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穆迪12月5日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1不变,但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预计2024年和2025年GDP增速降至4%,26-30年降至3.8%。

穆迪报告称,此次将中国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的主要理由是,政府和更广泛的公共部门将向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和国企提供财政支持,这将对中国的财政、经济和体制实力构成广泛的下行风险。评级展望下调反映出与中期经济持续较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缩水相关的风险增加。政策的有效性也就是如何在支持经济恢复的同时,防范道德风险、遏制对主权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面临挑战。

穆迪对中国财政实力和政策有效性的担忧,主要来自房地产下行对土地出让收入的冲击。据其估计,中国房地产行业占整体经济比重仍将低于2021年行业调整之前的水平,由此地方财政收入将面临结构性的损失,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不含中央转移支付)的37%。尤其对严重依赖卖地的地区来说,没有可实质性抵消卖地收入损失的其他收入来源,在可预见的未来面临财政压力。

穆迪还提出对地方债务问题的关注,预计中国“或有负债显性化”的措施将进一步增加,也就是政府和更广泛的公共部门向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穆迪认为,中国政府已实施一系列相关措施,包括自2023年10月起发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2022年增加中央转移支付规模等。这些措施旨在短期内缓解地方流动性压力,但对主权国家的财政实力产生负面影响。

财政部回应: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房地产下行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影响是可控、结构性的。

全部讨论

2023-12-10 22:15

过去十年间穆迪曾 4 次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或展望,时点均对应市场的
相对底部区域,并未对市场趋势产生明显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