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中国周逵:关于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我有 3 点思考 | 沙丘独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新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网页链接{11 月 10 日的沙丘开学典礼}上,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导师给加入沙丘的同学们带来开学第一课:

首先恭喜沙丘的同学们顺利毕业,也恭喜新生的加入,大家有一起交流切磋学习的机会。看到今天出席沙丘典礼的第一排投资行业的兄弟们,大家既是同行,也是同学,因为我们共同在同一个大趋势下学习切磋了 20 多年。

当下我们正处在新时代的转折点上,继续向前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如何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需要每个人思考的。我今天想和各位交流最近的几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用英文说就是「Long」,乐观积极、行为长线。

过去几年大事,大家都知道一味乐观做多不一定是最好答案,如果从投资的角度,在下行趋势中做空获利似乎是理性选择。

但我还是认为积极乐观才会更有回报。首先世界社会经济大势实际是一直成长、持续快速发展的。回看过去几十年,社会一直在进步,其根源推动力一是贸易、二是创新。技术创新一直非常活跃,甚至在加速。全球化如今面临很多挑战,但碰撞冲突也带来更多改进,进步的步伐其实没有放缓,而且这些年中国创新公司的全球化水平也在明显提升。因此保持乐观积极,是顺大势而为的。

其次,各位都熟悉中国,所以做多中国机遇很像球队踢主场,更有胜算。而且我从事的 VC/PE 业务,没办法,只能做多,没法从做空中实现人生梦想,这点相信在座的各位体会也一样,人生没法做空

第三个原因就是保持积极能看得更远,更从长计议,遇到更多好事,更快乐。我接触到的一些即使可在二级市场做空的人,生活得更短线、更紧张、更煎熬,并没换来更多的机会。

第二点体会,就是要真正理解「主场」规则和规律,减少「不可抗力」

想要对未来环境做清晰的判断,挑战是很大的。我们做投资谈判条款时,有个双方最关键的妥协点就是「不可抗力」,也就是谈到这一步了大家就不用谈了,因为谁也不知道该出什么牌,好像这儿出了问题不算出错,不影响成交。

但过去三五年中,我们大家都在不可抗力上遭受到很多损失。某些行业中,创业者斗志昂扬、投资人信心满满,但最终行业还是走了下坡路甚至直接没有了。在这种「不可抗力」之下,除了运气不好,个人的失败负咎感会轻很多。

但是这是个误区吧,很多「不可抗力」的发生是可以预测的,能面对现实、经验丰富、勤于思考的人就能提前有所准备,这些人看上去运气好一些,其实是功课做很多。

换句话说,当你没有把它当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去琢磨的时候,它对你就更像是「不可抗力」。作为创业者、投资者,交了学费需要反思,尤其是把经济和政治、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你会看到许多「不可抗力」背后是有规律、有逻辑的。

投资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面对事实,比如理解国际大变局的因素及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产生影响?比如理解国内对效率和公平的社会目标的追求,解读甚至预期产业监管政策和产业影响,等等。观察交流、学习这些逻辑和规律,是投资者的一门必修课,面对不可抗力你也可以损失不大,甚至你也可以看到事业新机遇。

第三点体会,就是关于新时代下,开放的含义是什么?

这一点我也还在思考中,目前只是一个初步想法,就是开放是中国的主流机会,而且内外循环不能拆开。或者说,我认为国际化需要本土化、本土化需要国际化

先说「本土化需要国际化」。

乍看如今国内的创业市场,都是卷的。这里的卷有几层含义:一是和你英雄所见略同的人真的太多了;二是准备充分、外加非常勤奋的人也很多;三是基础设施不错,导致窗口期时间不多。

我们以前说创业者最宝贵的是想法新 + 起得早,别人 8 点起来,你如果能 3 点起来,就比别人多了最珍贵的 5 个小时——但过去几十年已经成长起来LE 一批起很早、追得快的大公司。因此在中国的市场上,你想要有不一样的东西、打更多的提前量,你需要从全球视野去洞察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去寻找你的模式、人才、技术和资源,这样你有机会开拓新战场,争取更多时间,加大在中国市场成功机会。

「国际化要本土化」则是指,今天中国的许多产能其实是为全球设计的,所以如果你不在全球找市场,你的成功概率会小很多。可喜的是,今天的中国创业者有信心、有机会,创业第一天就面向全球的雄心,这和十几年前的创业者差别是很大的。比如大疆、希音第一天就做国际市场,九号机器人在创办第三年就全资收购了这个市场全球的先驱公司 Segway。还有中国的 EV、光伏公司,拥有走向全球的竞争优势。

但在今天的世界政治环境下,若没有在其他各国本地化的能力,你的机会仍然小很多。踢客场要赢,当然先要功夫硬,还要对海外市场长期耕耘、广交朋友甚至落地生根,把客场变主场。比如本地化伙伴、本地决策和本地运营,本地员工和管理层、甚至本地化法律结构和本地制造工厂。如今,年轻一代创业者很难重复从前产品国际贸易的 Made-in-China 道路,取得持续大成功。

我的期待也是一个判断,是在世界市场新经济高科技、高价值产业,有越来越多源自中国的 MNC,在世界舞台绽放。

以上我分享了三个还在思考过程中的体会。过去 20-30 年我们享受了政策、市场、技术的红利,今天的新时代,给每个人提出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我想大部分人还没想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感觉原来策略应该是不够的,哪些是财富要保住?哪些是包袱要调整?哪些是缺乏需学习?这是一个很值得珍惜的题目,希望和各位一起去探索思考,一起容光焕发面对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