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思有财分析茅台的弊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有智思有财2019-09-29 11:57

对于长期而言,只要茅台酒的品质不出现问题其他都是小问题。所以只要茅台酒的酒质没问题,我就不会放弃这个投资标的。 短期而言,茅台目前的问题就是管理层太过聪明,以至于本应是一群好好产酒卖酒的人,如今却有了太多诉求。目前茅台所采取的不合理的限价和花式限购政策不仅对茅台销售体系及购买结构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严重干扰了市场价格信号的传递功能,使市场机制无法正常运行。 茅台至少在两点上不同于房子,首先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不带有公共物品属性,所以没有必要去干预它的市场价格,其次一瓶茅台酒脱离正常销售渠道后,被反复交易是完全没有阻碍和无法被监控的。即使被炒个250手,也不需要任何房屋过户手续。这样一来,不合理的限价和花式限购政策下的价格双轨制就给炒手提供了足够的方便和空间。 肯于支付1499元甚至更高的对价消费一斤茅台酒的人,是注重生活品质和享受人生的人。让这样的人,大汗淋漓地排上三个多小时的队,获得500ML的口粮,是不可想象的。茅台目前基于扶贫式思维的不合理的限价和花式限购政策放弃的是喜欢喝茅台的真正消费者,选择的却是喜欢排队、擅长排队的人群。让消费者和黄牛比拼谁更擅长排队,消费者只能败下阵来,这无疑可以达到对黄牛精准投放的目的,尽管能解决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就业问题,却为茅台的发展带来重大隐患,可谓得不偿失。此外,由于茅台的不合理的限价和花式限购政策使得所有正规销售渠道均无法按照市场价格销售茅台酒,有权力以市场价格销售茅台酒的就只有黄牛。而茅台的真正消费者却又是无法承受假酒的风险的。经过反复转手,反复拆箱重组后的茅台酒,即使是对最有经验的消费者而言,鉴别真假也是一件极为头痛的事情。如果要立即开瓶品尝,这无异于被强迫消费半成品。这是对越陈越香的茅台酒的一种价值毁灭。于是,在这场对购买者的二次甄别中,消费者再次败下阵来。然而茅台酒却从来不缺少另一个购买群体,他们不仅不在意茅台酒的真假,甚至对茅台酒的价格也有着比消费者更高的承受力。如果说很久以前,茅台酒是“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那么现在的情况则是“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买不到”。如今的茅台酒是拿来排队、炒作和送礼的,不是拿来喝的。这使得八项规定以来,坚苦努力才得以改善的茅台酒消费结构,再次走向恶化。 把真正的消费者挤出市场!如果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抑制价格,何必往瓶子里装酒呢?直接卖瓶子,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近一年多来,在茅台酒厂不懈的努力下,茅台酒终端价格不断走高,这样一来,价格双轨制就可以不停地吸引对茅台酒消费毫无兴趣,却极其擅长排队的群体进入茅台销售体系,挤占可供消费份额,却产生了大量不稳定库存。茅台酒厂把大量的茅台酒,精准投放给黄牛之后,市场的价格信号完全错乱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有能力搞清市场的真实情况,这严重干扰了买卖双方的判断,必将威胁到酒厂经营策略的制订和消费者的预期。在黄牛群体排队囤积茅台酒的同时,无论茅台酒厂的这一行为的真实目的是否是为了与消费者一刀两断,消费者都会渐渐产生这种感觉。一旦消费者集体放弃希望,仅靠黄牛囤积推高的价格又能维持多久呢?如果换作其他产品,仅这一点,就足以致命!好在这是茅台,是那个最经得起折腾的茅台。 持有茅台股票十几年了,喝茅台酒的时间就更长了。期间经历了几位掌门人。这几位领导尽管性格不同,能力更是参差不齐,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注重茅台酒的质量。而茅台又是一个即使面前有一百条路,九十九条都能通向成功的企业。所以,只要是坚守质量,其他的,哪怕是那些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致命的错误,对茅台而言,也不过是一个小的挫折罢了。而作为茅台的股东,哪怕是像我这样小得不能再小的“微股东”,只要茅台不在质量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的“微股东”的“任期”必将超过茅台任何一位董事长。我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红包已退回)

有智思有财 关注的人回复@frankman1981 :首先,如果宣布明天关闭茅台酒厂,网络媒体上听到的喝彩的声音会更大,更响 其次,“大规模”是多大?几倍于茅台酒厂的产量?人们总是理解不了,靠揪着自己的头发,是离不开地球的。没办法,这就是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 我因为谴责黄牛被一个小黄牛在雪球上追着骂了几天,在他们看来,茅台的这项政策是好政策,因为他们因此得到了利益。是的,茅台的这个政策,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成为茅台 的黄牛,从而打破了过去“大黄牛”的垄断。这正好印证了那句话:人们痛恨的不是黄牛,而是有机会做黄牛的那个,为什么不是自己!网络媒体上迎合的,也恰恰是这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