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千条归大海,任何成功最终皆是想通,什么才是稀缺资源?

发布于: 雪球转发:31回复:71喜欢:54

人在小的时候是不会深入思考的,在最本真的状态下,就是吃喝拉撒哭笑喊闹。

小孩子每天都是凭借感觉做事情,他们更在意学习外在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学着走路唱歌跳舞等等。

比如学习写字,孩子最开始注意的是拿笔的姿势,写出字的形状是不是对的,仅此而已。

这就是一个过程的开始,后面有所建树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

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初级的模仿阶段徘徊很多年。

在我进入不同的行业时候,最开始也都是学着别人做。那时候能干吗呢?请人家吃饭喝酒,帮人家办点事儿呗。万幸的是,那个年代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大家压力也不大,还流行吃吃喝喝。

真的,最开始时候帮人家接送孩子都做过,要不然能怎么样呢?

素未平生,一上来请人家吃饭都摆手拒绝。

我记得第二次回北京,那一次决心定下来,也就是在外面兜兜转转几年之后回来。

我当时拿出不少钱买了一辆车,就是这几年从外面赚的,那些钱放到今天也不是个小数目,大家也知道30多年前进口的汽车很贵。

但是那时候也不知道真的能去做什么,只是照猫画虎的学人家,看人家当老板的都有个车,也没有人开导和指路。

这时候就是跟着人学,不知道逻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像写字一样,反正姿势学会了字也能画出来。

但是你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长时间的训练,无论是书法家还是普通人,字体都是不同的,都是自成一派。

这也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体系,无论如何你不能抄别人一辈子,总要有自己的东西。

即使是写字不好看,也是自己的,这是多年养成的结果。

当时在迷茫的时候很庆幸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姿势咱得学,但是体系也要建。

后来我就问自己这个车不就是用来开的么?彰显面子,亦或者帮别人代步跑腿。

说实话,买车是模仿别人的拿笔姿势,但是这个车怎么用就开始是我自己的思考结果了。

第二次来北京,虽然已经不是一穷二白,但是那时候一辆车也不便宜,我买的还是档次不低的车,所以当时我就给自己下了个决心:就是我闲着这个车也不能闲着,大不了雇司机,反复用它。

给客户接送孩子上下学,也比在家里闲着强一万倍。那时候,这种车也算是稀罕物,即使在北京也是看得上眼的,毕竟花了我不少钱。

很多人买车怕花油费,我都想不通这些人到底什么思维?

这就像都去游泳了,还怕身子沾水一样。

世界上的一切身外之物,都是为人所用为己所用的,千万不要变成一个守财奴、守物奴。

人的灵性里最大的本事就是让一切静的东西动起来,让一切动的东西动得更好,让一切该静的东西再静下来。

转化,一定要注重转化,把自己有的东西,转化成自己想要的。

反正当时的我能想到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个车,现在过去三十多年了,以现在的眼光去看觉得理解不了,不就是一个破车么,有什么新鲜的。

其实还真的低估了一辆车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那时候普通家庭结婚能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我说这个可能大家还是没有概念,就以我回北京买的第一辆汽车,如果当时买的不是汽车,而是用同等资金买房子的话,能买北京一般位置的好多套。

但是为什么我不买房子呢?因为那个时代怎么可能知道房子会升值?遇到老钟开导那都是后面的事情,当时认为有自己住的就行了。

只是单纯知道要做买卖,做生意,在这个江湖里立足。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后悔,车子在我年轻时候的体验房子给不了,而且事业上帮助我太多。

在南方兜兜转转那么多年都没有买辆像样的车,回到北京在这个异乡城市一上来就花掉了这些年不少的积蓄,只是当时觉得做生意该如此。

城市虽然不陌生,因为这是江湖的起点,再早些年第一次初来乍到北京的时候睡桥洞、火车站、被人欺负,走街串巷的卖东西。

80年代初第一次来北京,你们是不是都知道以前的农村,几乎每几个村子里就有个傻子,捡垃圾拾破烂。

那时候村里的小孩都欺负傻子,用石头扔棍子捅,我居然有一次被傻子以为我是来抢地盘的,还过来赶我。

我也不愿意和他计较,但是可见最初的时候为了生活有多狼狈。

后来这辆车真的帮了我很多,在和人家谈生意及相处相处过程中,加分不少。

我确实为它制定清晰的计划,只要能让它动起来就像,我记得有一次帮一位也算大哥吧,因为那个时候我也算年轻,帮这位大哥接送孩子。

由于之前见过,这孩子也不见外,我给她买了很多好吃的,她觉得给她在同学面前长脸不少。我觉得我还有个特点就是不抠门和不懒,这俩特点真的帮了我大忙了。

那个时候如果出门在外抠门,基本办不成任何事情,反正我是办不成。我总不能说:“大哥,我带您和您孩子咱们吃碗卤煮火烧加煎饼,咱们再谈谈生意怎么样?”

而且,那时候对我来说其实完全可以飘着,因为南下这几年闯荡有所积蓄,但是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市场正可以有所作为,所以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第二次回到北京反而更加的拼命。

既然想做事,就不能在小事上被牵绊住。

后来,无论是投资还是做买卖,甚至是为人处世见景生情这些事情,最开始都是学着别人做。然后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内化成自己的体系。

你会发现在任何领域里面,如果能吃透做明白的那一批人,都会告诉你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外在和花架子,而是自己的风格和真实。

比如演员,你会发现表演系学生都表演得很卖力夸张,但是有实力的演员就很自然,他们也一定告诉你,那些花架子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真实地表达自己,你放心最后一定会升华到思想和哲学方面。

各行各业都是如此,真正好的作家绝不是咬文嚼字,真正厨师里的佼佼者他会告诉你用心去体验味道而不是靠鼻子。

这是我发现的很显著的一个特点,仿佛水流千条归大海,任何行业的最终极都是一个人最好的表达自己。

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发现大部分穷其一生都在模仿别人,不假思索。他们可以把一招一式学得丝毫不差,但是就是没有内化成自己的本事,而缺少了灵魂。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而佛经里也有“不可思议”这个词,人生的最终状态和本来状态很可能就是我们无法思考的。

我想,感知力强大的人一定能悟一些东西,在任何技术门类的入门阶段一直到闲庭信步阶段,一定有其规律和法则。

最后,我想说一下,回首这几十年风雨路,什么才是稀缺资源?是那辆曾经非常贵的车么?还是因为车换取的人脉资源?亦或者是后来一直升值的房子?

如果以我现在去看,这些都不是稀缺资源,因为车会报废,人脉也会淡化,房子多了其实也住不到。

我说一句大家现在未必能理解的话,但是如果你有阅历,或者愿意几年之后再回来读一读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我说的确实如此。

真正的稀缺资源,就是当下的每一天,因为它们转瞬即逝且不会重来。

晚安,各位读者。(之前写于公号,统一复制过来)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深证成指(SZ399001)$ 

全部讨论

2023-04-02 10:54

花老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值得反复品读!#学无止境#
1.年轻时为没啥想法,都是照着别人做。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比自己强的人做这个,就跟着做。个人觉得这也是年轻时候学习提升的一个必备路径,自然合理的路径。能照着身边优秀的人去做了,就已经是比较有心之人了。如果能更多的独立思考,那这个人的资质相当了得。
2.关于孩子,可能我们年长了,一些问题看的更明白了,所以有时候会告诉孩子如何如何做才好,孩子却不认可,而多数会照着大多数人去做或者自己的随心所欲。我自己也在检讨这方面,不能拿自己这个年龄的所得,要求孩子去掌握、理解并去实施。孩子自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会能够认识到的,自己认识到的,比我们家长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
3.文章结尾,真正的稀缺资源,就是当下的每一天,因为它们转瞬即逝且不会重来。时间宝贵,是否充分利用,在于能否形成积累,而积累如果是在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做,那效果会非常强。除时间外,个人觉得勤奋、乐观、进取心以及良好的习惯也非常重要,也是每个人能够形成的独一无二的资源,是“你就是你,不是其他人”的显著标志。

#学无止境#

2023-04-02 09:48

真正的稀缺资源,就是当下的每一天,因为它们转瞬即逝且不会重来.过好每一天.谢谢寿老师.

2023-04-02 22:27

寿老,就是一个被财富耽误了的哲学系作家。
赶紧把雪球里的文字拾掇拾掇,结个集,出本书吧,就像俞敏洪当年做的那样子。
雪球,或者订阅号,无非是个互联网平台,将来,十年二十年后,都可能消失,但放在书架上的书却是可以传世的,对了,当年,我们就是这么劝俞老师的

2023-04-02 10:21

看了,寿叔“我为什么一键清仓”,有句话说的很对。“当你饥饿的时候,烦恼只有一个,当你吃饱了,会有无数烦恼”。经典。

2023-04-02 09:55

这篇文章是我理解寿哥最近的一篇。

2023-04-02 13:16

活着啥都有,死去全归零。秦王汉武也无影,恐龙2亿今何在

2023-04-02 10:32

转化,一定要注重转化,把自己有的东西,转化成自己想要的。
真正的稀缺资源,就是当下的每一天,因为它们转瞬即逝且不会重来。
寿哥,早

2023-04-02 10:04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您就是难得一遇的榜样

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一去不复返,过好每一天。

2023-04-02 09:42

听叔一席话,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