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学习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6喜欢:8

雪球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衍生品,是券商为了旱涝保收向肥羊们兜售的赌盘。券商们卖了很多期权产品出去,赚取了丰厚的权利金,但券商们发现:他们的收益仅仅是一点权利金,却要承担无上限的潜在市场波动风险,也就是说有风险敞口,怎么办呢?于是券商们就拿出自己权利金的一部分,包装成雪球产品卖给客户,如果不触发相关情况,就皆大欢喜,大家一起分钱,如果触发情况,那么券商也是旱涝保收,风险由客户承担。所以,雪球其实就券商向客户们购买的保险产品,客户们的收益就是券商把他们的收益分一部分给你当作保险金。

所谓敲出和敲入,换成更加容易理解的话术就是,敲出:保险合同提前结束;敲入:保险合同生效,客户们该买单了。

至于为什么雪球敲入会加速市场下跌?因为触发敲入后,为了控制亏损,避免伤口不可收拾地扩大,市场资金会在触发敲入的同时在期指在开空,对冲风险。

中证500密集区在4500附近、中证1000密集区则在4800-4900附近。

而且敲入规模远远比你们在网上看到的券商图表数据大得多,比如中证500,4500区间的敲入规模据期货中心的数据是约650亿,而非券商估计的147亿。

4400,4300两个区间段加起来还有差不多700亿的潜在敲入,4300以下的规模忽略不计,所以中证500向下4300-4500都有庞大的待敲入头寸。

根据2015年熔断的经验来看,有熔断的可能就会迅速熔断,对应到现在:潜在敲入会不会诱发市场资金直奔敲入?

关于市场后期反弹的高度?

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这些合约的敲出观察日和规模,如果在观察日市场反弹达到敲出区间,则这部分资金会逃出生天,带着收益跑路。在现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市场应该不会给他们获利跑出的机会,这些附近合约的观察日和敲出区间下方则是未来市场反弹潜在的顶部位置.$中证500(SH000905)$ $中证1000(SH000852)$ 这两货已经开始进入密集敲入区,如果今天没有大奇迹日,尾盘相关产品就会开始敲入.

中证 500 雪球测算

第一密集敲入区间:4600-4900 的占 60%,约950亿元;

第二密集敲入区间:4300 -4600 点占 30%,约500亿元;

4300 以下、 4900 以上的占 10%,约160 亿元;

中证 1000 雪球测算

第一密集敲入区间:5200-5500 的占25%,约 300 亿元;

第二密集敲入区间:4900 -5200 点占 40%,约 500 亿元;

第三密集敲入区间:4600 -4900 点占 25%,约 300 亿元;

4600 点以下、5500 点以上占比不足 10%,约 120 亿元;

雪*球产品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奇异期权,设置敲入敲出条件,最后收益取决于挂钩标的资产表现,一般挂钩中证500或者中证1000指数。一般期限是24个月,每个月设置观察日,若在观察日标的资产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激发敲出,则产品提前终止。但是敲入条件则是标的资产在存续期内任何一个时点被激发,则激发敲入,投资者将会承担标的资产下跌的风险。如果标的资产从未达到敲入或敲出,投资者将获得整个产品期间的固定收益。所以说,股市窄幅震荡对于雪*球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是最好的表现,可以获得整个投资期限内的全部收益,而股市持续上涨会提前激发敲出,导致产品提前终止。雪*球产品种类很多,但基本逻辑就是这样。举个栗子:

从上面这个产品看出来,雪*球产品的收益率极高,可以达到28%的年化。第二年起,每月观察日如果中证500较期初价格持平,则提前激发敲出,产品终结,收益率按持有时间比例计算。如果在整个36个月内,既没有敲入也没有敲出,投资者获得全部收益。如果任一时点中证500跌了20%,则激发敲入,这里分两种情况,1、激发敲入后涨回来并在观察日重新回到期初价格激发敲出,则依然有收益,按持有时间计算收益,但一个月内中证500跌20%再涨回来的情况很难实现。2、如果激发敲入条件没有回到期初价格,则投资者损失对应跌幅的本金,如果中证500跌了30%,那么投资亏损30%;

例子中,敲出条件为100%,如果是102%,那么激发敲入后会有第三种情况,就是激发敲入条件后在观察日涨回来但没到102%,比如只涨到101%,那么投资者的收益率为0。从上面这4/5种的结局来看,只有激发敲入一直下跌才对投资者构成本金损失,而且损失巨大。但下跌20%的概率一直不高,所以雪*球产品依靠高息销售一度非常火热。但今年的股市持续下跌,很容易让雪*球产品持有人又不太了解雪*球产品的人出现这样的担心。但我个人经历过的与各家券商、银行沟通的情况看,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当雪*球产品面临敲入时,并不会强平,而是将雪*球产品转为增强型指数基金,实亏转为浮亏,同时在低点位又会买入新的雪*球产品,毕竟指数再跌20%的概率更小,去平衡风险。所以我个人认为,股市下跌对雪*球影响比较有限,不必过于担心!

雪球和结构性产品开年连跌,说是雪球结构性产品要大规模敲入了。中证1000指数而言,敲入风险最高的雪球(80%敲入比例)平均敲入点位是5404.8点,还有2.7%的安全空间;中证500指数方面,70%敲入线的雪球平均敲入点位是4574.56点,安全空间相对较大,约为12%。看起来马上又要迎来一波暴亏潮了,现在雪球存量规模可能在2000亿左右。被包装成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金融衍生品的结构化产品。假设一个雪球产品:

这个产品里面,产品期限是2年时间,挂钩标的就是中证500指数。敲出和敲入的价格设置为期初价格的103%和80%;年化收益率定的是22%。简单说,就是中证500指数2年内都在期初价格的103%到80%的区间里,那就是两年拿44%(单利)的收益走人。如果指数在2年内的某个月结算日碰到103%了,那就按年化22%*实际月数拿收益走人。如果哪一天跌到期初价格的80%了,产品就成了中证500指数了,敲入价格是100%的期初价格,2年到期按照实际的收盘价来算盈亏了,比如2年到期是70%,那就亏30%。

国内应该是2018年初中金创设了第一个雪球产品,然后各个券商分别创设自己的雪球产品,包装成稳健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在卖。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香港那儿有很多高净值客户被一个叫accumulator的结构化产品给搞破产了,所以accumulator a.k.a I kill you later。所以这个起名字也是生产力,臭名昭著的accumulator到了国内,成了“雪球”了。不得不说这个名字起得好,真的达到了翻译的“信达雅”,又体现了“累积”的神髓,又让人联想到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滚雪球。

我来逆向工程一下,这些表面上的条款背后对应的是啥金融衍生品工具。80%的floor(底盘,底层资产)对应的是sell put option(卖出看跌期权),103%的ceiling(上限)对应的是sell call option(卖出看涨期权)。Strike price(执行价格)到80%,对手就卖给你,所以也就有了knock in(敲入)拿了真正的标的。Strike price到103%,对手就买走了,knock out敲出。Knock in是日结的,所以应该是2年期美式期权;knock out是月结的,所以是欧式期权,然后1个月期,每个月结算日roll over(转存)展期。

所以这里面的所谓年化收益率,这个收益用的非常的精准,因为它根本不是利息,而是卖期权获得的premium(溢价);。

这里面ceiling设在103%还是105%,可能价值就相差巨大,floor设在80%还是70%,价值也差了巨大,挂钩标的是中证500还是1000,implied volatility(隐含波动率)差异带来的价值也可能差异很大。这些都是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算出来的,所以最后22%的年化是高是低,买了雪球的人完全不可能知道的。

2008年之前,外资投行做结构化产品的多,放在Global markets(全球市场)部门下,主要客户是大的上市公司,作为套期保值的工具。我当年深度参与过,发行产品的外资投行完全是市场中性的,无论客户看涨看跌,只要有看法就可以了,一个产品至少投行赚走6%以上。我看到的是无锡尚德,天威英利这些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在做,一来是我关注的行业,二来也是因为行业有外汇套保、存货套保的需求,三也是光伏企业也是那时的当红炸子鸡,有钱。

现在国内券商也慢慢学会了,把人家十多二十年前的产品拿来卖。不太好的是,包装成低风险的理财产品销售给散户或者个人投资者,而实际上的结构化产品应该是只有大的专业机构才能有能力参与,知道自己到底在买什么和风险收益在哪。

我有个朋友,最近看好黄金,国x君x给他定制了一款产品,应该是个蝶式期权,上下都有敲出,买入有个溢价,估计是买了期权要付的premium,涨起来4倍,下跌2倍,这里面是放了保证金加杠杆了。现在国内的金融衍生品产品也越来越多了,对于市场多元化来说是好事,也是方向。但是在监管上可千万得跟得上,本来该是专业机构和高净值个人玩的东西,别包装成低风险理财,放低进入门槛割韭菜去。

至于普通投资者,要想长久的存活甚至赚到钱,我建议三忌两宜:

1、 忌复杂衍生品;

2、 忌杠杆;

3、 忌题材故事,无法匹配实际业绩的股票;

宜低估值且高增长(同时成立)的上市公司股票。

全部讨论

各种各样的花样,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金融衍生品的本质几乎都是庞氏骗局。

几年前中石化就请高盛化搞了个相当复杂的原油期货期权衍生品组合,后来直接爆了亏了上百个小目标。打着金融强国的旗号放任机构瞎搞,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也要创新出来,就看泰坦尼克号什么时候撞冰山

规则不公平,赚有上限,亏无下限。

01-24 15:56

所有的金融衍生品一律不碰,股票都玩不好还敢去玩衍生品,证券监管失职,科创板都有门槛,金融衍生品却堂而皇之卖给中小投资者。

01-23 20:00

“雪球”产品其实是一种期权。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