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光伏协会光伏产业链论坛领袖对话纪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4

一体化趋势看来是行业事实,目前光伏一体化其中的机遇和风险有哪些?

隆基 钟宝申

行业发展的不协调不匹配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是普遍存在的,光伏行业处在蓬勃发展状态,青少年时期,因此市场对于光伏行业的发展预期不够准确,这导致了光伏行业发展的不平衡。短期导致盈利空间提高,这是一个市场经济下比较正常的现象,没有太多可以细说的地方。盈利空间体现出来大家都会去追求利润,这样会提高供给,满足市场需求。供不应求的时候谁付得起钱谁就能保证供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链会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虽然存在不确定性及不确定性,但是还是要对未来需求做预测,合理规划自身业务。作为管理层,要对企业员工,要对企业负责。

其他产业,汽车行业一体化居多专业化少,手机一体化少专业化多,这与行业性质有关。一体化程度也有差异,有事无巨细包括辅材什么都做的,也有抓住关键几个部分做的,这需要企业明白自己差异化能力是否足够和领先优势在哪。自身没有优势的领域要找优势企业协同。每个企业对垂直一体化都有自己的认知。

正泰 陆川

外部因素(俄乌冲突)大幅推动了光伏需求。俄乌、疫情使得原材料大幅度涨价。欧洲电力价格的暴涨保证了欧洲需求端需求的旺盛。国内的终端电价采用的是类似于计划经济的管控方式,电价不涨价原材料涨价,使得国内地面终端需求有所减缓。硅料暴涨新玩家进入,受产能扩张周期影响,新进入的产能影响的是一年半之后的市场价格。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行业,考验的是管理层对于趋势的判断。

对于技术的变化,现在P型N型、TOPCon HJT互相竞争,日后如果明确道路,会带来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明确技术产能的扩张。在当下供应竞争的情况下,垂直一体化能保障供应,同时垂直一体化能使得新技术更快落地。在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垂直一体化能更好建立起原材料追溯体系。但是供应完全过剩的时候,垂直一体化就会体现出劣势,这时候比拼的是精细化运作,对企业管理层要求非常高。要理性看待垂直一体化,不能盲目跟风。

亚洲硅业 王体虎

能源安全是一国之重,光伏行业内老玩家抢占市场份额,外来资本大量进入,这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要理性看待。光伏是不连续能源,如果不解决大规模储能问题,光伏产业的天花板不会太高。应该建议政府和投资者更多关注投资效率高、安全可靠的、成本低的储能产业,而不是资本大规模扎进光伏产业本身,只有解决储能短板,光伏产业才能迎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对于多晶硅环节资本大规模进入应该保持谨慎态度。

终端市场是制约所有制造企业的瓶颈,只有在市场需求好的时候垂直一体化才是一次机遇,可以抵御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市场不好的时候,垂直一体化企业如果任何环节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负担。

光伏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及对老产能更新的贡献?

天合 高纪凡

05年左右拥电池为王,后来拥硅为王,再后来拥硅片为王、拥玻璃为王,现在又是拥硅为王,产业链任何环节都有可能成为关键紧缺。但是从来没有拥组件为王的。组件环节是面向终端用户的,以用户为中心,现在产业生态需要提升。未来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是构建以用户为核心的生态体系。这是任何行业发展到3.0阶段之后的基本特征。

光伏产业发展方向:让终端用户发电系统创造更大价值。效率提升是光伏发展的第一支撑点,这是未来20年行业发展的重点。第二支撑是大尺寸,从155-210,通过大尺寸提升终端价值,前提是维持大尺寸的长期可靠性。第三支撑是解决方案,未来产品运用越来越广泛,现在光伏从地面电站走向高海拔、海上、高温地区,能够安装的环境越来越多,如何构建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优安装方案对于光伏企业来说是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

一道 刘勇

目前提到光伏的创新,往往提到的是电池技术的创新,对于上下游的创新谈论得不是很多。用户端的价值来源于度电成本和投资收益率,系统集成带来的价值超过了光伏组件本身的价值。应该全方位看待光伏创新。从降低成本来说,组件需要更薄硅片和更便宜的支架,这些不一定是创新,但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目前N型是大趋势,相应的原材料、技术都需要一定的创新来匹配N型带来的机遇。

对于光伏企业走出去的看法?

晶科 李仙德

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和规模化的产能,虽然欧美现在出台了扶持本土制造的政策,但是目前中国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光伏已经进入平价化市场,不会因为欧美政府的支持就能冲击中国光伏制造。以前光伏走出去主要是规避双反、201、301等贸易保护性政策,短期来看海外产能有一定的竞争力,长期来看海外有政策变化带来的成本压力。海外产能落地第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地域政治,突破贸易壁垒,要关注政治的风险。还要考虑工业是否有基础及人力、物力等投资成本。对于海外投资要持有谨慎态度。

阿特斯 庄岩

阿特斯最早在加拿大,海外设厂出发点不是机遇,而是获得市场准入的方式。目前阿特斯的海外设厂大部分都是成功的,在加拿大、巴西、越南、泰国成功,但是在马来西亚、印尼台湾、台湾不太成功。综合来看,光伏产业历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贸易壁垒:双反、201和301及新疆人权、绿色壁垒(马上要产生)。目前欧洲对于碳足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这三种竞争壁垒,海外投资海外设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海外设厂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地缘政治因素。需要相对集中的、长久的建设大基地,这个国家是不是和中国有互补性。第二是国家的人力物力是否足以支持,比方说印度的电力不够,东南亚工人素质不一定行,以及政府的工作效率及廉洁程度。美国制造是最特别的。美国政府现在下力气想在美国本土做光伏产业的一体化。如果在美国做全产业链投资,需要考虑的情况非常复杂,第一完整的产业链建设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十年之内有可能遇到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进口问题,会不会进一步出现商业壁垒是一个不确定性的风险。第二怎么计算固定资产投入是一个问题。组件厂好一点,如果往上游发展,可能固定成本是中国的两三倍。这么高的投入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在五年内收回成本(设备有效寿命是五年)。在美国制造,到了终端客户手里成本非常高。中美脱钩不是马上发生的事情,需要比较长的过程,美国的目的是孤立中国而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在产能的设立上,中美双方都会有一个妥协的过程。最终美国会发现有一些产业链的环节不适合美国,还是要在第三方国家寻找解决方案。这需要中国的光伏产业在海外建立基地,这不能是一个短期的打游击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环节。不能只看光伏的海外投资,还要考虑储能的海外布局。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光伏企业如何面对合作共赢的需求,中国光伏企业如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内卷的生态对光伏产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隆基 钟宝申

目前贸易环境对光伏企业来说压力很大,美国的政策不断变化对于光伏企业来说面临着客户订单交付的违约风险。美国企业一般签3-4年的长单,美国政策多变使得光伏企业如果在签单的时候法律考虑不够充分,有很大的损失风险。要和政府多沟通,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多倾听贸易伙伴的观点,对于对方合理的诉求给予满足。真正让大家理解合作共赢才能给大家彼此带来机会,对于有贸易壁垒的国家,对话沟通才是最有效的办法。要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客户的资产安全和收益保障。行业在这方面要有自律,失去了客户的信赖很难挽回,质量是制造业的金字招牌。要利用中国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做更好的产品,这是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具有优势最重要的支撑。

#雪球星计划# #光伏# $隆基绿能(SH601012)$ $天合光能(SH688599)$ $晶科科技(SH601778)$ 

全部讨论

2022-07-24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