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74喜欢:9

巨星农牧:市值180亿,一季度营收:9.5亿。

ST正邦:市值270亿,一季度营收:14.4亿。

神农集团:市值200亿,一季度营收:10亿。

华统股份:市值140亿,一季度营收:20亿

新五丰:市值100亿,一季度营收14亿

京基智农:市值80亿,一季度营收12亿。

傲农:市值30亿,一季度营收:24亿。

请问大家都是卖猪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我对猪的内在逻辑确实也不太懂。是哪里出了问题?市场错了?但也不能错的太离谱吧。是其它票严重高估了?

此贴希望有懂猪肉的客观讨论一下。

精彩讨论

深圳湾小海盗05-10 14:38

看营收没用,要看营收构成和头均市值,只有肥猪会给周期溢价,好的现金流低的成本控制和出栏弹性,比如正邦前两年接近500亿营收,掉队之后一下子缩了快10倍。

深圳湾小海盗05-10 15:19

现在行业亏损期,走现金流逻辑比谁先熬死,如果跟同行比的话属于落后产能,市场现在给的估值是合理的,如果能尽快找到投资人叠加猪周期反转估值会提升。不过从市场情绪看筹码比较活跃,会跟着板块水涨船高。

大A的乐趣05-10 14:32

我不太明白的是正邦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巨星农牧和神农我也看不懂。

大A的乐趣05-10 15:04

好吧,给个意见,傲有没有低估

大A的乐趣05-10 14:43

我理解 一是资产负债,财务费用大。二是自产猪仔,有的公司母猪少,猪仔是外买的提高了成本。上午还查了上市公司母猪存量,他妈的,傲农的母猪不少。所以我真不太懂了。

全部讨论

看营收没用,要看营收构成和头均市值,只有肥猪会给周期溢价,好的现金流低的成本控制和出栏弹性,比如正邦前两年接近500亿营收,掉队之后一下子缩了快10倍。

我不太明白的是正邦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巨星农牧和神农我也看不懂。

因为猪是生物资产要不断消耗现金流,这跟有色行业不一样,什么铜矿、铁矿、铝矿价格低了大不了就堆仓库不卖了,以后等价钱好一点再卖,养猪行业这不行的,每天一睁眼就是要各种猪饲料的钱,所以选择猪肉股,第一时间要看现金流,也就是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低于1的都是比较危险的,因为一旦猪周期拉长,这些低现金流的企业会被拖垮资不抵债破产。

因为傲农再卖就没猪了

可能养猪成本对估值影响很大

05-10 14:25

因为资不抵债?

我是养猪的,傲农的饲料做的不错,之前有过接触,近些年北方区还在发展牛料!营收利润这块,据我所知,很多猪企造假能力相当厉害,傲农的🐷儿存栏应该在国内名企里面不算上游。之前猪儿企业大涨的时候,zb几乎没怎么涨,我问了在里面做大区经理的同门师兄弟,他们说里面管理之混乱,很多高管在拿到公司赠予的股份后,第一时间是想到卖出,而不是考虑公司的成长。zb当时的大区经理,没有一个是当上两年的,全部都是捞金、离职。当时正邦的代养板块,很多区域负责人、场长之类的,直接伙同代养的老板把猪卖了,然后分钱,报损走人。业内人有段时间是比较排斥zb出来的人的,企业混乱,都是为了捞钱,那段时间出来的zb人是被市场排斥惨了的。

05-10 14:27

城哥,傲农营收一大半是卖饲料,市场可能给的估值会低;看他昨天发的经营简报猪存栏是越卖越少,不知道后面公司是啥打算

05-10 16:11

讨论猪周期基本面的话,那最低估值的就是牧原和温氏。
营收对比市值根本没用,因为上面的猪企营收不全是养猪,一堆饲料转养猪的且饲料营收占比远大于养猪的公司,最典型的就是新希望。
即使只拿养猪部分来谈,这部分的估值在猪周期过程中差一两倍也是常态,因为很多猪企喜欢吹牛逼自己能出栏高增长,市场在柚子/机构带领下就按照吹嘘的出栏量给估值。而且猪肉是无差别产品,猪企之间的主要差异就是成本,市场普遍喜欢的估值标准却又是头均市值。
再以正邦为例,比牧原温氏贵了可能两倍左右,但ST人根本不鸟,所以做ST就不要看估值,看估值就没法炒重整猪。

05-10 14:38

敖农主营是卖饲料的,猪不是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