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阳光 (02522)股价狂飙 ,火线入通大戏谁在执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身披“中国医学影像服务第一股”光环,一脉阳光(02522)$一脉阳光(02522)$ 还能涨多久?

根据智通财经APP观察,上市首日,一脉阳光表现较为低调,截至收盘微涨0.13%。然而,港股上市第3个交易开始,一脉阳光股价开始爆发,收涨24.02%。6月17日,一脉阳光高见22.8港元,创新高,较招股价14.98港元累涨超五成,截至收盘,报19.22港元,成交额3314.67港元。

根据一脉阳光近期的迅猛涨势,其背后的推手显然目的明确。结合港股通体检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脉阳光明显是朝着满足港股通入市门槛而努力。在众多机构和投行券商的鼎力支持下,一脉阳光究竟能否顺利跨越火线,成功跻身港股通之列呢?这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较招股价累涨超五成

事实上,一脉阳光在配售阶段的卓越表现,已然从最终的配售结果中初露端倪。经过完整的簿记期后,全球发售结果公告如期而至,显示其国内配售认购率超过1.3倍,香港公开发售更是高达336倍之多,市场认购热度堪称火爆。

上市首日,一脉阳光股票以0.13%亮相,随后更是强势突破发行上限价,股价一度飙升至16.96港元,日内最高涨幅达到13.22%。但收盘时回调,守于15港元,首日整体涨幅保持在0.13%。

从交易席位来看,上市首日一脉阳光的最大买入方为比较小众的TradeGo,其净买入量高达167.90万股,尽管入货手笔较大,但对众多市值偏大的中小市值票来说,非主流券商成为席位前排多数属券商在配售或暗盘时“捆绑销售”行为。而中银国际紧随其后,净买入11.90万股。相对而言,最大的卖出方则是辉立证券,净卖出量达到73.60万股,华盛证券位列其次,净卖出28.46万股。这些交易主要源于新股获利盘的卖出行为。

然而,到了第二日(6月11日),一脉阳光股价在盘中一度跌至13.5港元,跌幅超过10%,但令人瞩目的是,交易量并未出现明显放大。至收盘时,股价报收于15.32港元,实现涨幅2.13%。值得注意的是,6月11日盘中迅速下跌后,不仅当日收盘即收复失地,而且在次日(6月12日)更是强势上涨24%,展现出极强的反弹能力。部分技术派投资者对此纷纷表示,“洗盘”迹象明显。

的确,智通财经APP从6月11日的成交量中探寻到一些线索:当日没有绿鞋的一脉阳光股票的下跌呈现出明显的缩量特征,这表明并没有大资金大规模出逃,而更多是小资金的短期倒腾。具体来看,辉立证券在新股获利后陆续卖出,包括TradeGo等在内的其他席位则继续积极买入,其中TradeGo为护盘的主力。这意味着,即便当日股价下跌幅度较大,仍有买方力量在支撑股价。而随着6月12日成交量的放大和股价的大幅上涨,洗盘的嫌疑进一步得到证实。

股价剧烈波动,既有迅猛下跌的态势,又有迅猛反弹的态势,这无疑是经典的洗盘策略。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历史的资金流动数据观察一脉阳光在短短5日内实现了高达2117.78万元的净流入资金,这无疑表明了市场对该公司的高度关注与认可。截至6月17日的收盘时刻,部分散户开始跑步进场,席位上最大的买方力量来自于富途证券国际(香港)。在卖方阵营中,则包括辉立、哈富以及中银国际证券等机构。

如此之下,一脉阳光还能涨多久?这恐怕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事。按如此涨幅,其有望去冲击港股通。毕竟,按照港股通的既定逻辑,恒生综合指数每年都会在固定的两个时间点——即6月30日和12月31日进行定期检讨。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2日,港股上市公司要想进入港股通,其流通市值门槛大约为57.05亿港元。

而截至目前,一脉阳光H股交易日平均流通市值约40亿元,首日交易换手率高达125%,离入通门槛并不远,尤其考虑到里昂手中的货值与市面流通的散货比不超过1.5%、市值不超过1个亿的情况,如果接下来再拉升个45%,完全有望借助“630”时间靠流通市值入通。

按照过往的调整时间点,恒生指数公司预计于8月中下旬公布截至2024年6月30日之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相关变动于2024年9月初生效。一旦一脉阳光于9月份进入港股通,有望获得内地资金加持,提升其流动性、优化股东结构。

稀缺的中国医学影像服务龙头

根据智通财经了解,一脉阳光成立于2014年,彼时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正在中国三医改革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在行业前景向好的同时,公司精准布局,不仅做到了符合国情、解决行业痛点,同时在通过对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诸多新探索中,以领先的技术与服务筑基,成为行业领军者。

随着规模效应显现,一脉阳光成功跨过盈亏平衡点,硬核成长逻辑得以完美验证。长期来看,一脉阳光布局业务应对的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超百亿,中国医学影像市场空间超千亿,目前其营收规模不足10亿元,星辰大海,未来可期。

正是基于业务层面的稀缺性与扎实的基本面,一脉阳光一上市便站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之下。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一脉阳光都有哪些核心看点?又如何为其估值呢?

首先,就公司自身来看,其龙头地位毋庸置疑。

招股书披露,根据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中国仅有163张有效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许可证。一脉阳光同期持有32张有效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许可证,按许可证数目计,在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

另一数据显示,按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目、以公司作为其主要工作场所注册的执业影像医生的注册数目、日均检查量及患者支付的费用计,2023年,一脉阳光在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也具有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之一,一脉阳光在国内布局了庞大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97家影像中心,包括9家旗舰型影像中心、24家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50家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及14家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

由此可见,一脉阳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第三方影像第一股”,其行业龙头的地位是它率先实现证券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一脉阳光业绩亦无愧于龙头称号。2023年,一脉阳光经调整净利润为5999.6万元,首次转正实现盈利。这成为其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备里程碑意义。于公司的业务发展而言,跨过盈亏平衡点代表着公司连锁发展战略的跑通,其业务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尤其随着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叠加轻资产业务比重的增加,未来公司毛利及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其次,就行业而言,我国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未来还有巨大的可渗透空间。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的市场规模仅有8亿元,到2023年末已增长到29亿元,期间的CAGR高达29%。而且,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行业在未来几年里还将加速增长,到2030年,预测届时的市场规模将高达186亿元。有一个庞大的、快速增长中的需求市场存在,一脉阳光的中长期增长动能显然十分充足。

公司的影像中心在SOP运营模式下具备强劲的内生增长能力,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布局,强化了公司的科技属性的同时,也为其连锁化标准化扩张助力,使得未来的业绩更有想象空间。而且,政策对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的护航,强化了公司未来业绩的确定性。随着上市之后,一脉阳光的规模化发展加速展开,为盈利提升蓄势,公司或将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

综上,在基本面良好以及盘面呈现的“抢入通”驱动力下,一脉阳光极有可能在月底检讨时间节点前,将股价拉至30港元,以确保流通市值触及58亿的“硬要求”。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