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解读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10

国家能源局在1月6日周五下班前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新能源规划和政策已经出了一大堆了,这次的蓝皮书又有什么不同?我总结了下面几点。

1.       对于风光持续装机的重要性几乎没有怎么再次强调,可以认为这已经是全社会共识了。蓝皮书大篇幅阐述了大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对于地区电力保障、尖峰负荷消纳、部分地区弃光弃风问题、传统电力设备应对复杂的电源特性、电力调度适应新的电力系统等问题。可见,我们现在的挑战已经由是不是要大量装风光,转移到了装了风光之后怎么保持系统稳定性。

2.       明确提出了发展的三个阶段:当前-2030,2030-2045,2045-2060。

3.       分布式电网和大电网共存。分布式电网本质就是就地消纳新能源,减少大电网统一调度和适配压力。本质就是让发电端和用电端物理距离尽可能靠近。高耗能产业链往西部转移(东数西算等)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风电是大方向。

分布式智能电网

4.       电力系统信息化、智能化。蓝皮书反复提到了功率预测的重要性。显然,当整个电网风光发电量比例的不断提高,准确预测短时和长时风光实际发电量成为电力系统其他元素管理的基础。

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示意图

5.       长时储能(超过1天的储能)在2030年后愈加重要。电化学储能(锂电池)已经是目前储能发展的主力。氢在长时储能会越来越重要,包括绿电制氢、绿电制甲烷、绿电制氨。抽水蓄能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2030年后发展将会趋缓。氢能容量很大,制氢灵活性也很大,将成为长时大规模储能的不二之选。

主要储能形式的储能容量和储能时长

6.       明确提出了核心技术短板:氢能、新型核电、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燃料电池、大型燃气轮机、高温材料。尤其是氢能,在蓝皮书的规划中在未来储能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我国锂电池技术和规模领先世界不同,目前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技术还远达不到世界一流,氢能生产、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各个环节都依赖进口。过早大规模发展有给老外做嫁衣裳的风险。好在氢能作为一个中长期发展目标,还有充足的时间。曾毓群离开ATL创立宁德时代也不就是10年前的事嘛。

总的来说,蓝皮书的定位就是短期内,埋头持续加大新能源(风光)装机,这是电网脱碳的根本。电网稳定性通过煤电改造和水电来支撑,配以部分电化学日内储能。

所以现在根本不用担心组件硅料价格变化,需求变化相应高高低低的。退一步从十年的眼光来看,现在的装机和发电量,离替换煤电发电量还远得很,规模也只是未来TW级装机的一个零头。就像我们家娃,这个月多长几斤,下个月少长几斤根本不用担心,早晚会破百的。

中长期来看,逐步形成分布式智能电网,缩短输电路径;规模化长时储能(氢能),作为解决风光波动性的储能终极解决方案,获得突破。

电力系统信息化则是贯穿短中长期的主题,软件一定是基于硬件之上的。不同比例的新能源装机量和用户负荷特性,需要不同的软件和算法来支撑。而短时和长时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则是一切电力适配和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新能源# #雪球星计划# $隆基绿能(SH601012)$ $明阳智能(SH601615)$ $国能日新(SZ301162)$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3-01-08 14:57

氢能源有什么好的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