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55回复:0喜欢:426


中医讲,湿气重分为两种情况:湿热和湿寒。

湿热:舌头厚大,泛黄,且腻,往往容易出现口干口苦甚至口气,咽干;油性皮肤,容易长痘痘,痤疮;大便黏且容易便秘,怕热,容易出汗,女性容易出现白带异常,等问题,根源在于脾湿,肝肾阴虚,体内虚火旺。


湿寒:舌头发白,厚大,边上有齿痕;食欲不振,口甜腻;容易出现水肿(脸部浮肿,腿浮肿,眼皮浮肿等),大便溏软不成形,怕冷,手脚冰凉。根源是说脾虚,同时肾阳不足。


根源在哪里呢?

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虚导致运化不好,水分代写异常,多余水分滞留体内,引起的湿气重;而湿气瘀久受到阳气灼化而成痰为堵即化热,而成湿热,即体内既有湿气,兼有热灼,这种湿热交加,即为湿热。反之阳气不足,导致体内寒气重,加上脾湿运化不利的湿气重,进而导致寒湿困脾而出现湿寒。


那么怎么去湿气呢?

根源在于脾胃,所以要去除体内湿气,首先健脾养胃,去湿气,根源调理恢复正常,水代谢正常了,湿气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为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为湿重还是热重,湿重要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熬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湿热体质一般通过清理脾胃湿热、清理肝胆湿热或者清理下焦湿热把湿热从体内排出。


如果脾胃湿热,一般口中黏腻、身形肥胖并且大便比较黏腻、便不爽,用水冲粪便的时候粪便容易挂在便池,这表明体内脾胃湿热,可以用葛根芩连汤中药方进行配伍、煎煮后口服。


如果肝胆湿热一般情绪容易急躁、易怒、口苦、口干、眼睛干涩、经常容易发怒、发脾气,特别是两胁肋部胀痛、胀闷感,可以用龙胆泻肝丸口服清除肝胆湿热。


如果下焦湿热一般腰膝困重、小便黄赤,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清利下焦的湿热。但是在口服中药过程中还需注意,严格地控制饮食,比如油腻、肥甘厚腻类的食物、酒类要坚决的杜绝。


还有一种就是上实下虚的上热下寒型的上面湿热下面湿寒,那治疗就更复杂一些,需要先找到上热下寒的病因,比如膝部寒冷,脉弱或者虚阳外越与“戴阳”、“格阳”的病机,其治疗要则是不同的,有需要引火归元法和虚阳外越治法是不同的,这里需要兼顾肝脾肾三脏的联合取方用药。

上述具体脉病证治的服药应当与当地中医师把关解决。


应注意起居环境和饮食的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食补药疗可食用南瓜、金针菜、冬瓜、鲫鱼、赤小豆、薏仁、玉米等。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等可以助湿热在体内滋长,因而少食为宜,每天炒菜时油温不宜过高,否则食物滋生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