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乙:超级实用!定性定量及示例分析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3

定性,好比有人告诉你左面树林有十只鸟。
定量,好比有人告诉你右面树林里,肯定有一只飞不动的鸟,但其余还有多少鸟不知道。
价值投资,其实就是要评估一下,如果我去左面树林,有可能一下抓到几只,但也有可能都飞了什么也没抓到。
如果我去右面树林,肯定有一只鸟保底,说不定树林里还有其他的鸟,我也可以再抓几只。
说白了,价值投资一点不高深,就是这么老土的想法。
——散户乙

♥定量与定性(2022-9-14)

定量不定性,容易陷入刻板,僵化的教条主义。
定性不定量,容易陷入假大空,眼高手低。
如何拿捏,如何侧重,每个人有不同。我个人没什么实际经验,就只能是先侧重:量。
我投资的企业必须有历史数据供我参考。然后据此我再展望未来。如果历史数据呈现的投资回报我已经满意,展望未来它如果比过去会更好,我就重仓买入了。
有人喜欢侧重定性,然后再定量。
这种投资,主要针对未来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没有历史数据可查或者历史较短数据不稳定。定性往往侧重于宏大叙事:比如新能源,高科技领域等等。
定性了广阔的前景,定量也就容易了:未来肯定是个大胖子。这种投资的往往是大牛股,明星股,成功的也大有人在。
但先定性有几个致命的缺点:

这类股票往往都是明星股大牛股,它们的股价都很贵。对企业来说,当下市场虽然很大,是蓝海,但技术更新迭代很快,蓝海很快就变红海。因为前景广阔,开始赚钱要再投入继续扩大规模,不分红,几年下来投资的产能过剩,出现价值毁灭。还容易给造假企业浑水摸鱼。

至今也没人能说不清楚乐视网是有意画大饼造假圈钱,还是经营不善。
要做好这类投资,对投资人的要求更高,必须深谙行业特点,能准确预判行业发展路径等等。比如段永平在网易财报一塌糊涂时,根据对游戏市场的判断而投资。
像我一样的菜鸟,如果先定性,就容易陷入这样的逻辑:摩托罗拉发明了手机,他就是行业老大,当时卖三万块一部,世界上只有几万人拥有。如果未来几亿人拥有那?那会是一个什么量?

♥我先定量,再展望未来(2022-10-16)

再说说定量与定性。

呵呵,我写的贴基本是个人在实际投资中的体会,就并不严谨。而且限于篇幅,不能面面俱到,很多我没提到的因素并不是不重要,你意会即可。

还是举例说吧。

比如目前很火的电动汽车。各路诸侯分分杀入,硝烟四起,群雄争霸。未来谁会脱颖而出?没有人能看得清楚。美团的王兴认为:十年后电动汽车只会剩下三家,华为,理想蔚来,理想会成为霸主。

这其实就是定性。无论他多么长篇累牍的论证,都只是个定性。

如果有人认为定性很重要,那他就杀入了。

理由也很简单,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很大,能成为剩者或者霸主,一定会很赚钱,至于赚多少,巴菲特说了,只要是个大胖子就行了,具体数不重要。我肯定就不会投。

我是必须先定量的。华为没上市,其他两个还是亏损的,还属于投入阶段,谈不上回报。十年后,即使他们都还在。毛利多少?净利多少?负债多少?股东回报率是多少?没有这些,我怎么知道值不值得投资?

当然,如果我对投资一窍不通,完全不知道投资应该依据什么。那么,能有一个定性,至少让我的投资还有了一个依据。这也许会让我觉得定性很重要。

可我目前已经有点入门了,也知道投资应该依据什么。这时,你只给我一个定性,我就觉得远远不够了?大不了我错过你,关键是,我错过你并不影响我赚钱。

你觉得定性重要还是定量重要?不要纠结这个,你觉得什么重要就是什么重要。

我目前个人体会是,先定量,再展望未来。

加油,兄弟们!

♥散户乙:关于定性与定量(2023-11)

一MAN:一个投资观点,一定要具有普遍性,才有意义。如果一个观点只适用茅台这类具有特殊性的股票,那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个观点并不具有普遍性。

茅台的特殊性,确实决定了对它来说定性比定量重要。定性比定量重要,隐含的真正意思就是:只会买贵不会买错。再直白一点翻译:不用算账了,无论价格多贵,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就不会亏钱。

但是,如果把这个观点用到其他股票的投资上,就不适用。比如对神华,这个投资的观点就不适用。

神华就一定要先有定量,才有定性。一定要控制好价格,否则,买贵可能就=买错。

再比如巴菲特早期的烟蒂股,就更要定量:掂量一下这个烟头还能抽几口。

那么,像神华这样侧重定量的投资方法反过来对茅台是否适用呢?一样有用。

只要你能正确的(并不需要精确)对茅台定量,就一定会对它有正确的定性。

你举例有人18年抛了茅台,是因为他注重了定量,我觉得他是:不会定量。

比如你说:你知道茅台十年后能赚多少钱。这其实就是定量。没有茅台以往赚钱的量和你所说的十年后赚钱的大概量,又怎么知道茅台具有这样的特性?

大道认可并常说的一句话: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就是在定量!

一MAN:如果你觉得定性比定量重要。你可能还没意识到,当你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发现,你翻来覆去选来选去还是被困在苹果茅台这两个股票里(因为这两个已经有大佬背书了)。

你的经历,学识,人脉,圈层,导致你不具备用定性去选择除了苹果茅台之外的新的股票,即使你选了,可能你自己都不信更不敢买,而且你选的很可能是风口股、热门股和新兴股。

这些股说白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侧重定性,由于缺乏定量(或者臆想一个量),几年后回头看大多数是水中月。

你如果不同意我的话,你可以说一个你目前用偏定性的方法选的股票,给我欣赏借鉴一下。

而我偏重定量,可以有很多备选股,我之所以还没买,是当前股价不够便宜,导致投资收益率较平庸,我在等待。

如果这是个定性的问题,不是量的概念,那十年后茅台每年能赚两千亿还是十万亿?在投资上,定量从来都是一个范围,都是模糊的,哪里有精确的?

什么是定性?就是这个公司是有投资价值还是没有投资价值?这叫给股票定性。这个结论怎么的出的?不定量怎么知道?两个都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不定量怎么比较一定时间里谁的投资回报高?
定量≠精确的错误。



♥定性与定量:用老窖举例(2022-10)

一说价值投资,就联想到确定性。一谈到确定性,就是与成长有点矛盾。甚至感觉价值投资有点排斥成长。

那么,再说到定量与定性,很多朋友会自然的认为定性偏重于成长性,而定量更偏重于确定性。

中国语言有时是比较模糊的,这些字面的理解和联想似乎都有道理,但又似乎理解的不到位。

呵呵,苦了我这上学时语文总是六十来分的理工男了。我再努努力,说一下,如果还不明白就不再说了。

定性,好比有人告诉你左面树林有十只鸟。

定量,好比有人告诉你右面树林里,肯定有一只飞不动的鸟,但其余还有多少鸟不知道。

价值投资,其实就是要评估一下,如果我去左面树林,有可能一下抓到几只,但也有可能都飞了什么也没抓到。

如果我去右面树林,肯定有一只鸟保底,说不定树林里还有其他的鸟,我也可以再抓几只。

说白了,价值投资一点不高深,就是这么老土的想法。

投资实践中怎么来落实这个指导思想呢?我之前的散户乙的名字写过很多贴。有空我再酝酿归纳一下。

怎么能把一鸟在手的指导思想落在实处呢?呵呵,我因为都是亲身实战,就还是举例吧。

比如2013年八项规定和塑化剂时,我20多块钱一点开始介入老窖。

(1)介入前,我是要看历史数据的,它之前的,尤其是2005年后的净利率,毛利率,负债率,股东回报率,我是满意。

尽管2013年老窖的营收突破100亿,但我经过测算,老窖未来真实的营收不会低于80亿(事实证明,之前超过80亿的营收部分是压货,随后的退货,让老窖连续两年营收变为五六十亿,但真实的市场销售额还是维持在80亿以上,这是后话)。

(2)当时,以大约三倍净资产的价格在股市交易。我以现价买入,按照当时柒泉模式下的80亿营收,每股盈利两块,按照公司章程最少一块钱分红(事实随后最低分红是八毛),我就有5%的股息率。而且,按照股东回报率,我两三年就可以享受到15%的回报率,到了第四五年就可以享受20%的回报率,再往后我就可以享受复利的威力。

这就是定量,然后确定这一鸟的肥瘦,我是否满意。我满意,就开始接入。

正是有了这一定量,老窖股价越低,就意味着我买入价格越接近净资产,我的目标就越快达到,股息率就越高,这只鸟就越肥。我就越贪婪,我在16~18大量的买入,卖了房子买入。直到15.73元买入最后的八万股。

我买股票从来不嚷嚷几年几倍。但我心里有本帐。老窖最低盈利两块,将来形式好转,市场气氛好了,给25倍市盈率,我这一鸟,应该可以看到50块。这是我的小算盘。

没想到,老窖高速发展了,快速的成长了。本来冲着一鸟去的,结果林子里却发现有100只鸟。白酒竟然成了赛道股。

确实,也有些朋友害怕和拒绝成长,于是中途下车了。我这价值投资者怎么会拒绝和排斥成长呢?

我不为成长来,但我不拒绝成长。

还有朋友说,先定性,再定量。如果我先定性,怎么会买神华呢?其实买神华的思路和定量是完全一样的。

都知道神华分红高,会持续吗?会持续多久?在碳中和碳达峰下,如果神华未来盈利大幅萎缩,能保持分红吗?如果像恒大一样,分红一块,估值缩小十倍怎么办?这其实就是定性。

所有这些,需要具体分析各种财务指标来定量,用定量出来否定了定性。

先定性最大的坏处是:定性比较容易,都是口号式的,未来空间多少万亿,很有诱惑性,且有煽动性,很容易迷惑新股民,结果就是股价虚高。即使是真的,虚高的价格也要多年消化。

在如今快速迭代和发展的世界,投资这样的股,你只能抓住机会赚差价,根本就无法赚公司的钱。

先定量,容易捡漏。




♥定性与定量:用神华举例(2022-10)

既然大家喜欢看,(那就再接一帖吧),就再用神华举一下例子。

定性往往偏向于宏大叙事,但很多时候,你只要稍微一定量,定性就成了假大空。

比如当时市场对神华的评价是:煤炭是夕阳行业,是限制产能,未来碳达峰后用量就会大幅减少,最终达到碳中和。这就是市场对神华的定性。

让我们稍微定量一下:

(1)煤炭当时用量好像是40来亿吨。神华产量只有区区3亿吨。而且神华无论是环保、机戒化程度、安全生产程度都是行业前列。而限制关停煤炭产量,不会是平均分摊。之前几年的关停,也的确都是先从老破小开始。而且随着300万吨以下的关停,随着内蒙倒查20年,带来供给侧的减少,煤价反而更坚挺了。神华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收益。

我当时认为即使未来二十年煤炭减半,神华也不会受影响。你看,不用很复杂的定量,只要了解几个数据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定性就被否定了。

(2)再看看神华其他数据。

我实际手算了一下,神华前十年以净资产买入,分红再投入,回报率大约是15%。非常贴近它前十年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

而且,这十年中,包含了最黑暗的2015年。那一年煤炭全行业亏损,包括大帅哥陕煤。再看神华,2015年它好像还集中核销了几十亿,但业绩依然有八毛,我测算其当年真实业绩有1.2元。

这是什么?这就是2015年全行业亏损时神华的最差业绩,它的低成本,就是它的护城河。当年分红5毛,看似不多,但隔年就特别分红每股2.5元,牛的一匹。

神华这一鸟的回报令我满意吗?

(3)之前十年它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大约15%,而实际投资的回报情况也非常接近。未来十年会更好,还是更差,还是持平呢?如果持平,这个回报我满意吗?

这就要回到2021年赛道报团疯狂的大环境,当时那些好股票,热门股,那些看似高成长的股票,股价都以十倍于股东权益在交易。以这样的价格交易,看似公司股东权益回报很高,但你获得的真实回报却极低,需要未来若干年甚至十年才会消化这一价格。

而神华看似回报只有15%,但胜在以净资产甚至低于净资产买入比,马上,立刻就享受到真实的股东回报。直接分红也更实在,更直接。

而且这些年的投资让我也认识到,投资的公司规模是一方面,现金流才是试金石。我的资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我也要追求现金流。等待机会以接近净资产的价格买入那些优质的好公司。

(4)神华的股东权益回报还会进一步提高吗?

把神华的业务分解,煤炭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达到40%多。铁路航运业务也有20%多,即使发电也有接近20%(我当时测算的好像是2019年),为什么汇总只有不到15%呢?再一细看,1300亿的现金,没什么收益,几百亿的投资也没什么回报。严重拖低了股东回报率。

而几百亿没什么收益的投资就是当时被叫停的火电厂,目前已经陆续开工投产有了回报。煤价电价的提高,也会推高回报。看半年报,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达到11%,全年应该在18%左右。如果未来十年神华的股东回报率能提高到15~20区间,那我的回报就会再迈一小步。

这大概就是我买入神华的心路和理由。

呵呵,记得我买入神华后,当时有一朋友还专门为此发文,大概意思是说:看散户乙买了神华,我严重怀疑他买老窖只是运气。

我虽然看到了,但我没有回复,假装没看见。

再说点神华的特别之处。

神华作为央企,又是涉及国民经济基础能源行业,并不是市场化的行业,受国家政策、命令影响较大。尤其去年的煤炭荒,可能会令到供给侧发生变化,尽管有长协控制,短期价格不会大幅波动,但长期影响有待观察。当然,毕竟还有碳达峰和碳中和环保的限制,不会再出现2015年前那样的无序扩张。但也要降低预期,打算新进的朋友,一定要严格算好自己的回报帐。




♥定性与定量:用茅台举例(2022-10)


1800的茅台贵吗?以下是我的思考。

目前茅台的股东权益是每股150,市场正在以每股1800块交易。如果当下茅台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30%,那你这个茅台新股东的真实回报=30%X150/1800=2.5%,和银行的存款差不多。

为了便于后面的估算,我们先把问题简单粗暴化。

茅台这些年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30%或以上,上市20年以来的大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按25%计算。未来也照此计算。

为简单起见,假设不分红(分红就从1800的成本减除,两头算比较麻烦)。

(1)第4年,茅台的股东权益=150X1.25^4≈370。

这时你的股东权益回报=25%X370/1800≈5%。

这期间,由于回报并不吸引,给你最直观的感觉是:市场股价总是围绕你的1800块波动。有点利空你就被套,有点利好,你有赚钱。

(2)第8年,茅台的股东权益=150X1.25^8≈900元。这时,我这个股东的实际权益回报就是25%X900/1800=12.5%。已经远高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很多了,但依然还没有达到茅台股东权益的高回报。

这期间你的感觉是,没有重大利空,你大多数时间都赚钱。

(3)第11年,茅台的股东权益=150X1.25^11≈1750元。

这时,你的每年股东权益回报率已经≈茅台的股东权益回报率了。这是一个超高的回报率,且随后的岁月里,在复利的威力下,你将获得越来越丰厚的回报。

这时,你的感觉是:你的成本已经远低于当初买的股价,你每天神态轻松,享受投资回报。

价投为什么要强调不懂不做?为什么强调长期持股?为什么强调复利的威力?

说到这里,我已经把价值投资的原理说清楚了。但这只是纸上谈兵,只是对价值的简单计算。

但价值投资实际操作时情况要复杂的多。

即使茅台,未来如果保持25%的股东回报率。也会有以下疑问:1,未来会以什么频次和幅度提价。2,多久会再次扩产?3,系列酒的前途如何?

对上述问题如何理解?你的预期是否与未来实际大致相符?就是关键。

如果超出预期,那我上面计算的回报就会大幅提高,如果不及预期,就会大幅落后。

你觉得1800的茅台贵不贵?

所以我才说:价值投资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理解出来的。

最近也偶尔看到有人开始说:大盘要调整到位茅台股价必须腰斩。或者:未来茅台股价腰斩是大概率事件。

会不会出现?我不知道,也许会?也许不会。谁有闲心管那些?

但我知道,茅台股价跌到900对投资意味着什么。

而现在喊900的人。到时候只会发帖说:怎么样?我早就提示了风险。

其实对于1800块买的人,中间股价是否跌到900块,一点不影响他第十一年获得的收益。跌到900并不是风险。

如果你为了等这个900块,万一没出现呢?十年后你还是个冒风险冲浪的人,而这个在你眼里风险很大的人,已经开始享受高回报了。

全部讨论

06-04 17: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