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4喜欢:9

稀土是怎么做到亏损的?

一季度,中国稀土毛利率4.3%,收入三个亿,亏损2.89个亿。

一季度,北方稀土毛利率7.66%,收入57个亿,扣非净利润近乎0。

一季度,盛和资源毛利率0.1%,收入28.8亿,净利润-2.16亿。

稀土,不管是从资源上,还是从冶炼技术上,我们都是遥遥领先啊。

这些稀土公司,资源基本是自有的,技术都是全球领先的,除了国内几个公司有点竞争,在全球几乎没有竞争,可以算是垄断低位,是可以卡人家脖子的。

但是,你能想得到,这么优势的行业,这么有竞争力的行业,资源自主技术自主的行业,能卡别人脖子的行业,竟然是亏损的?

$中国稀土(SZ000831)$ $北方稀土(SH600111)$

精彩讨论

大A幼稚园园长07-01 12:25

很简单啊,工信部 稀土办有人不希望我们的战略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在稀土大涨的时候,突然说要管控稀土的价格,然后又大量的发配指标,贱卖出口到国外。所以才会这样。美起名曰:为了下游新能源。现在国务院的这一法令明显是为了在供给侧减少供给,提高稀土的价格,作为战略资源不能贱卖给资本主义国家。这么重大的利好,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两点:一、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必须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二、稀土不能被贱卖。以后不管轻重稀土经过整合肯定会形成垄断局面,长期绝对是重大利好的。工信部和稀土办某些人的错误信号已经被国家最高层面出来纠正了。亏损只是之前的错误结果,绝不能用静止的目光看待发展的问题。

好德07-01 12:12

挖槽,毛利率才4.3%,这是毛利率,该死的混蛋

长风万里一送秋雁07-01 12:46

资本市场和稀土的本质完全一样 内外勾结 贪腐买办

不卖就涨停07-01 12:08

和光伏一个逻辑啊,恶性竞争,西方汽车人家暴利利几十年

混沌投资88807-01 13:37

中国卖啥啥便宜,中国买啥啥贵,历来如此,没毛病呀!

全部讨论

07-01 12:12

挖槽,毛利率才4.3%,这是毛利率,该死的混蛋

很简单啊,工信部 稀土办有人不希望我们的战略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在稀土大涨的时候,突然说要管控稀土的价格,然后又大量的发配指标,贱卖出口到国外。所以才会这样。美起名曰:为了下游新能源。现在国务院的这一法令明显是为了在供给侧减少供给,提高稀土的价格,作为战略资源不能贱卖给资本主义国家。这么重大的利好,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两点:一、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必须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二、稀土不能被贱卖。以后不管轻重稀土经过整合肯定会形成垄断局面,长期绝对是重大利好的。工信部和稀土办某些人的错误信号已经被国家最高层面出来纠正了。亏损只是之前的错误结果,绝不能用静止的目光看待发展的问题。

资本市场和稀土的本质完全一样 内外勾结 贪腐买办

07-01 12:08

和光伏一个逻辑啊,恶性竞争,西方汽车人家暴利利几十年

07-01 12:07

硅料也是 太阳能板也是 风机也是 碳酸锂也是。
我们不赚钱,交个朋友

07-01 13:16

我也一直很好奇,物以稀为贵,稀土却贵不起来

07-01 13:37

中国卖啥啥便宜,中国买啥啥贵,历来如此,没毛病呀!

07-01 12:22

公司是亏损,可人家高管老赚了

07-01 12:58

有内奸

今天 05:57

很多人对于稀土的认识是模糊甚至完全错误的。简单 Google 一下资料,就可以得出稀土资源具有下列特征:1、稀土不“稀有”,稀土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是 0.016%,其中最常见的铈(Ce)、镧(La)、钕(Nd)等的丰度与铜、锌等常见金属相当,铈约为 66ppm(百万分之一)、镧为 39ppm、钕为 33ppm。稀土之所以被称为“稀土”主要是因为分布分散,往往以低浓度分散在各种矿物中,提炼的技术壁垒并不高但比较麻烦,整个提炼过程包括矿石开采、选矿,通常的方法有浮选、重选和磁选、冶炼:主要包括酸浸法:即使用硫酸、盐酸等将稀土转化为可溶性盐,第二种是碱分解法,接下来分别是溶剂萃取、沉淀、焙烧和精炼。整过工艺没啥难度但步骤比较多所以成本并不低,尤其是采取酸浸法(我国主要采取的方式)会带来大量污染,十几年前我曾经去江西调研过稀土冶炼,当地的生态基本上被污染到触目惊心的程度。2、从全球储量分布看,中国第一,占全球 30% 左右,巴西 22%、越南 18%、俄罗斯 10%、印度 5.5%、澳大利亚 3.4%。3、从产量分布看 2023 年中国占 60% 以上,但曾经占比超过了 90%,这几年因为涉及到产业链安全问题,国外增加了一些产量。中国以前之所以产量超过了 90%,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来形容是中国靠低廉的成本(尤其是当时在国内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国外极其昂贵的环保成本)把全世界的竞争对手“卷”死了,卷到了何种程度,毛利率低于 10% 的惨不忍睹的状态。现在因为考虑到产业链的安全,产量分布上,美国已经占 15%,缅甸 10%、澳大利亚 8%、印度 1.5%,既然涉及安全,那么成本就是退居二位的考量因素了。4 使用范围广泛但市场规模狭小,特别是伴随电子产品包括目前电动汽车、电池和风能等的发展,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稀土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既然类似“味精”,其整个市场规模其实是非常小的,整个产业链加起来,2023 年 80 亿美元,很多人对这个数据没概念,我拿整个消费电子的数据做一个对比,我没有查最新数据,就以我记得住的几个数据为例,2019 年,整个半导体材料是一个大约 380 亿美元的市场,主要由日本和瑞士的几个企业霸占,接下来的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大约是一个 3800 亿美元的市场,头部设计被美国企业把持 80% 市场份额额,而代工生产环节几乎由台湾企业占领,再接下来的下游消费电子大约是一个 1.5 万亿美元的市场,其中 70% 分布在东亚,而东亚市场的 70% 又由中国占有。在从半导体材料一直到最下游的消费电子的整个产业链中,中国确实挣钱不多,但拉动了接近 1 亿人的就业。在此多说几句,中国半导体进口的逆差是所有行业中最大的,超过了石油进口,数据不假,但认识不一定全面,为啥呢?因为半导体作为“中间商品”被进口了,但又通过包含在出口商品的消费电子又卖到了全世界。这其实刚好见证了亚当斯密的洞见,他在《国富论》中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财富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按他的观点,一是靠社会分工,二是靠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国际贸易,二者的合力会让不同地域的“比较优势”得以彰显,所以大家都富有了,整个过程不是零和游戏。同样以稀土为例,一个 8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即使增加十倍到一个 800 亿美元的规模,整个从半导体材料到下游消费电子的市场规模在 2019 年接近 2 万亿美元的规模,不能消化这 800 亿吗?当然能够,但如果达到这个规模还有中国什么事情吗?我觉得没有了,因为如果达到这一步,大概率是以安全为名义,已经将中国稀土产业屏蔽在外了。仅仅以稀土行业大概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只要给一点时间,世界消费电子产业链是可以离开中国稀土的,但是中国的稀土产业链是离不开世界市场的,因为你离开的时候你已经死了。至于说中国可以用稀土“卡脖子”,那我只能说你想多了,但是你如果还想和我争论,我只能告诉你,我不接受争论,但我承认:你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