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放纵的银行股持有者自白书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4喜欢:9

持有不受市场待见的银行股,持有不受银粉待见的银行股,单仓持有不受“分散才是风控”者待见的银行股,已经将近3年。在此期间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决定到底有没需要更改或者变更的需要,思考过程中泛起的焦虑,急躁,自我怀疑与“这次不一样”的情绪不断涌上心头,过程中我感觉需要同我内心沟通与和解。籍此我希望将与自己内心沟通与和解过程中的疑虑点和解答想法归纳成一篇文章,记录这一过程。

首先我认为,玩股票赚钱这一行当,不是个简单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开心快乐的赚钱途径,资本市场是一个修罗场,每个玩家都带着不同比例于自己总资产进入,祈求赚取差价以获得财富增值,这样一个无限放大人性的游戏,不可能是开心愉快的,更多是一个博弈和比拼的场所。所以,产生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我认为99.99%的人都会产生以上我提到的负面情绪,这也是我乐于承认而不认为有什么不专业和丢脸的原因。

银行股凭什么估值低洼却N年不涨

我是2007年4500点左右开始A股征程的,当时好几个股票我是有深刻印象的,四川长虹金风科技万科A,还有我现在持有的民生银行。翻查记录,2007年银行股最高的市盈率能去到50倍,这个估值对现在刚入市,乃至已经入市了10年的选手们看来,都是如此不可思议。看着现在的银行股市盈率普遍就5倍的市盈率,让这些选手们认定银行股就是不涨,不会涨,不能涨,由此编出一些臆想原因去解释。在我看来,内银股不涨的主要因素大致是如下三点。

①民营金控为首的影子银行,同时包括信托理财和高息理财

过去多年的金融行业都是民营系唱主旋律,安邦,明天,和君,前海,刚一出来威猛无比,后续是一个接一个倒,民营金融集团从盛到衰速度之快,间距之短令市场乃至群众不敢相信这种资本,从而导致不相信金融体量占全国86%的内银,导致N年不涨。

②房价高,频出地王,民营地产霸榜

同样是过去20年,三大泡沫之一的中国房价一直盘旋着老百姓头上,是永远坐下来绕不开的话题,其中尤为民营房企最为激进。恒大弯道“超车”万科融创“无限”资金接盘万达,碧桂园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一度让地产圈话题热度不减,也让地产人津津乐道。利基大,利息高,杠杆重是地产,尤其是激进民营地产的核心画像,近几年国家实行房住不炒策略,让上述那几个头部房企纷纷暴雷,债务无法还清,引发坏账,从而使得放贷的内银股,N年不涨。

③诸侯经济,招商引资累计巨额债务(参考兰小欢《置身事内》)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力吃紧,城市化又在加速,城建经费紧张,如果继续依靠财政,大规模城建遥遥无期。因此,城投公司就诞生了。

但因为各种考虑,城投公司投资考虑的更多是产业带动而不是项目收益,比如说成都的“宽窄巷子”,光看投资收益可能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但带动起来的收益这是扛扛的旅游铁地标,这种没办法衡量的投资收益比让市场比较难以评估贷款以及资产的质量,从而导致贷款方和实际出资方的内银不受信任,N年不涨。

受以上三大主要原因,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内地银行一直被资本市场质疑和抛弃,叠加08年的花旗银行股价暴跌98%,至今仍未重回暴跌前水平,使得中国内地银行股价一直被压制。

经营风险不可能出清风险

随着银保监大力打击影子银行,让“保险姓保不姓险,银行回归本源业务”行动展开,影子银行基本被重组或出清,安全隐患基本被拆除;同时,银行/保险的产品重归本源,压降非标资产,出清表外资产使得银保风险大幅下降。

随着2018年至今持续执行一城一策以及房住不炒的策略,三条红线限制民营房企的扩张野心,使得部分高杠杆民营房企暴雷,核心地产企业的大雷一个接一个引爆。随着银行重新对房企授信,这一轮房企暴雷最近尾声,后续数年房企大雷出现概率显著降低。

随着《人民的名义》与《狂飙》这种从前不会上映和受关注的剧集热播,中央通过各种手段去约束地方财政扩张,有效地控制开支的数量以及方式,城投公司大面积违约现象目前基本能杜绝。当然,零星违规还是在所难免的。

从目前情形判断,过去十几年的三个主要问题和隐患,都已经逐一化解,无论是主动引爆亦或缓续拆除,定论都基本都不可逆地显现。银行是一个强周期的行业,整个信贷市场周期,不良资产正快速压降,准备进入新一轮周期,目前判断底部周期已经结束,意味着信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有机会重新迎来繁荣。

  当然,目前市场其实更多是担忧或者纠结着风险完全出清,其实这种完美主义大可不必。银行,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就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当,不可能也没必要一点风险都不存在,风险开始缓解或者风险的趋势出现拐点之际,便是扭转时刻,2023年我认为就是扭转时间点。

看好中国经济就是看好银行股的唯一理由

网上流行一种观点,说买银行股的就是喜欢捡便宜,就是抠门,就是捡破烂。其他银粉我不知道,反正在我看来,我买银行股的唯一理由就是我是大家口中的小粉红,我极度,毫无保留看好我们国家,看好我们国家的经济,我才选择银行股的,其次才是低估。

银行作为百业之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有光明的表现,就没有理由去看衰银行。中国经济增长目前从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最不可能消失的就是货币,最能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就是金融。在中国这个体量巨大的国家,银行占据了金融行业的86%,货币基本都存储在商业银行当中,这些话其实我在之前文章真的不厌其烦地重申,只不过现在老调重弹罢了。

银行也不是市场印象那种千百年不变的钱庄/当铺形式,现在的银行越来越强调大数据、金融、科技等风险的管控,也出现了智慧银行、数字银行业态等,展现形式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银行本身的业务,银行本身所经营的特性使得她仍然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

五大国有行,十二大股份行,头部城商行可能会让大部分国民耳熟能详,但百度一下告诉我们,全国的银行数居然达到4600多家,这着实也让我这个自以为很懂金融的人有点吃惊。而4600家银行中的42家,头部百分之一,1%。对于数字不太敏感的观众,我举几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说明一下头部1%是意味着什么。

①中国2022年在册职业足球人数是8000人,踢球前80人称之为头部1%,如武磊,吴曦,则属于这80人之列。

②中国2022在册演艺人数是20200人,演艺前200人称之为头部1%,如沈腾,杨幂则属于这200人之列。

举这两个例子为的就是说明A股上市的银行到底实力是多么不可撼动,你能想象沈腾没戏开吗?你能想象武磊在国内踢不上主力吗?

那又为什么说这是几个不恰当的例子?因为个人很容易被反超,过几年可能王鹤棣可能就顶替王一博成为1%,大嫂高叶可能吃着一波红利就把顶流杨幂给换了,这是没人说得准的事。但想广州银行顶替工商银行那是比中国奇谭更天方夜谭的事情,这就是例子的不恰当,也想说明银行行业的排位很坚实,目前的系统性重要银行,真的很系统也真的很重要,被更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万物皆周期

相比于长坡厚雪我更喜欢马克思的风险收益比作为我的赌术指导,霍华德•马克思。当然卡尔·马克思也是我一生的导师,但今天不谈卡尔老人。橡树资本负责人马克思在他两本著作提到了两个重要观点,其中一个就是风险收益比,也就是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大的作用几乎每一本价值投资的书都强调了,我就不再阐述。我更想说的是,马克思的另外一个观点,万物皆周期。

避开热门周期而入坑低谷周期行业是一句话诠释马克思对周期的理解,也是万物皆周期所希望表达的,当前银行股处于周期低谷这是理解周期之后能共识的。叠加着低估所产生的稳定高股息,让等待成本有效降低,相对而言更好的心态:低谷赚股,高位赚钱,不急于兑现。

2005年我成为了英超阿森纳的球迷,是一场阿森纳对埃弗顿7-1的比赛使得我当上了阿森纳球迷。不喜欢曼联狂霸,更不喜欢利物浦的无能,所以选择了阿森纳来支持,就如三国我更钟情孙氏,不喜欢魏国的战无不胜,也不喜欢刘备苟延残喘,更喜欢潜力称霸的孙氏三父子。

大笔一挥18年过去了,作为死忠阿森纳粉18年来主队居然一个英超冠军都没有拿过,从我喜欢她那时候是年年争冠的主,到近年来连前6都难以保证。18年来过程中我自己切身体会是无助和失望,旁人都认为三五年内阿森纳重夺英超冠军简直痴人说梦。2022-23赛季英超半程结束,阿森纳以5+3分的优势夺得半程冠军,为近15年来最靠近英超冠军的一次,冬季引援的给力使这一“痴人说梦”的目标更加接近现实。

在《周期》中,马克思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周期的必然存在,宇宙万物皆有周期。阿森纳从高处滑落,与银行股的滑落如此之像。而阿森纳的崛起又是那么理所当然,从崛起的前一刻到崛起的后一刻,中间没有任何变异发生,也没有突变出现,崛起得那么自然而然,重夺第一是那么润物细无声地发生。

之所以提到阿森纳这一个事情,就是单位的小年轻跟我说,阿森纳夺冠真的是本年度第一黑马事件。小年轻不到30岁,距离上一次阿森纳夺英超冠军是他的10岁生日,估计他还不知道什么叫英格兰超级联赛。在他看来阿森纳就是一支给红花当陪衬的绿叶球队,没有冠军也缺乏竞争力。

何其像如今的银行股呀!现存A股资金估摸大部分都是2016年入市的,见证过2007年5朵金花的资金少之又少,见证过又相信5朵金花还会重新绽放的人更是熊猫血一般稀缺。好比在赛季开始之前我都不相信阿森纳能问鼎英超冠军一样。

万物皆周期,这是银行股持有者的傲娇,也是银行股持有者的坚定,共勉。

$民生银行(SH600016)$ $交通银行(SH601328)$ $邮储银行(SH601658)$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文文君1232023-02-03 17:28

是的银行不会倒,但是你现在15%roe的银行未来可能连5%稳定的roe都不到,你所谓6pe的估值就到了超过20倍,而股价20年不会涨,这就是美国银行真实发生的,1995年看起来就的银行,至今也没有价值回归。送你一句话吧,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远比以便宜的价格买入普通公司好

全部讨论

是的银行不会倒,但是你现在15%roe的银行未来可能连5%稳定的roe都不到,你所谓6pe的估值就到了超过20倍,而股价20年不会涨,这就是美国银行真实发生的,1995年看起来就的银行,至今也没有价值回归。送你一句话吧,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远比以便宜的价格买入普通公司好

2023-02-04 09:58

想多了,我为什么买银行股,三个原因
1.存款利息越来越低,而交通银行股息率越来越高,别的小银行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交通银行是永远退不了市,所以相当于一只永续债。
2.分红稳定,从上市以来得十几年了吧,一年比一年分红金额高,除了银行股两市里有十家股票吗?
3.市净率0.4,相当于你占了国家250%的便宜,国家的便宜一般人可占不着。所以,你能够想象十年以后的样子吗,可能每年的分红相当于我去年买入股份金额的50%,想想就可怕,想想你们就可怜,现在我心里升起一股喜悦感。

2023-02-03 21:35

请不要侮辱我厂,拿银行股比阿森纳。。。。

2023-02-03 19:08

同全仓民生银行,不过我对博主的杠杆行为表示不认可

2023-02-04 01:33

看来银行股真的长期不能碰了、感觉有替代房地产的蓄水的功能了。因为写“这么完美”的歌颂银行股的文章太多了、绝非小散所为。

2023-02-03 23:24

与我的观点一毛一样,我差点就信了是我写的😂😂😂

2023-02-03 20:57

赞!傲慢 vs 偏见,随他去吧!6 年 折腾 ,我的市值灿(惨)烂归于平淡(基本持平)。相比之下,我宁愿一直持有银行股,真的,全仓。@自律开司君 楼主有水平,用了 1%的比喻化繁为简、通熟易懂。阿森纳久未夺标而今有胜利有望,有趣、有理。同为英超粉丝,我热捧狼队,不是因为莱斯特城也能夺冠,而是我是狼队班主(唉~)……PS:本人持有建行 H+铁建 H 合计 80+万股,目标是揉合(互换折腾)成 1M 建行 H,养老之用。

2023-02-03 17:28

我一字一句看完,谢谢

2023-02-03 17:08

开司君会出第四集么?~~~

2023-02-03 16:33

一看就是个赔钱货,你就别发感想了,你脑子里就是个空白,被董毛珍洗脑了还以为是,,,百业之母?真是会发明,百业之母就一定能赚钱吗?种地的养猪的才是百业之母,不吃不喝几天你就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