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港或进入“加速度” 券商多项业务受益预期明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12月3日,滴滴出行宣布启动在美退市/在港上市程序,恰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公布《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实施细则,市场对中概企业的除牌忧虑陡然升温,使得当日中概股出现了“小型股灾”。同时,港交所宣布降低回港二次上市的标准。外紧内松下,中概股回港上市热潮或再次兴起。

  值得注意的是,中概股回港上市趋势下,也为券商多项业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除了为投行业务带来更多优质客户,目前具备回归条件的中概股市值规模也都较为可观,后续有望带动更多的“源头活水”涌入香港市场,这也将给券商带来更多的经纪佣金。

  大势所趋

  中概股回港速度或加速

  在兴证国际相关人士看来,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是大势所趋。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了修正案,并确定实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而市场亦多番揣测新规定将令更多中概股停牌或除牌,导致更多企业回流香港上市是主流的想法。

  “由于相关新规有三年的时限,但实际上会不会提前执行没人知道,为了避免突然被勒令进行股票交易或除牌,这些公司必须要先行部署回港或回A上市。由于时间比较紧迫,相关的各方进程也需要提速”,该人士表示,中概股回流香港作第二次上市,可能会成为港股市场2022年及2023年最炙热的主题之一。

  银河证券相关人士表示,这一波中概股回归潮的高点在去年第三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随着股票市场的下滑,今年下半年回归的热情有所减退,估计短期内回归的速度会有所减缓。

  “这是大势所趋”,国泰君安国际企业融资部相关人士表示。

  “中概股的回流,有其推力和拉力两个作用机制在内”,郑新煌表示。对于中概股而言,美股市场存在着种种“先天不足”的固有局限,可能导致估值层面的压制, 而这种不利的影响又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之下被放大。无论是出于“居安思危”还是“未雨绸缪”的考虑,中概股都将加速回港的进程。在其看来,香港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中枢,投资者更加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监管环境、更加熟悉公司的业务运作模式,也同时接轨全球的司法体系,这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与市场的沟通效率,避免误判。 此外,香港市场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IPO 规模常年位居全球前列,港交所还致力于进行制度改革以提高二次上市的效率、降低回归的成本。值得关注的是,在完成香港挂牌之后,二次上市公司可以逐步将货源由美股转到港股,以缓解受制于人的状况。以阿里巴巴为例,在 2019 年底回归之初仅有约两成的股本位于香港,经过两年后已升至近五成的水准。

  广发香港高级策略分析师郑新煌表示,考虑到阿里巴巴的体量以及香港市场的流动性,这一速度已颇为可观。相较于直接从美股退市的方法而言,先完成二次上市、再进行转仓的模式有助于平滑对股价的影响,上市公司也不需要付出要约收购的高昂代价,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折衷”的解决方式。

  华兴证券 (香港) 总裁林家昌表示,以前很多新经济公司因为投票权等方面的问题,不得不选择去美国上市。2018年港交所解决了同股不同权的关键问题后,新经济公司选择去香港上市的意愿更高。此外,近年来中概股去美国上市,也将面临不确定性更高的政策风险,因此为了保险起见,上市首选地选择香港。

  券商投行、经纪等业务或受益

  中概股回港大势所趋之下,券商投行、经纪等业务受益预期明显。

  “中概股中还是有非常多的优质企业,尤其是新经济领域的,这些是香港市场仍然稀缺的,也是投资者所追捧的,这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优质客户”,上述国泰君安国际企业融资部相关人士表示。

  在上述银河证券相关人士看来,从投行的角度,积极承揽中概股回归项目担任上市保荐人、和替已回归的中概股进行二级市场融资这两个是最明显的机会。除此以外,券商更可以着重于未来中概股在港股交易的商机。“中概股股份转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时间将会逐渐增加,中概股在香港市场的成交也将会同时扩大。境内投资者对于中概股中的科技和消费龙头应该有很大的兴趣,因此中资券商未来需要部署如何增加研究覆盖、推广中概股,让境内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中概股的交易。”

  “最直接的机会在于回归企业在香港的保荐上市、发行承销工作,以及上市之后可能进行的配股、发行美元债/可转债等再融资行为和收并购行为”,郑新煌表示,此外,如果中概股想在美股完成退市,往往也需要通过投行联手组建财团去完成私有化。 二级市场方面,中概股的回归有望带动港股的成交中枢再上一个台阶。

  “目前具备回归条件的中概股的市值规模也都较为可观, 因此后续有望带动更多的”源头活水“涌入香港市场,这也将给券商带来更多的经纪佣金”,郑新煌告诉记者,中概股的回港上市还会衍生出其他的业务机会,如员工持股计划、公司信托和企业保险等。由于流动性已从美国市场来到了香港市场,因此港元相关的财富管理业务,如资产配置、财务规划等高净值客户服务也将受益,这也是近几年在港中资券商最重要的业务增长引擎之一。

 $滴滴(DIDI)$   $拼多多(PDD)$   $趣头条(QTT)$  

全部讨论

2021-12-14 00:36

香港承受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