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疗机器人不是个好赛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10

$微创机器人-B(02252)$ 上市时候就关注过。1台没卖,估值300+亿,超额认购20多倍。

直到上个月A股机器人题材出来,跟风小仓位做了一手做短线,2天20%,很开心

但我仍然不认为医疗机器人是个好赛道,不适合长期持有。

微创机器人对标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SRG)$ .大牛股,IPO的时候投1000美金,现在市场价10w上下。达芬奇不仅机器卖的贵,耗材和服务可以源源不断创造持续的现金流。

但是国内和国外国情有很大不同。达芬奇机器人在美帝的成功,我个人观察,核心原因并非是给患者带来的“出血少、开孔小”等临床上的医学改善。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美帝的外科手术医生人力资本非常昂贵。机器人的引入,最大的受益者是医生。

1. 它延长了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精密的手术对于外科手术医生的技巧和体力要求很高。太年轻的经验不足,年纪太大体力不支。引入机器人能够延长职业生涯,这可是全美人力资本最高的职业之一。相比于机器和耗材开支,医生多做十年手术所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2. 减少了手术的风险。有些外科手术时常达数个小时,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风险,不仅对患者影响巨大,对医生职业生涯影响同样巨大。

3.降低了医生的培训门槛和学习时间。外科手术机器化之后,就像从手动挡变为自动挡,很多操作可以标准化和机器辅助化。

以上三个逻辑,最核心的前提在于外科手术医生的人力成本极高。通过机器人辅助,虽然增加了资本开支,但是节约了昂贵的人力成本。对医院而言是核算的。

但这一前提在国内市场不太成立。

1.国内医生的人资资本虽然上升中,但和美国比仍然是数量级的差别。在一线城市重点医院有一定可比性,因此可以看到目前手术机器人也是在协和等医院布局。

2.手术机器人不进医保,大部分患者在传统手术和机器人手术之间,如果价格差一倍,恐怕很少会为了临床疗效,选择机器人手术。

3.公立医院仅靠地方财政拨款,恐怕很难支持大额的手术机器人采购。

如果微创能把机器人价格降低到CT、核磁等常规医疗器械百万级的采购价,同时耗材又不会让患者感受到巨额的支出。未来在国内推广可期。但上述情形会大幅压低公司的ROE。如果维持和直觉公司一样的高端定价策略,协和这种不差钱的医院和患者为什么不用更高级的达芬奇?

唯一解可能在于出口海外,主要服务北美市场?这一条路也难点重重。唱空容易遭致批评,但作为投资者有必要理解所投资标的的业务前景和市场空间。

全部讨论

2022-07-22 04:58

说到底,人比人的 价格差得远

2022-08-10 17:48

有道理,这给我一个启发,人口下滑是有好处的,否则资本永远想着吃“人口红利”,不去提高劳动率,错过机器人产业革命

2022-08-11 11:01

微创就是个求票

2022-07-22 14:51

北美市场想多了,专利就能被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