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些事,钱少也能炒好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市场上永远机会多多,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们总喜欢说自己没时间,自己很忙——但其实绝大多数的人如果愿意的话,是可以拿出很多时间来干点工作以外的事情的,重要的是克服惰性。


?【投资起源“钱少的时候,需要去炒股做投资吗?”?

问:您哪一年入市的有多久了?这些年下来整体收益如何?

金融菌:我是在2010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入市的,至今6年的“骨龄”;倒是没有细算过收益率,而且中途一直陆陆续续在增加资金,真正实现收益主要还是近3年左右的时间,估计入市以来大约赚了2到3倍吧。问:您现在管理几位数的股票资产?预期年化收益率是怎么样的?金融菌:我现在管理6位数的股票资产,预期收益率20%。股票资产占到投资资产(流动资产)的七八成左右。

“钱少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克服惰性”

问:一部分老股民提到,在资金不多的时候更应该专注与本职工作,而不是去投资。对此您怎么看呢?

金融菌:我觉得这不矛盾吧,人们总喜欢说自己没时间,自己很忙——但其实绝大多数的人如果愿意的话,是可以拿出很多时间来干点工作以外的事情的,重要的是克服惰性。我自认为本职工作做得不错,公司领导有业务需求总会先想到我;而工作以外,我基本把可以利用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做研究了,我这么做不仅是因为我喜欢研究公司,也是因为我认为我必须这么做——一个普通人想要取得超过其他人的成绩,要么运气十足,要么就得付出十二分的努力,而作为一个好胜心很强但运气不难么强的人,我觉得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问:您从事什么工作的?工作对您的投资有什么帮助吗?

金融菌:我学的金融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金融机构工作,我觉得有两件事对我影响比较大:第一件,我刚毕业的时候,做了近两年的报表类工作——比较无聊,而且时间比较充裕,于是我当时就开始找各种投资相关的书籍来看,想学习点不一样的东西,话说我上学时候其实是没这么勤快的,毕业以后可能是因为压力变大了吧,拼命想多掌握更多的技能,后来干脆把CPA也考了,这段时间算是打下了我投资的基本功;其二,我后来又做了两年的银行零售业务,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感触是做事要认真仔细,因为银行是容忍不了半点错误的,想不犯错误就要事前多想多看,不能等着出了问题再去想解决方案,因而我投资风格偏保守,事前多做功课,想明白之后再出手。

问:肯定会有网友问,你天天写那么多分析文章,关键是买了吗?

金融菌:我认为投资的主要精力需要用在挖掘标的上,市场上永远机会多多,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些人说,金融菌你分析了这么多公司也没见你买几个啊?其实我觉得在找到了足够多潜在的金矿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好价格出现,不见兔子不撒鹰~

【投资历程】“我投资路上的三个阶段”

问:您的投资之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投资理念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初入股市股票是代码,草木皆兵如惊弓之鸟

金融菌:第一阶段其实就是为了交易而交易,看K线,看指标,看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如惊弓之鸟般四处乱飞,然而一旦真的大幅被套住,反而会开启“价值投资”模式,死了都不卖。这个阶段,股票于我只是一串可以交易的代码。就像我最开始说的,我的投资之旅开头异常华丽,精准狙击,适时退场,然而,我不到一个月就忍不住手痒再次入场了…结果不言而喻,被套了个结结实实。这时候第一阶段的特性在我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根本不关心买入的公司是在做啥,为了交易而交易,不在意公司价值,越买越多,也越亏越多。

算命投资转向“估值”投资,捕捉大块头长线股

第二个阶段,由“算命投资”转为看估值。在这个阶段,由于我工作的强度开始加大,闲暇时间有所减少,再加上保守态度使然,我开始按照估值找合适的长线投资公司,在这个阶段,我主要的持仓是银行,水电和消费类公司,基本市值没有低于200亿的,全是大块头。这个阶段大约是从2013年开始的,直到去年年底。大块头们走的很慢,但也走得很稳,基本是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银行和水电让我在后来的牛市里获利颇丰。

偏爱冷门股,改进完善交易体系

我投资的第三阶段,从去年年底开始,也是个偶然的契机,在雪球围观各种大神近三年以后,我觉得我也可以在闲暇时间开始试着做点公司分析,然后就开始尝试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我发现之前工作学习中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而且我真正擅长的,其实是挖掘信息。现在我喜欢寻找冷门股,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我认为基本面是基础,公司的财报中蕴含了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载体是人,找到问题,理解问题,利用问题才是投资的关键。这阶段,我开始尝试对我的交易系统进行改善,以确定性强的低估蓝筹为底仓,再配以挖掘出来的进攻性更强的成长型企业,根据他们的确定性程度以及估值分配仓位,分散持仓,按估值轮动。目前来看,我这个策略的效果还可以,不过还需要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问:您2015年的投资收益如何?6~9月大股灾期间您的净值回撤大?

金融菌:去年全年收益率大约在50%左右,股灾阶段我手里还是那一把大块头,持仓比例大约在6成左右,主要的持仓是在银行股和医药股($华东医药(SZ000963)$$恒瑞医药(SH600276)$)上,当时其实我也认同牛市还没结束,至少银行股PE要普遍来到10~15的区间;这个想法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我的收益,但好处是在股灾阶段,最大回撤也就10%左右。

【投研理念体系】“深度挖掘,分散持股,估值定仓,波动降本”

问:能概括地介绍下您的投资理念和投资体系吗?

金融菌:深度挖掘,分散持股,估值定仓,波动降本。首先,我认为我的特长在于可以深度挖掘信息,而且也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和整合信息,因而我在投资中需要充分发挥这个特长,去没人的地方,找受冷落的公司,等待他由冷变热再逐步退出;另外,我持股相对分散,单股持仓一般不大于20%,一般来说,同时至少持有6到8个公司,且持股的行业也比较分散;再次,我会根据不同公司的估值来确定仓位,估值我会横向比(行业平均),纵向比(历史数据);最后,我会伺机通过T和波段操作来削减成本。有很多传统的“价投”是不相信波动降本这件事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当我买入的时候,我一般会设定3到5档的买入区间,金字塔形建仓,而当我卖出的时候,我也不会一把梭哈,而是循序渐进逐级卖出。以最近的华兰生物为例,以我对公司业绩确定性和资产质量的理解,我认为可以给予他35~45倍PE的估值区间(按全年业绩),当估值来到40倍PE以上,涨得越多我卖的越多,但当公司重新回到40PE以下时,我还会逐渐接回来,当我完整的完成一波操作,自然成本也就会下降了。而如果华兰生物不但不回落,反而开始冲击50倍甚至更高的市梦率,那也证明公司已经不是我这种偏保守的怂人该继续参与,刀口舔血的了,毕竟现在来看,当初买入时对应的PE也不过25倍左右。

问:您当前的投资风格偏向那种?

金融菌:目前来看,我的投资风格偏价值向更多些,同时兼顾成长;我认为,价值和成长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何发现机会,在合适的价格,买入足够多的仓位才是投资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问:您的投资体系中,选股要素中基本面占到多大比例?

金融菌:我觉得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是基本面,我认为基本面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公司财务状况、所处行业前景、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公司管理层情况(包括高管进取心、股权治理、激励方案等)、公司估值等;这些因素构成了我选择一家公司8成甚至9成的理由,基本面存在瑕疵的话,无条件一票否决。剩下因素的则是市场情绪,我不喜欢人声鼎沸的地方,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情况下,一旦市场关注度过高,我也会选择规避,尤其是小盘股。

“发现确定性的共性:一定时间内(2~3年内)别人无法复制”

问:前文中提到,您喜欢找冷门股,寻找确定性,能讲讲您对投资中“确定性”的理解吗?怎样提高确定性?

金融菌:其实所谓的确定性很简单,比如一家公司技术水平远超国内同业公司,他的产能准备的够充足,那么在行业开始抬头的时候他就必然会占尽优势;又比如一家公司拥有稀缺的资源(比如优质的水力资源,全国就那么几处),别人没法复制,而大势又有利于他(利率下降,水电投资下降),那么他未来几年的表现必然强于绝大多数公司;确定性形式多样,需要你去观察寻找,但共同性在于:一定时间内(至少两三年)别人无法复制。其实想要提高确定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看多想,寻找存在类似特征的标的,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未来是100%确定的,因为没风险即等于没收益,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赔率下赌注,期望值越高,投入的仓位越高。

问:您提到对交易系统进行改善,配进攻性更强的成长型企业。这里的进攻性如何理解?

金融菌:我信奉业绩为王,因而在我的定义里,进攻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行业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公司发展速度进入快车道,甚至可能只凭借一两款爆款产品就快速建立了竞争优势的情况。大公司在风来了的时候当然也会改善业绩,但其基数较大,不太容易出现发展速度发生大幅提升的可能。

问:您提到自己是偏保守的投资者,在投资体系和交易体系中,并没有感受到您是个保守的投资者啊?

金融菌:我觉得我自认保守主要是来自以下几个因素:

1.重视财务状况,存在财务瑕疵直接Pass;

2. 深研基本面,看不懂的公司数据再好看也不做;

3.分散持仓(至少6到8个公司),看赔率定仓位;

4.只做估值回归,开始出现泡沫即逐步减仓;

5.能忍,我的组合调仓很多,但其实基本都是T,一只股票只要基本面和估值状况没发生改变我可以一直持有。

【投研学习】“医药行业研究提升的经验:看这些”

问:您现在的投资研究范围主要偏向哪方面?

金融菌:我现在主要研究的是医药和汽车相关的板块;医药行业我主要关注血制品和CRO行业,这两个行业未来3年都会是主旋律,确定性强,不过目前人气过于旺盛,已经都不便宜了,我会继续等待机会。汽车板块其实我会比较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领域(非锂电池),拥有核心技术并且业绩长期稳健增长的个股会长期受益——新能源汽车至少在未来5年内是一个重要的主旋律板块,不过现在大家的关注点主要还是集中于锂电池领域,如果深度挖掘,未来这个领域的上下游一定会出现很多更多亮眼的投资机会。另外,对于产能扩张带来业绩增速提振的冷门行业,我也会不断挖掘——我比较偏爱在中长期产生需求后,由于产能优势而一定时间内构成护城河的企业,这类公司并不拘泥于某一领域,需要不断挖掘确认。

问:您并非医药科班出生,医药行业是一个很复杂的学科,中途肯定遇到不少难理解的地方,为何会选这个行业?能讲讲医药研究入门及提升经验吗?

金融菌:首先医药股属于绝对的弱周期行业,可以有长期稳定的发展;其次中国有着14亿的人口,老龄化、经济水平提高、生活压力加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医疗保健行业未来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中国需要一批世界级的制药公司,而A股最强的恒瑞也不过才千亿市值,还不足辉瑞之类的大型制药企业的零头,未来扩展的空间极大。说实话,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选择医药行业确实有些盲人摸象的感觉,而事实上,可能也再没有比医药保健更复杂的行业了。药理技术你得看,财务分析你得做,行业政策一天三变,而且国内销售过程中又充满了猫腻。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医药行业是投资者可以挖掘到的最大的金矿之一了,因为就算中途再多波折,他的大方向一定是向上的。多看券商的研报,多浏览行业相关网站,如丁香园、生物谷啥的,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关注行业政策变动,关注公司动态,作为非专业人士一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交易体系】“财报指标排除一部分,尔后优中选优”

问:目前的投资决策流程是怎样的?选公司主要看那些方面?

金融菌:我喜欢通过数据筛选公司,从财务条件入手,在符合条件的公司里寻找有投资机会的公司,和大家分享一组我经常用来筛公司的条件:我喜欢毛利率>30%,经营性现金流>0,负债率15%,营收增速>10%,净利润增速>10%,总资产增长率。大致解释一下这组条件,毛利率>30%,ROE>15%:我个人认为毛利率大于30%,ROE>15%的公司才能算是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营性现金流>0:公司干了半天也不能只收白条不进现金;负债率:负债太高公司财务结构不稳定;营收增速>10%,净利润增速>10%:公司需要在增长;总资产增长率:我更喜欢内生增长类的公司;在进行了上述筛选后,我会对选出的公司的行业进行考察,确定其至少两三年内的发展可能;研究不明白的行业和公司,即便数据再好看,我也会选择规避。而查看一个公司的情况,我通常会从公司财务细节、公司股权&管理层、公司业务、公司行业地位、公司面临的风险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深入了解,综合评价。

问:后续的跟踪是如何进行,主要看哪些方面?

金融菌:在确定一个公司可投以后,我会不断追踪行业信息,来源包括公司公告,券商研报,行业信息网站等,而每个季度的财报,是确认企业阶段性经营成果的最好途径;我认为在初期最足功课以后,后面的过程仅仅是不断的确认之前的投资逻辑,只要投资逻辑不变,估值水平没有超过之前的预期,我就可以耐心持有。

“公司估值的正确姿势:对公司透彻分析的基础上估值”

问:你具体如何给公司估值?怎样算是低估值?

金融菌:公司估值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但要考虑公司本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市场情绪;群情激昂的地方大多不会有很好的价格,而默默无闻的领域也未必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我在对公司进行估值时,最看中的因素是PE;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PE也都是不同的,不能说目前银行股普遍PE是5到7倍就是严重低估,而恒瑞医药PE高达近40倍就是严重高估——其实各个企业的估值都是由其行业特性、发展前景和护城河深度决定的。在给企业赋予估值的时候,应该从多角度思考,综合评判公司的价值,横向比较(跟同业公司比),纵向比较(跟自己历史情况比);另外,估值不应死板,更多是要追求模糊的正确。所谓的低估值,我认为是建立在确定性的基础上的,进行投资时,所关注的公司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产业布局,发展方向上在一定的时期内(2,3年内)大概率向上,而当买入后股价下跌时我们敢于承接,且预留了足够的仓位,那么估值就叫做足够低。而这种敢于越跌越买的操作手段,是建立在足够深入了解行业的前提下的,需要我们做好做足功课。

“组合:低估蓝筹4成仓+冷门成长股4成仓+现金2成仓”

问:您是确定个股的仓位的?如何构建投资组合的?

金融菌:我个人而言,重个股,轻市场;对于每个公司,我会根据其确定性情况和当前所处估值来确定其仓位(最大20%),能找到多少符合我预期的标的,我就建多大的仓位。我会将确定性强的低估蓝筹类公司作为底仓,部分仓位大约占总持仓的4成左右,以缓慢增值&获取分红为目的,长期持有,平时不会对这部分进行大的操作,搬砖和T为主;成长性强的低估冷门股占3到4成左右,用于提升组合的进攻力,持仓周期在半年到一年左右,个人认为,目前市场上已不存在成长性强+低估的公司了,目前这部分我持有的比例较低;剩下的2成左右仓位,是我的现金仓位,从开始投资到现在,只有2013到2014年大盘处于2000点左右的时候我选择过接近满仓,其他时间我都会至少留出2成的现金仓位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好的价格也需要有现金才能够买入。

【风控】“真正的风险是:超预期的情况发生时,你根本没预案”

问:对于投资风险您是如何理解的?

金融菌:我认为投资风险来自已知和未知两部分;所谓已知风险就是你在深研一个标的后所了解到的,该标的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比如百润股份当初大幅扩建产能意图跑马圈地,但结果发现起泡酒市场快速饱和,出现产能过剩;这种风险其实是很好处理的,因为当初你存在预期,则可以在一开始就设定投资方案,在坏的情况出现后,果断按当初的预案做出决定。而真正的风险在于,世界上存在着一些你根本无法预计到的黑天鹅事情,当这些超预期的情况发生时,你之前根本不存在预案——我认为这种情况其实也有应对方案,那就是坚持分散投资,并永远不满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未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