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刚刚一边吃饭,一边在听冯唐的《春风十里不如你》,其中讲到了他的老爸。

上学时,朱自清的散文,也写到了老爸,在火车站送儿子,去买橘子的情形让我记忆深刻。

冯唐回忆自己的老爸说:印象中,老爸和他话不多,每次儿子回家,老爸就给他泡一杯热热地,茉莉花茶,不多话,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老爸自己换茶的时候,又悄悄地也给在房间开会或者办公的儿子,换上一杯。

听到这里时,我一边吃着半热不冷,一荤两素的快餐。一边鼻子发酸,顿时,感觉浑身热热地,似乎也开始回忆起自己的老爸。

我在想,伟大慈祥的老爸对孩子的爱,是不是都藏在无微不至得行动中,而不是唠叨里。

说来惭愧,我既是为人之子,也是两个孩子的老爸。

一路走来,似乎此时才稍微有点明白自己的愚钝,感慨良多!

人生在世,想活得明白一点,太难!

就像上周末,在国学课上,我分享的一样:

我是一个在家里比较爱唠叨,在外面比较闷的人。

作为一个男人,唠叨不是一件好事情。

弗洛伊德的观点说:一个人爱唠叨,很可能是1岁前,口欲期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比如吃手。现在我们知道,1岁前的婴儿喜欢吃手,其实是用嘴巴在探索世界。

大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手上有细菌,不干净,看到宝宝吃手,就马上把小孩拽开,不让宝宝吃。

长大后,很可能就喜欢用唠叨这种方式,虐待周围的人获取快感,满足自己的自恋,让自己很爽,让周围的人变得非常暴躁。

看心理学方面的书,我常常去试图回忆或者推断,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不管记得与否,今天的我,一定是受父母的影响最大的。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与父母的关系决定的。特别是0-6岁前,孩子的人格形成关键期。

也许,可以想象,大概率,在我1岁前,吃手的机会不多,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满足和快感。而且,我想,作为8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应该都是如此。

这大概也算是时代集体的悲剧吧。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缘和合,有因就有果,这也是一种符合自然的状态。

你不可能某天种下一粒豆子,心理期待收获一颗西瓜。那反而是违背自然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只是,放在人类身上,时间周期有点长而已,很多人会忘记二三十前的因,以为自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长出来就是内向的或者外向的,阴郁的等等。并不知道,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自己的父母还有成长环境影响的。

所以,对人来说,“我从哪里来,将要去哪里,我来是干什么的”,这些问题是每个人的终极拷问。

多想想,至少不会让自己活得那么糊涂。

此一生,我想,大概是做不了伟大智慧的老爸,但是,我不想让自己活成一个爱唠叨的人,那也太悲剧了,太迂腐了。

那是在虐待孩子们,精神上的虐待!

三年学讲话,一生学闭嘴。

讲话大概是不用再学了,除非外语。闭嘴还是需要修行的。尽管有点难,但是我想努力一下,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