组织内部,才能变成组织内部的水供其使用。

因为细胞组织内部的功能已经不足了,继续再用脱水的药,人就会出现口渴,然后饮水,水进到血液里面对于组织来说还是在细胞组织之外,只是属于体液之水,对组织来说还是属于异物,同时它的功能还不足(不能直接进入细胞组织),所以会出现口渴,有的人甚至喝水都不解渴,就是这种原因,在消渴症里面也有,喝水喝了一肚子还是渴,就是属于这个功能运化不足,不足以把异物之水运化到组织内部,最多只能变成体液之水,这是里面的内层结构,运行的路线。

人不渴是什幺原因?组织内部水足才不渴。出现燥渴了不一定身体里面的体液必定减少,而是组织内部的水不足。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脾的湿气在什幺地方?为什幺出现燥症而脾仍然是湿的?脾湿就是这个水只是存在体液中,同时还有部分的水有积聚成为痰饮而不得化,脾的运化的功能不足,不足以使体液之水进入到细胞内部,造成了细胞内部缺水而产生了燥症,细胞内部燥,而外面是水湿之气却很盛。归根原因就是在脾的运化不足。

很多的学中医的都不懂身体燥湿为什幺会同时存在。存在于什幺地方?这就要用象数的关系层层分析,细胞内部缺水是属于下(深)一层的数,处在这个层次里面的缺水,才会出现燥渴,而在体液之中水不缺,同时还有积聚而形成了痰饮,这便是湿症。就是说体液之水于组织内部的水是处在不同的位置层级,而它们各自的交换,要通过脾的运化功能,把其实现有运化功能水才能自由的出入在细胞组织之内外,但是脾的运化是不会大一统的浪费能量,将津液统一细化到一个精细的级别,所以体液(津液)和细胞组织需要精细化津液是永远不会同级别的,其运行的道路也是不同的(这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描述,比如,精于营,浊于卫,即粗精之津液运行部位和功用是不同的,还有供应脑部细胞组织外之气化津液的粗细级别是比其他部位的体液是更精细的级别才可以通过各路阳经而供应上去,这里指的是脑组织之外而气化的水气,即津液)。通过这样的中医逻辑解析,这样大家就明白了燥与湿同时存在的原因了,而治疗痰湿就要增加脾的运化能力,使身体积聚的痰饮能够化开变成正常之水,然后脾的运化能力足,使细胞组织新陈代谢的功能就足,然后把体液吸收到组织中去,同时还可以把细胞内部的代谢物排出来,排到体液之中去,当然这里也需要强大的肾功能之配合。那么增加了脾的运化功能之后细胞内部也不缺水了,身体就没有燥症了,而人体细胞组织代谢功能整体提高之后,肾功能必然增强,水道表里通畅,同时也就把处在身体水道中的痰饮化开了,那也就没有湿气了,这就调停了燥于湿。

那么讲到这里,所谓的外现燥症,内部必有湿气,为什幺会这样?大家就自然明白了。而外现湿气,内部必有燥气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抓住了研究的办法,什幺都会明白,同时要结合身体的内景罢了。

我们接着看:

听西医师建议多喝水,却不知饮水并不能补充血管壁的水,换言之,长期服用西药的病人,绝对比一般不服药的人,更容易得到中风才对,才合理,而且血管壁因为失水而弹性不佳,加上服降压药强制血压下降, 必然导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而导致,性无能、阳不举,因此我敢断言,所有服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必然无性功能,就是因此逻辑而来的。

这是为什幺?因为人身体很多功能会因强制血压下降而营养不足,进而导致了阳气不足了,为什幺?因为细胞组织内的水都不够是整体性的,水不够,何谈阴平阳秘?所以没有了水,人体也就没有了生发之气。

接着看:

根据我临床的经验发现,人体中的代谢情形与自然界完全一样。

这就是我所说的原物比类的方法,这是内经采用的最基本的办法,天人合一。

自然界中岩石与水是最重的,一旦人体有过重的压力存在,必然令血压上升,结果发现人类得到高血压,绝大多数只有三种成因:1 胆结石或发炎 2 肾结石 3 积水。

我们分析一下这三种原因:

第一种的胆结石或发炎是肝的问题,因为肝气气郁很容易造成这样的病症,同时胆结石已经说明肝气的疏泻不利,这种情况很容易形成肝阳上亢,这不是正常的生发,是属于压迫后的反抗,这种情况就是属于肝阳之上升。这种肝阳上亢在上节课已经跟大家说了,形成的原因在肝与肺,它们两个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第二种,肾结石。肾结石就是阳气不足,不能把杂质运化出去,时间长了就结成结石。这种情况也就是肝的根,水生木。肾出现了病变也就影响了肝气。实际上第一种,第二种在中医里面讲的是乙癸同源,乙就是乙木,癸就是癸水。就是说水来生木,同时木还能保水。在河洛精蕴里面写的乙癸同源,举了自然界的现象。它说山上有树的地方必然有泉水存在,没有树木了就没有泉水了。防止沙漠化,就要保水,就要加植被。

第三种积水。积水是肺金的问题,积水造成了肺金的收敛过速,因为这个水是得阳则化,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有积水便有寒气存在,同时这个积水是在组织的外部。有积水就要压迫组织和细胞,这样就会使细胞壁收敛过速,细胞壁能保持平衡,外部水与内部水保持平衡才是细胞壁正常的收敛状态。当外部的压力增大也就是有积水,那必然会出现过度的肺金收敛,收敛之后使血压上升。倪海厦先生得出的三种成因实际上就是两条,归纳出来就是肝与肺它们的力量的对比。没有胆结石,肾结石,单独的肝阳上亢也会血压高,不一定要有结石存在才会血压高。

接着看:

第一种不再累述;

第二种造成高血压的原因,大家可以利用汉唐-14 及汉唐-26 即可解决,包含眼压过高在内;

第三种造成高血压的积水问题,就是肝阳上亢 , 肾阳不足造成的,这个种情况实际上是属于因为寒气而形成了水的积聚,在这里,我们着重归纳的关键问题是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因为这里所谓积水,并非一般看得到的四肢或腹腔、胸腔的积水,而是有积水环绕着血管,或停积在肌肉中。这就好象一个人潜水时会受到来自水的压力一样,一旦水包围着血管,即血管外部三焦等等体液之水道压力过大,无法正常舒张,就导致血压上升,如同偏头痛一样,全世界的医生都知道是因为脑部两侧血管过小,血流无法流畅的通过所造成,但因不知道该血管变小,是因外在过多水的屯积,而令血管缩小的,因此,只一昧的要病人服用血管扩张剂,来暂时性的舒解头痛,那么其结果是越吃越重。

其原因是:第一、西医不知水自何来;第二、所有化学药品进入身体后, 其结果必生出不必要的水(因为降压药脱出了细胞组织内的水进入了本已说就过盛的水道系统),因此血管外的水就越来越多,也就造成越服药剂越重的恶性循环。

HT--23 的设计就在针对血管外的水,不旦要排出来,且同时要补回正常的水,才可做到完全去除高血压, 以真正达到未来可以预防中风的目的。

中风之前会有四大征兆:

第一︰手前三指麻或足前三趾麻。

麻是麻的指侧,就是小指头,无名指头与中指头,这三个部位是最容易麻木的地方。为什幺?因为与经络有关系,大家课后可以思考一下,通过这三个指头的经络是什幺,为什幺最后才到达拇指的麻木,拇指是最不容易麻木的地方。

第二是双脚极冰冷。这是阳气的不足,小肠的火力不足。

第三是项部僵硬,影响入眠。

这个第三是为什幺?这里我跟大家讲一讲葛根。葛根在神农本草中是起阴气,起阴气就是使身体中的体液之水进入到组织内部,组织内部的水气足了,也就是有这一个营养了,那幺项部自然就不僵硬了,治疗项部僵硬,为什幺用到葛根?用葛根汤或者是桂枝加葛根汤,就是使体液之水进入到组织内,使它产生活力,同时能够润滑,所以僵硬就没了。

以上三种征兆如果表现出来,三个月之内,会发生中风。

第四是足胫骨前,自膝向外侧麻到足踝。

这预示二星期内,必生中风,当然每个人因饮食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征兆出现。有的人会出现舌头变歪, 有的人会出现头部血管跳动,有的会出现头痛等等。

以上四大征兆,是绝大多数人在中风之前,所表现出的症状,是依据统计来的。如有疑问,可以请教中医师,因为中医就是被训练成如何解读人体症状的医师,所以良好的中医必然可以事先预防其发生,发生后也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最好在半年之内。时间越快越好,超过半年,就很难完全治好了。

因为时间越早,身体的功能没有完全的丧失,所以说就越容易治疗。

中医并可在治好后,有很好的方法预防二次中风,大家常见有第一次中风的人,很容易在一年之内,再发第二次,这表示一般医师所知的防范措施是不足够的,这是最佳证明。

所以说在没有中风之前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是主要是为了身体内部正常的气血运行,过度的运动就会伤及身体的气血,不运动也会伤气血,除非你会修行。

运动能很好的预防中风,同时要保证身体的阳气,尽量不吃寒凉之物,不能伤及阳化气的功能。还有不能过度的饮酒,因为饮酒会造成湿热之气,饮酒属于辛散,就把阳气散出去了,散之后就会造成内寒,湿热之气还容易造成水湿的囤积。还有就是少吃脂肪类的东西,吃多了又不运动必然会堵塞身体的运行,就能造成水气的囤积。这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同时病人必须时常做运动或劳力工作,保持身体汗水代谢的流畅,保持心情开朗,

这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笑一笑十年少,心情不开朗了则肝气就不压抑了。肝气正常生发则体内的气血就正常的运行。

   不要失去你的幽默感,不可长期待在冷气房中。

这是保护自己的阳气。

不可在大汗时立刻跳入冷水中,流汗时务令汗透达,否则会造成玄府闭塞。

不可利用任何外在环境来强力止汗。否则代谢物留在身体中就是隐患。这都是高血压的成因。

    主要成份︰桔梗、五味子、桃仁、丹皮……等。

这个治疗高血压包括治疗的办法在这两堂课中都贯穿在里面,用心的听就会组方。包括高血压的成因,它的发病机理,预防的办法。要平其肝阳,要去其水湿,要去其积聚,还要保其肾气,要调节肝与肺的平衡,这些都是治疗高血压的办法。每个人受病的程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就可以用相适应的办法。如果一个方子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就可以统治,所以说,不用非要去强调病因如何,重在研究机理,而机理也就是这么一点。

那么高血压之症,在西医看来就是不治之症,就是终身服药,结果其杀手都是治出来的。好,就讲到这里。

图片上传中......

全部讨论

2021-04-27 15:02

在中医理念上,八珍汤是气血互补的代表方,本方由当归、川芎、舒地、白芍、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主要治疗气血两虚,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黄、头晕、四肢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建议患者还是去中医院进行明确诊断。根据中医的指导,服用八珍汤。

2021-04-27 15:02

根据科学实验的数据,人脑在做理性思考的时候,耗费人体的能量占到整个人体能量的70%,所以在看到马斯克叙述脑机的时候,他说,目前人工智能的芯片算力消耗的能量根本无法做到人类脑部这样如此的节省能量,所以所谓的人工智能想在整体水平上,全面超越人脑,是很难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耗能方面,人工智能的芯片即使是很小,但是同体积条件下的耗能和散热根本无法替代人脑。但这丝毫不影响人工智能在驾驶方面的单一技能之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