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SNEC储能、氢能展观后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可能由于专业化程度更强的原因,相比较于5月份人头攒动的场面,11月的储能氢能展人数下降不少,进到场馆里面也不会“手机失联”了。展馆规模也小不少,相比5月份SNEC光伏展把整个上海博览中心包了下来,这一次只租了6个场馆,还不如在隔壁举行的“国际全印展”规模大,以至于经常有人参观储能展却走错到隔壁的。

现在这类展出的销售性质越来越弱,厂家来参展除了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更多是了解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看看别人的情况,谁谁谁的产品还是之前那几样,谁谁谁没有来,谁谁谁又有一些新的八卦啦,这些都是可以从展会中旁敲侧击了解到的,储能界的“春晚”变成为大家交流唠嗑的茶话会。

光伏由于发电时间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为“垃圾电”。随着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和光伏结合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新增光伏强制配储的地方要求。电池厂家不仅在电动汽车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储能展也有很强存在感。比亚迪不仅做电动汽车,还把刀片电池用在了储能上,展出了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

比亚迪魔方储能系统

蜂巢能源也发布了使用短刀电池的储能产品,瑞浦兰钧展出了10月份刚发布的320AH问顶储能电池。宁德时代虽然没有来,但是和宁德时代有密切联系的时代星云带来了他们的光储充检智能电站光轮 Nimbus系列。

时代星云光储充检智能电站

逆变器企业也很看重储能市场,固德威带来了“光伏+储能+充电”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很吸引眼球,光伏板可以当做顶棚,遮风挡雨的同时可以为汽车充电,一举两得,没有汽车的时候也可以充进储能里。

固德威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华为在手机、汽车、逆变器等多领域均有亮眼表现,本次储能展也带来了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

华为组串式储能系统

和最大输出功率600kW,最大电流600A,号称“一秒一公里”的全液冷超充,全液冷超充终端采用了智能识别和自适应调节的技术,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和电流,实现一次充电成功率高达99%。

华为全液冷超充

储能是当下新能源里最火热的赛道之一,但是展会上也有业内人士泼冷水,给早已入秋但是还可以穿短袖的上海带来一丝凉意,产能过剩的隐忧之声也不绝于耳。半年时间里,储能投标价下降了三分之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冲业绩、抢份额、报价跌破成本。一半春天,一半寒流,这就是储能行业的现状。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繁荣伴随着泡沫,产能过剩非常严重,风光储赛道成长之路高度相似,要避免一哄而上,新能源产业洗牌在即,唯有专业方能生存”。

“让系统更安全可靠,方案更高效经济”

储能展隔壁就是氢能展,各家氢能企业也带来了自己的最新产品。双良JSDJ S1系列碱性水电解槽新品正式发布,天合元氢也在展厅展出了旗下天擎碱性电解槽、可再生能制氢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和移动制氢站等展品。

天合元氢电解槽

隆基绿能三季报电话会议上,有券商代表提问李振国,为什么其他光伏企业都去做电化学储能,隆基不做?

当时李振国说:“从储能上来说电化学很好,但是储能也有很多形式,不同场景下有不同储能方式。氢能也很不错,隆基也看到了机会,从战略上研发上建立了这种能力。隆基也是氢能电解槽产能最大的公司,氢能还处于比较早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氢能上隆基相信自己有一定竞争力,所以没有在电化学上下太大功夫。隆基也会和优秀的储能企业合作,让解决方案更有优势。”

隆基氢能展台

电解槽制氢其实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那个时候主要用于潜艇上制氧。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长足进步,直到近些年各家才主动投入电解槽制氢的赛道?因为制约电解槽制氢发展的最大困难是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电力。电费成本占电解水制氢单位成本的70%左右,在不考虑碳关税的前提下,目前煤炭制氢的制备成本是绿氢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主要是因为目前绿电的获取成本还比较高,电解槽本身的降本空间并不是很大。

开幕当天,隆基氢能正式推出其“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隆基“绿电+绿氢”解决方案可以将新能源、电力电子、储能、化工、自动控制等多个专业进行系统集成,提供包括安全可靠、低LCOH的绿电绿氢项目设计、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测算、系统稳态/暂态仿真验证、高效可靠的全链条产品供应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隆基氢能制氢预处理装置

简单来说,隆基制氢所消耗的绿电不仅仅来自于光伏,他要做一个资源整合方案,实现光伏+多能互补,白天光伏发电,晚上风能发电,适时给储能充能,在用电负荷高峰期利用储能维持电力,半夜也可以利用较为便宜的火电,不仅削峰填谷平滑风光波动,避免大功率波动引起的频繁启停机,还能延长制氢时间,提高绿电利用率。

隆基氢能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

隆基氢能总裁马军提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绿氢是氢能行业发展全世界的共识,需要我们构建一个健康的绿氢生态,从核心产品出发、充分匹配波动性场景、推动系统智能化控制、从而通过“绿电+绿氢’的解决方案,让系统更安全可靠、方案更高效经济。”隆基的工作人员也介绍,有信心在五年内实现绿氢成本赶上天然气制氢的成本。

隆基氢能电解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