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朱贰哥: 谢谢分享//@朱贰哥:回复@朱贰哥:有些人喜欢简单粗暴直接要致富代码,其实下面这些才是最主要的,我会反复研读思考。有些投资是赚宏观的钱,如周期复苏、供给侧改革;有些投资是赚估值的钱,如互联网、新兴行业;有些投资是赚业绩的钱,慢就是快。条条大路通罗马,哪类风格资产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占优,是市场的规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准。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积累,我觉得自己要从自下而上的选股中跳出来,要多从行业比较层面去思考如何把未来几年最好的行业找出来。我自己构建了一个行业比较框架,涵盖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模型与之相对应的是周期、消费和科技。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在这三个领域均有研究基础,体系上不存在明显短板。
第一类是周期类资产,如金融、地产、基础化工、有色建材等,他们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行业供需影响非常大,需要跟踪很多的数据,包括月度、周度的高频数据,属于偏宏观层面的数据驱动研究。
第二类是大消费行业,这类资产的特征是供需格局比较稳定,需求相对稳定。行业景气是驱动行业需求的主要原因,宏观政策层面对行业需求影响偏弱一些,周期会长一些。这个链条是偏中观层面的行业景气度研究。
第三类是科技类行业,如计算机、电子、通讯、传媒、军工、创新药等,科技类行业的研究需要渗透到行业里面。一是因为科技方向的细分行业比较多,计算机有硬件、软件等,电子有PCB、半导体、设备,不同子行业之间的表现差异比较大,子行业内部不同公司的收入、利润情况等也会有差异。二是这类资产受宏观和政策的影响都比较大,但同时也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需要把里面各个行业的产业趋势,供给格局要抠得更细一些。
我自己觉得现在这种宏观经济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如果单纯自下而上选股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很多人选股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公司成长性不错,公司也还可以,不管行业的产业趋势如何,愿意配比较重的比例,这是自下而上的观点。但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公司当时买的时候觉得估值还比较合理,买完之后业绩确实也成长,最后的问题是估值下降了。这种资产没有给你带来很好的预期收益。
我也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思考估值变化的源泉到底是什么,这是比较关键的。估值变化的源泉初步的结论跟产业趋势有关系。其实最好的组合不是赚公司成长的钱,而是赚产业趋势的钱,只有在产业趋势快速兑现的时候,龙头公司的业绩和估值都会双升,带来戴维斯双击。
如果不看行业趋势,单纯看公司业绩增长。有些公司业绩增长比较确定,比如一些地产龙头公司业绩增速在20%以上。但是为什么买入这些公司不赚钱,因为估值从原来的10倍下降到了现在的6、7倍甚至是4倍。
估值的变化跟宏观的产业趋势有密切关系,大家基于宏观预期判断未来哪些行业会有未来,大家不愿意给产业处于下行趋势的公司高估值。就算你短期的业绩非常漂亮,如果行业在走下坡路,这类公司的估值很难逃离行业均值太远。很多阿尔法的投资机会都来自于行业配置,而行业配置要基于产业趋势变化带来的盈利趋势变化。我一直是在市场中找相对业绩增速比较快的资产,我喜欢做这个选择。因此,虽然我的组合现在重仓科技,但我的眼睛不会只盯着科技,我还是在不断地比较行业和产业之间的变化,在找其他资产的机会。未来,我的组合不会永远只投科技,只是这个阶段从业绩出发,科技是增长最确定的资产,所以这个阶段配科技。
我觉得主动管理的Alpha会有两种:一种是行业中性,依靠精选个股战胜指数,跑赢基准,建立Alpha;另一种是做行业配置的阿尔法,非行业中性,靠对产业链的深入调研,找到需求扩张的行业,只要你对产业趋势判断正确,选出来的公司业绩符合你的预期,理论上这种Alpha是可以赚到的,它跟管理规模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做行业配置规模的上限也可以大一点。
"在我的组合中主要有两类资产:第一类是稳定成长的核心资产。核心资产的特点是产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行业格局清晰,每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龙头公司的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宏观经济处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核心资产的需求受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小,行业整体需求保持中高景气状态,龙头公司每年能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这类标的作为基金组合的压舱石,保证中长期稳定的收益率;第二类是效率资产,也就是供需格局发生变化的行业。我认为这是A股市场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效率资产的特点是新的需求边际变化导致行业预期快速提升,或者是供给快速收缩、需求平稳导致需求集中。这种资产往往基本面逻辑清晰、需求爆发的持续性比较长,是值得中长期重点配置的赛道。A股历史上的苹果产业链、安防龙头、CDN带宽、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等,都出现过因供需格局发生的变化,催生了龙头企业的股价大幅提升。
我会在效率资产和核心资产之间动态调整配比。如果总体效率资产处在比较好的位置,未来业绩增长的趋势比较确定,自己的把握比较高,效率资产的比重就会高一些;如果市场短期过热或者股票涨幅超过潜在的业绩增长空间,出现泡沫化阶段,就要开始警惕,降低效率资产的持仓比例。不过,科技板块中也并不全是效率资产,供需格局稳定的行业,如计算机、IDC属于核心资产;供需格局变化的资产属于效率资产,如芯片设计。
在不同经济周期、不同市场阶段,哪些资产最受益,这个是变化的,比如某个阶段消费类资产是效率资产,某个阶段周期类资产是效率资产。投资框架不会变化,但按照这个框架选出来的资产是动态变化的。
"我的投资体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投资框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我会根据宏观判断(高频数据、月度数据、季度数据)、政策边际变化(主要包括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结合微观逻辑(市场风险偏好、短期事件、调研数据等)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行业打分得出一个中观行业比较的定性结论。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我再结合微观定量研究,例如行业变化、政策变化、专家调研、上下游验证等方式,分析行业供需边际变化与竞争格局,判断行业的成长趋势,确定重点关注的行业。
第三步,根据行业供需格局变化,我将看好的行业分成两类资产:一类是效率资产,供需格局变化大,另一类是核心资产,供需格局平稳但成长趋势较好。
第四步,在看好的行业中挑选出重点跟踪和研究的公司,并结合标的在某种情景假设下的盈利预期与历史估值百分位,确定效率资产与核心资产的权重,并动态调整。
引用:
2021-01-30 10:50
估值变化的源泉初步的结论跟产业趋势有关系。其实最好的组合不是赚公司成长的钱,而是赚产业趋势的钱,只有在产业趋势快速兑现的时候,龙头公司的业绩和估值都会双升,带来戴维斯双击。 (进化后的刘格菘更侧重于从行业入手深度跟踪研究产业链的机会,自上而下选择行业龙头股,从其现在重仓个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