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四季度:生物医药长坡厚雪直挂云帆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27回复:132喜欢:19

#寻找四季度主线投资机会#

生物医药,从114倍到28倍的估值杀

时间去白驹过隙,不知不觉2022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今天,扫地僧司马懿和读者朋友聊一聊医药领域的一个细分赛道——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这个行业最近有所反弹,但是这一点阳光并不足以灿烂。生物医药这个赛道整整下跌了两年多,从2020年7月份,整个板块的平均估值达到114倍,下跌到今天只剩下28倍,行业平均估值去掉76%,挤泡沫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杀估值的深度不可谓不深,毫不夸张地说,基本直接杀到膝盖上了。

曾经巨大的泡沫被挤得干干净净,可以说现在生物医药整个赛道进入历史的底部区间,这时候的机会是大于风险的。

02

面对集采,生物医药股的投资逻辑改变了吗?

这两年来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集采就像悬在医药股头顶上的一支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压制着医药股。但凡只要沾上集采的,不管你的业绩多好,总要来一波下杀。刚开始是西药、仿制药、创新药,到后面集采烈火就烧到了中药。

在集采的问题上,我们的媒体和舆论导向常常把药企的降价作为价值观引导,其实这是不应该也是不正确的。过分地压低利润的话,会导致药企缺乏创新动力。我们以前非常好用的,很多低价药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在医生开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集采目录的药已经停产,只能寻找替代药,甚至很多进入集采的药企直接选择弃标。

比如广东联盟组织的生长激素集采,就遭遇企业集体弃标;湖北省牵头19省中成药集采也出现了多家药企申诉。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大搞一刀切显然不符合企业关切。没有利润空间、多生产多亏损,那么再好的药也不能惠及民生。这是集采组织者们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好在这种过分压缩利润的“一刀切”集采正在慢慢改观,创新药医保谈判后品种简易续约、创新器械不纳入医保谈判等,这些都是积极进步的信号。

其实,无论是西药的集采还是中药的集采。根本的核心问题就是定价权的抢夺。当医保成为药企的唯一客户之后,定价权由药企转移到医保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作为集采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无论是否会影响作为投资人的收益。对于集采,我们都应该大力支持,这是三观正确性的问题。

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占了大头,是最重要的成本,研发一旦成功,专利申请到了,批文拿到了,那么也就一劳永逸。集采虽然短期丧失了定价权。但是,进入集采进入医保目录,可以有效地提升市场份额并带来史无前例的销量增长,这是一个以量换价的过程。

林园在最新的采访也曾经说到:老年人愿意在养生方面多花钱的。年轻人不会想调理养生的,养生的差不多都是老人,可能接近50岁的就开始养生了,你不用教他。因为这个时候身体就有反应了,很多方面会觉得不如以前舒服了。我们认为这是个约4亿人规模的市场,还会逐步扩大——这就把所有的风险都给规避掉了。司马在这里说句话糙理不糙的话:只要需求在,只要4亿人的大健康需求在,只要全中国最有钱的人、也是最富有的中产阶级正在慢慢变老,那么集采的风险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老龄化叠加居民患病率持续攀升,生物医药的刚需属性并没有改变。医药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具备长牛的好行业,大赛道,而生物医药是医药行业内创新度较高、成长空间较大的主流,硬核的投资逻辑并没有因为短期的集采发生改变。

生物医药正在完成三重底的构筑

生物医药自2010年上市至今已经12年个年头了,这12年里共发生了2轮大的牛熊转换,现在,大概率即将迎来的将是第3轮生物医药的熊牛转换。

从估值来看,当前生物医药股,无论以PE、PB,还是风险溢价衡量,都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估值区间附近,可以说都已经杀到18层地狱了,往下空间极为有限。生物医药的TTM估值为28.5倍,处在历史百分位的3.01%。从各细分领域来看,生物医药各子板块估值分化明显,截至2022年09月初,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的市盈率分别为29.2倍、21.4倍、27.7倍、18.4倍、17.8倍、36.4倍。

从情绪来看,当前私募基金仓位仅50%多,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保险公司股票仓位也在历史低位附近,仅仅配置12%不到。机构情绪低迷,散户情绪同样低迷,融资余额和融资买入占比,都跌破4月低点。甚至报道出医药分析师熬不住发朋友圈要转型。分析师转型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行业冷到极致的信号之一。股市总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钟摆,历史上行业见顶时往往都是分析师或者研究员亢奋时刻。情绪面的极度悲观往往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会否极泰来。

从资金的配置上来看:无论是机构资金还是个人资金,无论是社保资金还是保险资金,对于医药股都是爱搭不理,目前基金配置医药股的比例已经创下十三年的新低,公募基金对医药标配约7.5%,全部基金配置比例约6.4%,显示医药板块被公募基金低配。截至2022Q3,生物医药的持股市值占比降至9.4%,为2011Q3以来最低水平,相对沪深300的超配比例降至1.5个百分点,为2009Q3以来最低水平。

可以说,目前的生物医药已经呈现市值占比低、持仓低、估值低等三低特点,正在构筑估值底部,配置底部和情绪底部的“三重底”。目前医保支出仍旧保持12%的增速,包括简易续约、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医药总体政策开始回暖。那么,公募、私募基金一旦开始逐步加仓,那么医药板块的超额收益可能就会逐步提升。

生物医药ETF知多少

生物医药ETF全称为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512290),该基金是一只行业指数基金,相比于普通的宽基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基金的投资风险大,当然如果选对入场时机,取得的收益往往也大。下面,司马为大家剖析一下生物医药ETF的投资价值。

一:行业ETF的投资优势

(1)流动性强

ETF在交易所交易,一般是T+1交易,交易时间段可以随时买入和卖出,而场外的一些联接基金往往赎回后多日资金才能到账。

(2)交易费率低

ETF交易时不收取印花税和过户费,只有券商收取的少量佣金,一般在万2左右,而场外基金的申购费率一般是0.12%(万12)左右。

(3)跟踪误差小

ETF采用被动指数化投资,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而场外的联接型基金和指数增强型基金往往跟踪指数误差稍大。

二、资产配置情况

生物医药ETF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比高达99.419%,该基金是一只典型的股票型ETF。

在前十大权重股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耳熟能详的知名药企,例如:

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药明康德

国内化学制药实力第一,最有机会挑战国际医药巨头的中国公司——恒瑞医药

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

国内最厉害的疫苗龙头——智飞生物

三、业绩分析及基金经理

生物医药ETF自成立以来,与沪深300指数的业绩进行对比。生物医药ETF目前累计取得了27.61%的收益,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7.93%。

该基金在2020年表现得最好,尤其是2020年的收益率超过沪深300指数的两倍,而2021年和2022年受医药医疗行业大环境影响,整体表现不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金做得好,经理少不了。生物医药ETF目前规模40.7亿。基金经理为梁杏、黄岳,其中,梁杏2019年4月18日正式接管该基金,任期回报为27.61%。梁杏在出任生物医药ETF的基金经理之前,曾管理过多只指数基金,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55.29亿元,管理经验丰富是业界,不可多得的一员老将。

四季度生物医药有望直挂云帆

目前,中国药企在全球医药研发金额的占比已经达到了20%,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创新药在中国制药市场占主导地位。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拥有4亿最富有的中产阶级,这些人正在慢慢变老,对于养生大健康的需求是刚需,是无法逃避的课题。

虽然,生物医药中的CXO也与此前的芯片一样,面临“卡脖子”的问题,接连受到海内外政策“重锤”,但并没有改变其高速发展的势头。其中,药明康德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83.95亿元,同比增长71.8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长107.12%。

面对生物医药“长长的雪道,厚厚的雪”,面对生物医药“三重底”,生物医药ETF(512290)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资选择,该ETF相对其他医药ETF而言,投资范围更为全面,相对地降低了投资风险。该指数适合低估买入,长期持有,用时间换空间,在不影响现有其他投资和生活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低位加倍定投、买足筹码,一起分享医药核心资产复利增长的成果。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投资的道路需要用脚去感受,投资的道路需要用心去丈量。需要“司马懿”的坚忍,更需要“扫地僧”的禅心。此文仅作为本人投资记录和思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生物医药ETF(SH512290)$ $片仔癀(SH600436)$ $药明康德(SH603259)$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ETF星推官 @球友福利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买个恒瑞就够了

2022-11-22 18:00

图片评论

2022-11-13 18:50

股票投资三板斧:选高景气度行业、选行业龙头、择时。低估买、高估卖,配置三五个行业,不满仓(仓位控制80%以下),不融资,单支个股比例不超20%。就能做到回撤小,稳定盈利。快乐投资,慢慢变富。

2022-11-13 15:39

向司马大师致敬!

2022-11-13 14:45

谢谢分享

2022-11-13 11:37

司马好文

2022-11-13 10:58

又是一篇好文章,司马文章篇篇精品,最近也开始欢迎港股医药了,听说一些大佬也布局了。$片仔癀(SH600436)$ $药明康德(SH603259)$ $同仁堂(SH600085)$

老龄化社会,怎么少得了血液制品?疫情防控,也需要;为了备战,也需要,刚需!连集采都没有受什么影响!

白酒,银行市值都那么大的,再便宜都不搞,就搞医药,行业需求到头了,哪有什么发展

2022-11-13 10:10

需求是最大的量,医药的需求是最确定的,林园说的没错,未来也投医药,集采最多只是绊脚石,改变不了医药未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