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非小细胞肺癌ALK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EGFR基因突变和ALK重排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的概率为35%,ALK突变的概率为5%。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的形式有过量表达、发生点突变、与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等。ALK基因编码对ALK受体酪氨酸激酶,其突变能导致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通常被称为“钻石突变”。临床上常见于不吸烟的年轻肺腺癌患者,通常与EGFR、KRAS突变的发生互相排斥。本文重点讲述ALK阳性NSCLC靶向治疗药物。

目前针对ALK突变的靶向药物有:一代靶向药克唑替尼(Crizotinib),二代靶向药包括色瑞替尼(ceritinib)、艾乐替尼(Alectinib)、布格替尼(Brigatinib)以及三代的靶向药物劳拉替尼(Lorlatinib)等。

1.克唑替尼(Crizotinib)——第一代ALK抑制剂

克唑替尼(赛可瑞)是由辉瑞公司研制的抑制Met/ALK/ROS的ATP竞争性的多靶点蛋白激酶抑制剂,是第一代ALK抑制剂。2011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ALK突变的肿瘤患者,2013年辉瑞进入中国市场,中文品牌为赛可瑞。2016年3月11日再次被FDA获批用于ROS1检测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临床效果: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客观缓解率达60%,无进展生存期为10.4个月,显著改善并延长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对于 ALK 重排的 NSCLC,克唑替尼比化疗具有更大的临床获益。但是克唑替尼对入脑效果并不理想。使用克唑替尼的患者往往在1-2年内出现耐药,如ALK发生C1156Y和L1196M基因突变。

服用克唑替尼常见副作用:视力问题(视力模糊,双重视觉等)、恶心、腹泻、呕吐、肝功能异常等。

2.1色瑞替尼(ceritinib)

2014年4月29日,美国FDA批准诺华生产的色瑞替尼(ceritinib)上市,用于经第一代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恶化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

临床效果:研究表明色瑞替尼对C1156Y具有良好的活性。一项开放性3期研究ASCEND-5中,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研究人员发现,与化疗组相比,色瑞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有显著改善(5.4个月vs1.6个月;风险比0.49;P<0.0001)。

常见副作用:色瑞替尼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84.7%)、恶心(68.8%)、呕吐(66.1%)以及ALT(60.3%)和 AST 升高(52.9%),有患者表现出色瑞替尼的副作用比较大,必要时可以减少用药剂量。

2.2布格替尼(Brigatinib)

布格替尼(布吉他滨)一种新型的ALK和EGFR双重抑制剂,可抑制ALK的L1196M突变和EGFR的T790M突变。2017年4月29日,美国FDA加速批准了武田制药Brigatinib(AP26113)上市。该药属于第二代ALK抑制剂,用于治疗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进展或不耐受的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临床效果:2016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即将患者1:1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每天口服Brigatinib药物90mg,B组患者前7天每天口服Brigatinib药物90mg,后面加量到180mg,两组人群的ORR分别为46%/54%,A组有一例证实的完全缓解,B组有五例证实的完全缓解,中位PFS分别为8.8个月/11.1个月。

常见副作用:布吉他滨最让人担忧的副作用是早期肺炎。单次给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偶尔会出现呼吸衰竭。

2.3艾乐替尼(Alectinib)

艾乐替尼(Alectinib)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高选择性抑制剂,在ALK阳性NSCLC的治疗中显示出系统性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功效。2015年12月,美国FDA批准罗氏的艾乐替尼上市,用于克唑替尼耐药或者副作用不耐受的ALK融合的肺癌患者。2017年11月7日,美国FDA再次批准艾乐替尼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对色瑞替尼和布格替尼,艾乐替尼入脑效果更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上市。

临床效果:艾乐替尼效率比克唑替尼强很多,可对抗大多数的ALK激酶区突变,且对脑病灶控制较好。2016年ASCO会议上报道了一项研究,艾乐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无进展(PFS)显著优于克唑替尼。克唑替尼的中位PFS为10.2个月,而艾乐替尼的中位PFS要大于20.3个月。相比克唑替尼,艾乐替尼使得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66%。

常见副作用:疲劳,便秘,水肿,肌肉疼痛,咳嗽,皮疹,恶心,头痛,腹泻,呼吸困难,背痛,呕吐,体重增加和视力问题。患者通常能很好地耐受住艾乐替尼,不会因为副作用而减少剂量。

3劳拉替尼(Lorlatinib)-第一代ALK抑制剂

劳拉替尼是新一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从整体来看劳拉替尼属于三代第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可抑制克唑替尼耐药后的9种突变,具有较强的血脑屏障透过能力,入脑效果较强。2017年4月27日,美国FDA批准辉瑞的劳拉替尼Lorlatinib用于二线治疗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劳拉替尼是可逆的ALK抑制剂,是ATP竞争性ALK和ROS1的抑制剂。目前尚未在中国上市。

临床效果:2016年6月5日,辉瑞在ASCO会议上公布了该药的I期和II期临床研究数据,该临床试验最终确定的给药方案为每日1次100mg,患者的总应答率为46%,3例实现完全应答,16例实现部分应答,中位PFS为11.4个月,另外还显示出缩小转移性的脑部肿瘤体积的效果。

常见副作用:至少28%接受色瑞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恶心、转氨酶升高、呕吐、腹痛、乏力、食欲减退以及便秘等。

劳拉替尼可以用于克唑替尼耐药的所有位点突变似乎都能抑制,貌似无敌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名患者治疗经过,该患者首先使用克唑替尼,耐药后检测发现了C1156Y,但是这个患者对二代ALK抑制剂没有应答,不得已使用劳拉替尼,但是后面新出现的L1198F导致对劳拉替尼耐药,看似山穷水尽,结果发现L1198F突变与克唑替尼结合更好,逆转了C1156Y的作用,患者可重新用回克唑替尼。

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ALK抑制剂的耐药问题,从而使ALK阳性NSCL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相关药品信息及免疫治疗药物PD-1的问题,请关注印卡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