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着北向资金买A股?这只指数就能轻松搞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刚过去的一周,北向资金“杀疯”了。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上周五净买入103.26亿元。上周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328.20亿元,创下近8个月来最大单周净买入的记录。整体来看,今年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706.18亿元,已超2023年全年数据。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4年3月17日

富二拉了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的10只个股,发现其中8只居然与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成分股完全重合(图中标红的部分),可以说两者的“偏好”契合度是非常高了。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4年3月17日

趁着北向资金这波疯狂回归A股“怀抱”,赶不上趟的客官可以顺道了解了解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是由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也叫明晟的美国指数公司编制的。

MSCI指数体系非常庞杂,仅仅针对中国股市就设置了超过200多只指数来覆盖,由国家指数、综合指数、境内以及非境内指数组成,提供给国内外投资者,包括QDII和QFII持牌机构进行多样化的选择。

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MSCI旗下的首个A股行业龙头指数。

龙头指数,毫无疑问肯定是囊括了A股核心资产,但具体的筛选方式也与国内龙头系列指数有些许区别。

1、以MSCI中国A股指数为母指数,并不是将全市场A股作为选样范围,而是在互联互通范围内进行选样。

2、从11个GICS(全球行业分类体系)一级行业中选出市值TOP2的个股,再在剩余范围内选出28只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

3、覆盖的行业权重与母指数一致,这也使得行业的分布更为均衡。

筛选公式可以简单理解为:

11个(GICS行业)×2个(行业前2的个股)+28个(自由流通调整市值最大的个股)=50只成分股

截至2024年3月12日,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成分股总市值达21.37亿元。50只成分股平均市值4273.93亿元,总市值超5000亿元的公司有12只,合计权重34.79%;总市值超2000亿元的公司有32只,合计权重占比75.92%。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前十大成分股

数据来源:MSCI官网,总市值数据来自Wind,行业分类为申万一级分类。标的指数成分股仅作列示,不代表个股推荐,不构成投资建议。指数成分股可能根据市场变化或指数编制规则发生变动。时间截至2024年3月12日。

再从行业来看,虽然指数覆盖了11个GICS板块,分别为能源、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医疗保健、金融、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公用事业和不动产。但毕竟GICS是MSCI的行业划分,咱们从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来看看具体行业覆盖情况。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前五个行业为银行、食品饮料、电子、电力设备、银行、医药生物

进一步对比上证50富时中国A50沪深300等宽基,该指数的金融行业占比更低,而工业等行业权重更高。整体而言,行业结构更为均衡,对A股市场的整体代表性也更好。

数据来源:Wind,GICS行业数据来源于MSCI,时间均截至2024年3月8日。

这样的“配置”,给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提供了长期向好的“原始动力”,盈利能力突出。从万得一致预期来看,指数2023-2025年预期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8%和8.8%。

所以,这也使得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长期表现优于部分其他反映中国核心资产的指数。截至2024年3月12日,从基日以来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涨幅为93.08%,超过富时中国A50的76.05%和沪深300的68.13%。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3月12日。指数2019年-2023年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收益率分别为35.10%、38.43%、-3.29%、-20.40%、-16.27%。指数历史收益情况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不仅如此,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还有一大优势,其美元指数期货已于2021年10月在港交所推出,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对冲内地A股风险的工具,优化投资体验,相关产品也有望成为外资配置A股的重点产品之一。

最近,富二家旗下正在发行的A50增强ETF(认购代码:563283,基金代码:563280)跟踪的就是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而且,A50增强ETF还是首只跟踪该指数、并使用增强策略的ETF。

啥是增强型ETF?

就是除了被动跟踪指数,还有一部分收益来源于主动管理的增强策略,收益来源为Beta+Alpha。以A50增强ETF为例,就是在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富国研发的“多因子α模型”,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超配或低配,有望获得额外的超额收益。

部分富二家采用了增强策略的产品,长期表现就相对不错。

数据来源:基金2023年度四季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于2012年4月由富国天鼎中证红利指数增强更名而来,后者于2008年11月20日由汉鼎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2019-2023年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90%+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税后)*10%)分别为20.58%(14.39%)、7.55%(3.50%)、17.70%(12.25%)、-3.31%(-4.60%)、6.94%(1.01%),成立以来为326.72%(157.16%),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基金经理变动情况:宋小龙(2006年11月至2010年1月),常松(2008年11月至2011年5月),徐幼华(2011年5月至今)、方旻(2014年11月至今),上述数据仅指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A类 。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成立于2011年10月12日,2019-2023年度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中证500指数收益率*95%+1%(指年收益率,评价时按期间折算))分别为31.49%(26.32%)、29.23%(21.12%)、17.12%(15.97%)、-16.09%(-18.50%)、-2.08%(-6.09%),成立以来为163.22%(60.68%),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历任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李笑薇(2011年10月至今)、徐幼华(2011年10月至今)、方旻(2014年11月至今)。上述数据仅指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LOF)A类。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成立于2018年5月31日,2019-2023年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中证1000指数收益率*9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分别为41.37%(24.44%)、40.18%(18.57%)、27.33%(19.52%)、-14.40%(-20.49%)、-0.15%(-5.91%),成立以来为82.31%(-4.50%),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历任基金经理变动情况:徐幼华(2018年5月至今)、方旻(2018年5月至今)、王保合(2022年10月至今),上述数据仅指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LOF)A类。富国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增强成立于2018年12月25日, 2019-2023年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收益率*9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分别为34.13%(33.36%)、42.69%(29.80%)、12.70%(-0.29%)、-14.82%(-19.90%)、-4.26%(-12.18%),成立以来为76.04%(20.71%),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历任基金经理变动情况:徐幼华(2018年12月至今)、方旻(2019年1月至今),上述数据仅指富国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增强A类。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当前,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估值较低,市盈率(TTM)为10.27倍,处于上市以来35.7%的分位点。趁着较高的投资性价比,看好中国各行业核心资产未来发展的客官不妨多多关注A50增强ETF(认购代码:563283,基金代码:563280)~

注:市盈率TTM数据来源于Wind,截至2024年3月8日。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为宣传材料,若有变动,请以本公司最新发布公告内容为准。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详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本产品由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者投资指数基金,请关注指数基金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特有风险。本基金为增强型的指数基金,采用主动管理策略选股,可能存在策略失效,无法战胜指数收益的风险。本基金并非由MSCI Inc.(“MSCI”)、其任何附属企业、其任何信息提供者或其他任何参与或与汇编、计算或创设任何MSCI指数有关的任何第三方(合称“MSCI当事方”)赞助、认可、销售或推广。任何MSCI当事方就关于向基金的一般性投资或向本基金的特定性投资的可取性,或任何MSCI指数追踪相应股票市场表现的能力,对本基金的发行方、所有者、或任何其他个人或实体皆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