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资管都能投非标,基金还有什么优势?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上周五,11月22日银保监会下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不出夏普兄所料,《办法》允许保险资管产品投资非标,连投资上限都跟银行理财一样,为35%。不愧是银保监会重点呵护的两个孩子!

想必证监会下的基金公司们要哭晕在厕所了,以后还怎么竞争?再结合几周前证监会放风加快权益类基金审批,目前权益基金最快5天获批文,可以推测证监会似乎早就知道此事,意欲在更公平的权益赛道上,让基金公司跟银行保险PK。

在拼爹的时代,穷爹证监会对自家孩子基金公司只能帮到这了。由于非标的收益率较高,那是不是意味着,投资者以后选产品,权益类就买基金,固收类就买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产品呢?

夏普兄认为,对于信息不对称、金融知识又欠缺的普通投资者,笼统模糊的一刀切不失为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即使不是最正确,至少也是高效的、大差不差的策略。

如果你想进一步明白基金的投资优势,不妨继续往下看。

1. 被动投资,头部基金独步天下

基金公司在权益领域起步早,积累了较大优势。其中被动投资,如ETF、指数基金、SmartBeta等,绝不是银行保险能轻易超越的。即使在基金业内部,被动投资已经呈现寡头化趋势,中小基金基本无力参与竞争。

这是因为被动产品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比的就是谁费率低,谁跟踪误差小,是个赢者通吃的市场,先发者优势巨大!作为后来者的保险银行似乎也无意参与这片红海市场。

在美国,前三大ETF管理人BlackRock、Vanguard、State Street占据80%的市场份额,国内头部基金公司有望继续在被动投资领域扩大领先优势。

推荐关注的基金公司和产品: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50AH(SH501050)$嘉实基本面50


2. 主动权益,基金公司领先十年

主动权益,可分为主动管理和主动量化。无论哪种主动能力,都是高度体系化的能力。主动管理需要完备的研究体系,主动量化则需要基础系统和研发人员,都不是挖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能解决的。如果想走捷径,那就需要挖一整个团队!

而这,恰恰是银行保险的最大障碍。别说挖一个团队,就是挖一个投资总监都难!一个萝卜一个坑,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人基本都是从原资产管理部划过来的,原来的投资领导不可能把好位置让出来。而且银行保险的薪酬体系要考虑内部平衡,各部门薪酬不能相差巨大,因此待遇跟基金公司比相去甚远,也很难招到理想的人才。

考虑到老领导的退出、新人的成长,加上与基金公司的合作交流,预计银行保险需要十年时间追赶基金公司。

推荐关注的基金公司和产品:中欧-$中欧趋势(SZ166001)$、东证资管-$东证睿华(SZ169105)$、兴全300增强


3. 固定收益类,请看准开放式、固收+”基金

资管新规要求所有资管产品投资非标时,必须严格久期匹配。一般而言,非标资产的期限是3-5年,很少会在一年以内。换而言之,虽然银行保险能投非标,但它的封闭期会非常长。对于封闭期较短的产品,如一年定开品种,基金和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的区别并不大。如果是每日开放式产品,就更加无差异了,比拼的纯粹是债券投资能力。

由于银行是放贷机构,在信评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外加银行自营资金是债市最大的参与者,也更贴近高层,叠加资金体量优势,对宏观利率相对能更好地把握。

但随着长期经济L型,利率中枢的不断下移,纯债类产品的收益率会越来越低。银行的纯债投资能力优势对投资者而言并无太大吸引力。

所以,银行要么发行封闭期较长的产品去大量投资非标,要么增配风险资产,如权益、转债、量化对冲策略等,做成“固收+”产品。一旦涉足这些领域,基金公司又有优势了!如果投资者看到“开放式、固收+”这两个关键词,还是可以买基金公司的产品。


总结

权益类产品,可无脑选择基金公司产品;固收类产品,如果是纯债或封闭期较长的产品,请选银行理财产品,如果是开放式固收+产品,请选择基金公司产品,或者是银行与基金公司有合作的产品(类似FOF,权益部分直接买公募基金,固收部分则自己管理)。

夏普兄预计,未来十年,银行在混合类和固收+产品上,会和基金公司有较多合作。一方面,银行需要基金公司产品补足固收以外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也希望通过这种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易方达基金Efunds @华夏ETF @嘉实基金 @兴全沪深300 @中欧基金 @东方红资产管理

全部讨论

2019-11-25 18:46

要加强产品方面的研究啦。$沪深300(SH000300)$