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6
2024.5.20
《商业冒险》
这本书1959年就出版了第一版,1991年巴菲特推荐给盖茨,跨越了30年,巴菲特30岁读的书,60岁还在推荐,我们有多少书在读了30年后还能有记忆,尤其是经历过年富力强的三十年!足见其质量之高。
读完之后,发现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商业知识入门书,60年前的故事,现在读起来,还能找到现实中很多对应的案例。
1.第一篇描述了1962年5月底三天内华尔街经历崩盘和反弹,反映的就是人性,跟现在的股市一模一样,最近6年A股和H股也经历过多次类似的抛售,2018.10,2020.3,2022.4科技股,2022.10,2023.11港股,2024.1中小盘股。经历得多了,情绪就更稳定了。但这个故事最后引用一位老股民的话,让人心酸:“我当时很担心,但我从来不觉得这会是另一个1929年……至于类似的事情是否会再发生,答案当然是可能。”不懂投资的散户,没有应对危机的知识和精神力量,只能在市场上被反复收割。证券交易“为倒霉、鲁莽和易受骗的人提供了异常便捷的方式,让他们迅速亏掉自己的钱”,现在发达复杂的金融市场,有更多层出不穷的工具,让人亏得更快!
2.福特埃德塞尔汽车,价值3.5亿美元(那可是1960年的美元,汽车卖3000美元一辆,美国人均收入5000美元,是现在的1/10)。一个全新汽车品牌的失败,太正常不过了,但一个最大的企业,用如此大的投入(3年研发、2.5亿美元、1200个经销商)、造成如此巨额的亏损(3.5亿美元),只用了三四年就停产了。如果要找原因,大环境不好,对中价位轿车需求下降,内因更重要,表里不一、本末倒置、华而不实,首批车居然有一半有质量问题,底盘操纵减震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甚至可以说不够好,外观和内饰也争议很大,但宣传造势很足。有趣的是,这么大的一个惨败,整条链上的人事物都没有遭到太大的惩罚,一个上升的市场,掩盖了巨大的错误,运气真好!大企业,专业化操作,高举高打,背后是豪华阵容和巨大浪费,需要警惕。
3.第三个故事是讲美国所得税法的发展历程,有启发意义的一句话是,“在美国,提高所得税率和引入避税手段相对容易,降低税率和消除避税手段相对困难。”这就是人性,喜欢做容易但错误的事,若没有大无畏的改革者,很多弊病无法被革除。第四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上市公司在找到富矿的过程中,各色相关人等如何做内幕交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参与交易的人包罗万象、千差万别,有探矿的专家、公司高管、金融精英、本地信息人士,充分证明,赚快钱、走捷径,是植入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想法。
4.纽约交易所在交易商快倒闭的时候,拯救投资者客户的委托资金,这个非常像中国的包商银行、安邦保险处置,只不过美国是由一群绅士在法律框架下挺身而出,中国是政府部门自上而下领导,但二者本质上都是基于公共利益和重复博弈的视角。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就是自上而下的,与美国这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很不一样,而且中美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起步就完全是相反的,一个是从彻底的自由主义出发,形成联邦政府,一个是从彻底的计划经济出发,形成市场经济调控体系。
5.GE的价格操纵案,法院审查出了1000多页的备忘录,最后展现的是一副含糊不清的图景,真是让人失望。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公司要遵守不能串标的法令,所以最高层和合规部门要时刻公开强调这一点,就像WG要读语录一样,但处于竞争一线的人,又不能真的放任投标市场化竞争,激烈竞争的结果是经营指标完不成,于是便形成了这样的默契,高管和合规部门照本宣科,销售一线人员按惯例串联招标,在GE所处的电力设备行业成为惯例,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石油欧佩克。超额利润,很多时候来自灰色地带,比如串谋、信息不对称、区域垄断等等。
6.最后的逼空,这篇文章很精彩,讲述1924年一家小公司的逼空故事,逼空者借了1000万美元(那可是100年前的美元,最富有的人只有4亿美元),几乎买完了所有的20万流通股(均价大概是50元一股),想全部高价卖给空头,赚一大笔、卖掉剩下的股票后还债,还能留下一大笔股票,这个假想过程是很美好的。但有好几个大问题,第一,空头是不是借了20万股的股票,如果只借了10万股,就算股价到100元,全部现金结算(差价50元),也只能回款500万元,事实就是只回款500万元。第二,手里的股票能卖多少钱,如果正常在交易所交易,股票价格差不多就是50元一股,手里还有20万股,可以卖1000万元。二者相加,净赚500万元。但逼空者没有想到的是,交易所居然让股票下市了!这种制度性倾轧,让逼空者没有一线生机。如果追寻根源,还是因为逼空者做得太过火了,让空头无处躲藏,还有一个原因是,逼空者是一个无名小子,如果是范德比尔特做这种事,可能结局是另一种。哎,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现实,顺道而为,不必参与这种赌博游戏,玩火者易自焚。
7.跳槽引起商业秘密泄露风险,这是商战中的一个古老戏码,在中国,几乎是毫无限制。先进企业员工跳槽到落后的竞争对手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社会发展中技术和管理溢出的重要方式,当然,某些签署竞业禁止、技术保密性特别强的行业除外。这个故事涉及的航天服制造是一个技术和工艺比较先进的行业,原雇主无法证明跳槽者确实泄露了商业机密,甚至对商业机密都没有明确定义就想法庭禁止员工跳槽,这确实有点过分,就像因为狗可能咬人,就要把所有的狗关进监狱一样,事实上,拴上狗绳就可以了。对跳槽者而言,经历过半年的法庭纠纷,终于懂得深思熟虑后才开口,免得飞来横祸。这也是法庭和诉讼的意义吧,通过辩论明事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8.英镑保卫战是最精彩的一篇,为读者讲述了汇率背后各种力量的明争暗斗。在17-19世纪英国实力鼎盛时,英国英镑本来是世界货币的“锚”,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和殖民地民族独立的打击,英国实力下降、美国实力大增,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石,英镑虽然居于次要地位,但依然是最重要的货币之一。1964年英镑保卫战就是在英国贸易逆差的大背景下,投机力量做空英镑,而美国协调巴塞尔俱乐部的欧美十多个国家央行为英格兰央行提供短期借款,以维持英镑汇率稳定的过程。从作者戏剧性十足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转,结合了实力、人性、制度的力量,作为保卫英镑的银行业人士,他们心中都有一股“气”,勇气,推动非正常决策流程,需要一个特别有勇气的领袖来带领,在这场决战中,美国担当了这位领袖的责任;而市场投机人士,也需要一股“气”,士气,没有士气,做套保的贸易商也不会跟进,无法与央行斗争。事实上,每一次应对危机,都需要这股勇气和士气,而支撑“气”的是以实力为后盾的信任、区分远见与短视的智慧、避免危机的成就感。
从这个故事,还能对货币价值的变化有整体认识,一个国家货币价值的决定性力量是它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背后包括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体现在贸易顺差还是逆差、对外赤字还是盈余、国内是通胀还是通缩、央行储备等等,这些具体经济数据的现在及未来变化趋势,都可能对汇率造成影响。汇率市场的多空力量非常复杂,央行、外汇大投机者、贸易商套保者、跟风的散户,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如治水,需要深刻理解水流动的原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把这条江水治好,为我所用而不是洪涝泛滥。即使是最自由的外汇,也不是毫无管制,任市场力量自由博弈,因为市场力量自带放大器,像“气”一般流动。力挽狂澜,有的时代,就是需要这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